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北京意趣·文史名篇 (豆瓣读书)
- 1 (-/-)
- 感兴趣的书9 (月亮)
- 2015书 (J)
- 晚清社会百态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小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wlsjsyzm 2019-07-01 00:03:04
嘻嘻
4 有用 侯磊 2013-07-10 23:36:35
这书要随时读,用清末的北京话所写的,现在能不用注释就看懂的人不多了……
0 有用 我在南方种月亮 2019-09-22 15:26:51
可以,知道了很多坑蒙拐骗的事情
1 有用 周宗澍 2020-01-04 22:17:36
老北京旗人文学,故事其实是极度简单的,今天兴许一个豆腐块就绰绰有余了。主要的价值是晚清的旗人生活与语言风貌,用词遣句老北京话自然地道,跟一百年后今天的北京话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缺少欧化规驯的语法很不习惯但独有风味。除了些灭绝了的满语词,一些老北京死语词汇的用法仔细琢磨也算能懂,学习到了许多老词,有待改天进胡同和找老人们试验一下(X);缺点是实在罗嗦,每个细节和对话都巨细靡遗不加删选,加上原书自己就... 老北京旗人文学,故事其实是极度简单的,今天兴许一个豆腐块就绰绰有余了。主要的价值是晚清的旗人生活与语言风貌,用词遣句老北京话自然地道,跟一百年后今天的北京话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缺少欧化规驯的语法很不习惯但独有风味。除了些灭绝了的满语词,一些老北京死语词汇的用法仔细琢磨也算能懂,学习到了许多老词,有待改天进胡同和找老人们试验一下(X);缺点是实在罗嗦,每个细节和对话都巨细靡遗不加删选,加上原书自己就加上了括号里的官方评点(吐槽)看着确实是累赘些,比起《儿女英雄传》稍逊文采,不够精道、漂亮。注释尤其用心,考证甚是考究,甚至过于用心考究了,很多明显的别字和仍通行的习语也都注释了一大堆,可能是为了方便南方的读者吧。书最末附有原书影印图片,很棒。最大的收获是:光绪时北京口语中「去」还有个读「克」的音! (展开)
0 有用 碱水圆面包 2015-01-26 20:41:53
原来这是一个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