出版社: Vintage Of Random House
出版年: 1998-10-1
页数: 288
定价: 95.00元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099752318
内容简介 · · · · · ·
In this remarkable self-portrait, Patrick White explains how on the very rare occasions when he re-reads a passage from one of his books, he recognises very little of the self he knows. This 'unknown' is the man interviewers and visiting students expect to find, but 'unable to produce him', he prefers to remain private, or as private as anyone who has been awarded the Nobel Pri...
In this remarkable self-portrait, Patrick White explains how on the very rare occasions when he re-reads a passage from one of his books, he recognises very little of the self he knows. This 'unknown' is the man interviewers and visiting students expect to find, but 'unable to produce him', he prefers to remain private, or as private as anyone who has been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can ever be. In this book, it is the self Patrick White does recognise, the one he sees reflected in the glass.
Flaws In the Glass的创作者
· · · · · ·
-
帕特里克·怀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帕特里克·怀特 (Patrick White, 1912—1990)
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1973年因为“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怀特出生于英国伦敦,不满一岁时随父母回到澳大利亚悉尼。自幼患有哮喘,多幽居独处,童年时光在澳大利亚的农场度过。1932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法国与德国文学,读书期间出版了首部诗集《农夫与其他诗》。
怀特一生创作颇丰,出版有《人树》(1955)《探险家沃斯》(1957)《乘战车的人》(1961)《风暴眼》(1973)《树叶裙》(1976)等长篇小说12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此外还有剧作8部,以及诗歌、自传及未出版作品多种。
怀特的作品笔触细腻、富于诗意,擅长在意识流及叙事之间自由切换,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怀特一生拒绝了无数文学...
帕特里克·怀特 (Patrick White, 1912—1990)
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1973年因为“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怀特出生于英国伦敦,不满一岁时随父母回到澳大利亚悉尼。自幼患有哮喘,多幽居独处,童年时光在澳大利亚的农场度过。1932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法国与德国文学,读书期间出版了首部诗集《农夫与其他诗》。
怀特一生创作颇丰,出版有《人树》(1955)《探险家沃斯》(1957)《乘战车的人》(1961)《风暴眼》(1973)《树叶裙》(1976)等长篇小说12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此外还有剧作8部,以及诗歌、自传及未出版作品多种。
怀特的作品笔触细腻、富于诗意,擅长在意识流及叙事之间自由切换,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怀特一生拒绝了无数文学奖项,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1990年因病去世于悉尼的公寓。
Flaws In the Glas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怀特透过镜子看到了自己

我满身的镂空,全是瑕疵组成,但我在荒芜的生命中,盛开思想的繁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满身的镂空,全是瑕疵组成 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镜中瑕疵》是其长篇文学自传,出版于1981年。 在这本自传中,怀特毫无保留地剖析自己,文字时而诗意抒情,时而内敛自省,时而诙谐刻薄。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曾经读过的另外一本书自我剖析之作——... (展开)
镜子里始终照不出真实的自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是1973年诺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的自传。其中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了怀特的青少年、中年和老年的生活。怀特的文字细腻真诚,但并不矫揉造作。他把自己的欲望、矛盾都非常自然地向读者和盘托出。 不管是书名还是文中内容都反复提到了“镜子”这个意象。其实照镜子这个行... (展开)

【可以编辑陪你共读打卡】与诺奖得主 帕特里克 相识于《镜中瑕疵》

镜子上有一块疵斑,好像一块不太清晰的胎记


【可以编辑陪你共读打卡】接受《镜中瑕疵》去生活
>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7.9分 11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7.5分 8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7.5分 4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国内引进外文新书与外文原版(2022-09) (拾捡书籍的小孩)
- 情以启文 (འཕྲད་འགྱུར་ན)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Flaws In the Glass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a 2023-01-26 23:46:59 美国
读起来挺感触的。他讲去被送去英国寄宿学校读书,以及回到家乡如陌生人般无法融入,与父母的隔阂,与uncle&antie一起的时光,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都有不能忘怀的人事物,却命运般不得不与他们分开,只剩沉浮在记忆河流里的残骸,不知如何才能抓住。有些羡慕堂表兄弟一辈子把自己的根扎在同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下面,但自己或许是性格使然,又或许寄宿学校学生的特性-把表示自己的轻蔑作为生存需要,一直无法在家, eve... 读起来挺感触的。他讲去被送去英国寄宿学校读书,以及回到家乡如陌生人般无法融入,与父母的隔阂,与uncle&antie一起的时光,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都有不能忘怀的人事物,却命运般不得不与他们分开,只剩沉浮在记忆河流里的残骸,不知如何才能抓住。有些羡慕堂表兄弟一辈子把自己的根扎在同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下面,但自己或许是性格使然,又或许寄宿学校学生的特性-把表示自己的轻蔑作为生存需要,一直无法在家, even to himself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