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6 短评

热门 最新
  • 1969 未完成 2013-06-12 21:11:32

    将近900页的大部头,里面一句话很精辟:“送一个人她喜欢的东西,是为了讨好她;送一个人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和对方分享,还是希望对方了解自己?送出去的,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 430 海鹰 2012-01-03 08:55:57

    这本书对我犯下了罪行

  • 261 schelotto 2013-04-16 06:03:13

    《2666》让波拉尼奥远远地甩开了几乎现当代所有的作家,属于重新定义长篇小说的长篇小说。

  • 234 Matthew 2012-07-14 19:04:15

    我吃桃喜欢吃硬的(这句话与本书无关)

  • 222 李二狗 2017-11-09 15:31:55

    我多想去墨西哥的北部做一个纯粹的失败者,在那里牧羊,做爱,记录罪行。去看《立体几何》在阳光下暴晒,偶遇几个疯子一般的文学教授,在龙舌兰酒的摧残下碌碌一生。

  • 105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6-08-06 21:32:52

    把这本书推到神坛的那些人,你们难道真的没有哗众取宠或者是在进行市场操作吗???特别是第四部分,刻意制造审美疲劳,十分大而无当。这本“巨著“除了巨之外真的没有什么了。要说它引起轰动的机制,要不是它大量注入文字春药的话,真够让人读到口吐白沫还不明所以。

  • 96 乙左左 2018-03-22 16:08:13

    前面两百页陆续读了一个多月,后面七百页读了一天半,感觉像读了二十本小说,从现在起一个月,我可能连一本小说都不再想读。波拉尼奥的叙述能力太可怕,可怕到我认为他要么经历了一切要么目睹了一切,这种全景式白描写法让我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又非常明白它写的太好了。而对于小说表达的主题,我不太认同那种对人类绝望的偏激看法,如果希腊人让我们知道了恶,波拉尼奥让我们知道了荒凉式的绝望,那正好可以让我们看到它们的反面。我们之所以长两只眼睛,大概就是为了让我们既能看到丑陋的一面,也能看到美好的一面。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喘口气。

  • 62 nadja 2015-06-23 22:36:39

    两年读完,无数细枝末节的题外话,无数生活的急转弯,最终汇入大海。

  • 55 只抓住6个 2015-10-03 10:29:42

    但凡拉美作家都爱跟马尔克斯较劲,这部巨著在巨上超越了他。感觉是把一脉相承的一个长篇拆成了首尾两半,然后中间加入了弱相关的三篇。作者描写起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来细致生动,游刃有余,不时还能加入点幽默,但勾画其他人物就大为逊色。被称为高潮的第四部分其实最没意思。

  • 61 谭不爽 2014-12-08 11:41:13

    看完一整本就会相信这个中译版是赵德明的几个学生合译的&波拉尼奥不会让人失望

  • 55 玉手竹子 2015-03-28 23:44:44

    写作技法类似于《云图》,文字的气势全然不逊于马尔克斯,笔下的暴虐,黑暗,死亡,时代的迷茫,时间等元素在5个章节里互相交织,相互辉映,透露出作者独有的对于纯文学的写法追求,堪与《百年孤独》并肩。

  • 41 张迅 2014-11-10 12:57:32

    翻译没有所说的差呀~相反有些翻译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 37 悟 劼 2017-10-08 20:27:36

    该说什么呢,都在书里了。波拉尼奥以极大的野心想写到小说的终极,那是包括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尔加科夫、黑色幽默、荒诞主义、新小说派...在内的语义含混。它庞大到不可思议,又在最渺小的地方拨人心弦。这是21世纪初的《2666》,犹如20世纪初的《尤利西斯》。

  • 20 🍎是最好的水果 2013-09-12 13:38:49

    大多数拉美作家总有种是善于玩时间线的魔术营造一种读者被事件前后围堵深陷其中的错觉。小说分为五个场景(乐章)独立依次展开,由事件外围的文学评论家四人帮入手过度到事件核心之一的阿尔菲塔诺,再到最后真相大白的缓缓谢幕读起来颇有悬疑侦探小说的快感。另外因为状态原因,被很多人提到的此书极强的乐感我没能感受到,真是遗憾。不过能在走之前读完,不用带着这本大部头或者遗憾去德国已是万幸。最后,鸣谢已经注销的柳如烟赞助这本价值不菲的小说。

  • 28 ztlpoppy 2016-01-02 15:54:57

    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被震撼,简直是长篇小说中的长篇,喜欢第一部分:中产阶级的今朝有酒今朝醉; 和第五部分:关于德国作家的曲折一生,像个童话。

  • 26 于是 2011-12-24 16:41:46

    其实是浅显易懂的啊!和写作有关的一切,都被写到了。

  • 21 Shall we dance 2016-04-01 17:02:42

    终于读完。有时会想想,为什么知名的拉美文学都是大部头?从文化历史现实经济来说,拉美从来没有跻身到世界通识,大量的描写和铺陈对全球范围的读者来说是必要的。可又有一种魔力,让人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自己不熟悉的东西。王小波说,一个人想象自己不懂得的事很容易浪漫。我抱着看另一版百年孤独的心态来读2666,可惜波拉尼奥压根不是魔幻现实主义,而是冷静近乎于冷漠的现实主义。

  • 11 、小洋 2014-06-26 17:19:14

    这本书从出版我就开始读,为了是怎么就超越了百年孤独呢,后来最后一部分一下就放了一年多,今天全部收尾看完,几个部分看似独立成章,确又相互联系,印象最深的是哲学教授把书晒在衣架上,让风去选择它感兴趣的部分,游走在文字间,撕掉那些喜欢的页面。记得这是波拉尼奥没有完成的巨作,反而很完美。

  • 21 楽萸 2015-04-24 21:58:02

    太喜欢了,比《荒野侦探》还要喜欢。巨大到满溢的容纳度,时空纵向与横向的延展和交织,如同漫步森林,猜不准接下来会遇到什么,但至少知道那会是迷人或惊奇的。读毕后就好像躺在阿琴波尔迪和他爱人站过的山上,在『宇宙的全部往事』之中做了个神秘遥远的梦。

  • 21 +锁 2018-06-07 05:19:41

    在读完它的深夜,大哭一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