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Wealth of Nations
译者: 谢宗林 / 李华夏
出版年: 2011-10
页数: 776
定价: 65.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1709332
内容简介 · · · · · ·
《国富论》译本繁多,本书译者是亚当•斯密研究专家,不但翻译了《国富论》,也翻译了《道德情操论》。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译本,此译本是唯一标明由经济学学者翻译并提供译者简介的版本,具有较高的权威信。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亲赴欧洲各地考察,于1776年发表的一部改变人类历史的创世巨著。这是人类首度针对政治经济原理进行逻辑严谨的科学论证。亚当•斯密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全书”、“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经...
《国富论》译本繁多,本书译者是亚当•斯密研究专家,不但翻译了《国富论》,也翻译了《道德情操论》。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译本,此译本是唯一标明由经济学学者翻译并提供译者简介的版本,具有较高的权威信。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亲赴欧洲各地考察,于1776年发表的一部改变人类历史的创世巨著。这是人类首度针对政治经济原理进行逻辑严谨的科学论证。亚当•斯密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全书”、“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经典”、“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部书之一”、“影响人类文化进程的100部经典之一”、“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译著”等评价,享誉全世界。
《国富论》主导了人类政治经济的演进方向,即使是现今庞大复杂的社会,其运作方式仍然依循本书的模型原则。作者亚当•斯密在书中阐述了财富来源和经济发展的原理,并且说明财富在社会各阶层自然分配的秩序。他不仅强调市场机制的无形力量,更凸显出经济体系存在着表面现象与内部实质联系的双重性。
评论:
《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温家宝总理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创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把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水平。
——卡尔•马克思
从最终效果来看,《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的贡献,超过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做出的总和。
——巴克勒《文明史》
这是一部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综合在一起的经济学经典,是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深邃见解的人所撰写的旷世巨著。
——马克斯•勒纳,《国富论》编辑
《国富论》为近代经济学思潮之滥觞,欲窥经济学堂奥者不可不读之经典巨著。
——黄朝熙,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副院长
作者简介 · · · · · ·
亚当•斯密(Adam 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6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87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享年67岁。
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译者简介:
谢宗林,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候选人,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常在《经济前瞻》、《东南亚经贸报导》等知名专业期刊发...
亚当•斯密(Adam 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6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87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享年67岁。
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译者简介:
谢宗林,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候选人,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常在《经济前瞻》、《东南亚经贸报导》等知名专业期刊发表论述,译有《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合译)以及《不要命的自负》(哈耶克著)等。
李华夏,1951年生,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及暨南国际大学兼任教授等,译有《国富论》(合译)、《有闲阶级论》、《蝴蝶效应经济学》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论分工
第二章论促成分工的原理
第三章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
第四章论金钱的起源与应用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商品的劳动价格与金钱价格)
· · · · · · (更多)
第一章论分工
第二章论促成分工的原理
第三章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
第四章论金钱的起源与应用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商品的劳动价格与金钱价格)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论劳动与资本在不同行业的工资与利润
第一节行业本身性质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第二节欧洲各国政策所导致的差异
第十一章论地租
第一节论一定让地主有地租可拿的土地产物
第二节论有时让地主有地租可拿,有时则不然的土地产物
第三节论一定提供地租的产物,和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产物,两者个别价值的比例变化
附论前四世纪间银价的变化
结论
第二卷论物品积蓄的性质、累积与运用
序言
第一章论物品积蓄的种类
第二章论货币作为社会全部积蓄中的一个特殊种类或论国家资本的维持费用
第三章论资本的累积,兼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论贷出取息的积蓄
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卷论不同国家财富增加的过程
第一章论国家财富增加的自然过程
第二章论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古代国家农业发展的阻碍
第三章论罗马帝国灭亡后城镇的兴起和进步
第四章论城镇商业活动如何促进乡村改良
第四卷论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体系
序言
第一章论重商主义
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进口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
第三章论特别限制贸易差额于我不利的国家商品进口
第一节即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节根据其他原则,那些特别限制并不合理
第四章论退税
第五章论奖励金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论殖民地
第一节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论发现美洲与绕过好望角抵达东印度之航路让欧洲得到的好处
第八章重商主义之结论
第九章论重农主义,或论那些主张土地的产出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
第五卷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经费
第一节论国防经费
第二节论司法经费
第三节论公共设施和公共机构的经费
第四节论支持君主尊严所需的经费
结论
第二章论社会一般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一节论君主或国家的专属财源或收入来源
第二节论税捐
第三章论公共债务
附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第一篇 一、论劳动分工 1.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改进,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运作或应用中所体现的技能、熟练和判断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2.在享有最发达的产业和效率增进的那些国家,分工也进行得最彻底;在未开化社会中一人从事的工作,在进步社会中一般由几个人担任。 3.农业的性质与制造业不同,不容许做那么细致的劳动分工,也不容许将一种业务同领一种业务截然分开。……最富裕的国家在农业方面也像在制造业方面一样,一般都超过他们所有的邻国;但是它们普遍都以制造业的优越性而不以农业的优越性而著称。 4.这种由于劳动分工而使同一数量的人所能完成的工作数量得到巨大增长,是由于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由于每一个公认的熟练程度的提高;第二,由于节约了从一种工作转向另一种工作普通所丧失的时间;最后,由于发明了很多的机器,便利和简化了劳动,使一个人能干许多人的活。 5.我们只想说,使劳动得以如此便利和简化的所有那些机器的发明,最初似乎都是由于劳动分工。当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单独一个目标上、而不是分散在许许多多的事物上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发现比较容易和比较迅捷地达到任何目的的方法。 二、论引起劳动分工的原因 1.劳动分工提供了那么多的好处,它最初并不是由于任何人类的智慧,预见并想要得到分工能带来的普遍富裕。它是人性中某种倾向的必然结果,虽然是非常缓慢和逐渐的结果,这是一种互通有无、进行物物交换、彼此交易的倾向,它不考虑什么广泛的功利。 2.由于肯定能把自己产品的所有剩余部分(这是他自己消费不了的),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他人劳动产品的剩余部分,这就鼓励了每一个人去从事一种专门的职业,并培养和完善他所具有的从事这一职业的才能或天资。 3.成年人从事不同的职业所表现出来的非常不同的才能,在许多场合,与其说是劳动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三、论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1.交换能力引起劳动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农村为城市提供生活资料及制造业原材料,城市则向农村居民返回一部分制成品,以偿还农村的这一供应。 比起农村居民试着自己生产制成品,若他们从城市购买,可以付出较少的劳动而能得到更多制成品。城市为乡村的剩余产品---即超过维持耕种者生存的东西---提供市场,正式在这个市场中,乡村居民用剩余产品来交换到自己需要的其他东西。城市居民的人数越多,收入越大,为乡村居民提供的市场也就越大;这种市场越大,就越是有利于大多数人。 按照事物发展的本性,生存优先于便利和奢华,所以,促进前者的产业,亦必优先于促进后者的产业。提供生活资料的农村的耕种和改良,必然先于只提供便利品和奢侈品的城市的发展。只有农村有了剩余产品,换言之,超过维持耕种着生存的部分,城市才能获得其生活资料,所以,城市只能随着农村剩余产品的增加而发展。 如果这个社会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本去耕种他的所有土地,完完全全制造它的全部天然产物,那么,由外国资本来输出天然产物甚至有着相当大的好处,以便这个社会的全部资本可以投入最有用的目的中去。 因此,根据事物的自然进程,每一个发展中的社会,其大部分资本首先应当投入农业,然后投入制造业,最后才投入对外贸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论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国富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国富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5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长虹剑 (生民有此身,仁義即固有。)
亚当斯密谈农艺何以有益于人的灵魂,这可能也是古人重农抑商,视农业为最高尚职业的一大原因。亚当斯密提倡自由竞争的本意,恰恰是希望农民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保护农业,保住农民的生活品质。他对人类生活品质的关注,远非惟利是图的后世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可比,可惜,今天看来,亚当斯密对市场自由竞争的估计显然太过乐观了。 从来没有人认为,必须先当过一段期间的学徒,才有资格从事农业,尽管这是乡村地区的伟大事业...2015-05-18 16:36:23 1人喜欢
亚当斯密谈农艺何以有益于人的灵魂,这可能也是古人重农抑商,视农业为最高尚职业的一大原因。亚当斯密提倡自由竞争的本意,恰恰是希望农民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保护农业,保住农民的生活品质。他对人类生活品质的关注,远非惟利是图的后世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可比,可惜,今天看来,亚当斯密对市场自由竞争的估计显然太过乐观了。
从来没有人认为,必须先当过一段期间的学徒,才有资格从事农业,尽管这是乡村地区的伟大事业。然而,除了所谓美术和自由业之外,也许没有其他任何行业像农业这样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光看世界各国关于农业的著作不可胜数,便足以充分证明,世界上最聪明也最有学问的民族从来都不认为,农业是一种很容易了解的行业。尽管在这些著作中,有一些卑劣的作者有时显然自抬身价,瞧不起普通的农夫。但是从所有著作当中,我们却完全得不到普通农夫实际进行各种复杂的农事工作必须拥有的知识。相反的,普通的机械业,往往在一本只有少数几页的小册子里,就把所有相关的作业技巧完完整整的交代清楚,因为这些作业技巧通常可以用图解和文字予以说明。在目前法国科学院出版的工艺历史书籍当中,有好几种工艺便是以这种方式说明的。此外,各种农事工作的顺序,必须配合天气的变化而更动,也必须考虑其他许多意外事故的影响。因此,农业的督导工作,比工作顺序一成不变的行业,需要更好的判断能力。 不仅是农夫的艺术,也就是一般农事的督导工作,甚至许多低层的乡村劳动部门,也比大部分机械行业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经验。打铜或打铁的工匠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没有所谓的性情或脾气,它们的性能总是一成不变,或几乎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是喝牛唤马耕田的人所使用的工具,在不同的时候有极为不同的身体状况、力气、性情或脾气。他施工的材料,情况也和他使用的工具一样变化多端。不管是工具或材料,若要操纵得当,都需要细心地斟酌和判断。普通耕田的人,虽然一般被当作愚蠢无知的典型,但很少在斟酌判断农事时出错。的确,和住在城市里的机匠或技工相比,农人比较不擅长交际,声音和言语比较粗鲁,外人很难听懂他在说什么。然而,由于经常必须顾虑多变的状况,农人的理解能力一般远比城市里的机匠或技工优越,后者的全部心思,从早到晚通常只灌注在执行一、两个简单的工作程序。在理解能力方面,乡村地区的低层人民究竟比城市的低层人民高出多少,每个曾经基于生意,或者出自好奇,和这两种人都深谈过的人,都心知肚明。因此,在中国和印度,乡村劳动者在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两方面,据说都优于大部分的工匠和制造业工人。要不是受到同业团体法和同业团结精神的阻挠,乡村劳动者相对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很可能到处都会和中国或印度一样。 引自第101页 回应 2015-05-18 16:36:23 -
长虹剑 (生民有此身,仁義即固有。)
亚当斯密谈地主阶级的剥削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一旦土地全部成为私有财产,像所有人类一样喜欢不劳而获的地主,便会开口索取地租,无论这地租来自于农民的播种,或来自于土地自然的产出。当土地还是共有时,对于劳动者来说,若要取得森林里的木材、原野里的牧草,以及土地上一切自然的产物,只要自己出力去采集便可以了。现在土地私有了,劳动者想得到东西,就得付出额外的代价。他必须放弃一部分本身劳动采集或生产的东西,把它...2015-05-18 16:30:34
-
长虹剑 (生民有此身,仁義即固有。)
劳动创造价值,亚当斯密早有定论。今日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为了给资本家打掩护,费尽心机诡辩资本也能创造价值,是把老本都忘了。 所以劳动是测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标准。每一件商品的真正价格,或者对于任何想取得它的人来说,它的真正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必须付出的辛劳。2015-05-18 16:24:50
-
长虹剑 (生民有此身,仁義即固有。)
劳动创造价值,亚当斯密早有定论。今日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为了给资本家打掩护,费尽心机诡辩资本也能创造价值,是把老本都忘了。 所以劳动是测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标准。每一件商品的真正价格,或者对于任何想取得它的人来说,它的真正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必须付出的辛劳。2015-05-18 16:24:50
-
长虹剑 (生民有此身,仁義即固有。)
亚当斯密谈地主阶级的剥削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一旦土地全部成为私有财产,像所有人类一样喜欢不劳而获的地主,便会开口索取地租,无论这地租来自于农民的播种,或来自于土地自然的产出。当土地还是共有时,对于劳动者来说,若要取得森林里的木材、原野里的牧草,以及土地上一切自然的产物,只要自己出力去采集便可以了。现在土地私有了,劳动者想得到东西,就得付出额外的代价。他必须放弃一部分本身劳动采集或生产的东西,把它...2015-05-18 16:30:34
-
长虹剑 (生民有此身,仁義即固有。)
亚当斯密谈农艺何以有益于人的灵魂,这可能也是古人重农抑商,视农业为最高尚职业的一大原因。亚当斯密提倡自由竞争的本意,恰恰是希望农民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保护农业,保住农民的生活品质。他对人类生活品质的关注,远非惟利是图的后世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可比,可惜,今天看来,亚当斯密对市场自由竞争的估计显然太过乐观了。 从来没有人认为,必须先当过一段期间的学徒,才有资格从事农业,尽管这是乡村地区的伟大事业...2015-05-18 16:36:23 1人喜欢
亚当斯密谈农艺何以有益于人的灵魂,这可能也是古人重农抑商,视农业为最高尚职业的一大原因。亚当斯密提倡自由竞争的本意,恰恰是希望农民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保护农业,保住农民的生活品质。他对人类生活品质的关注,远非惟利是图的后世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可比,可惜,今天看来,亚当斯密对市场自由竞争的估计显然太过乐观了。
从来没有人认为,必须先当过一段期间的学徒,才有资格从事农业,尽管这是乡村地区的伟大事业。然而,除了所谓美术和自由业之外,也许没有其他任何行业像农业这样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光看世界各国关于农业的著作不可胜数,便足以充分证明,世界上最聪明也最有学问的民族从来都不认为,农业是一种很容易了解的行业。尽管在这些著作中,有一些卑劣的作者有时显然自抬身价,瞧不起普通的农夫。但是从所有著作当中,我们却完全得不到普通农夫实际进行各种复杂的农事工作必须拥有的知识。相反的,普通的机械业,往往在一本只有少数几页的小册子里,就把所有相关的作业技巧完完整整的交代清楚,因为这些作业技巧通常可以用图解和文字予以说明。在目前法国科学院出版的工艺历史书籍当中,有好几种工艺便是以这种方式说明的。此外,各种农事工作的顺序,必须配合天气的变化而更动,也必须考虑其他许多意外事故的影响。因此,农业的督导工作,比工作顺序一成不变的行业,需要更好的判断能力。 不仅是农夫的艺术,也就是一般农事的督导工作,甚至许多低层的乡村劳动部门,也比大部分机械行业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经验。打铜或打铁的工匠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没有所谓的性情或脾气,它们的性能总是一成不变,或几乎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是喝牛唤马耕田的人所使用的工具,在不同的时候有极为不同的身体状况、力气、性情或脾气。他施工的材料,情况也和他使用的工具一样变化多端。不管是工具或材料,若要操纵得当,都需要细心地斟酌和判断。普通耕田的人,虽然一般被当作愚蠢无知的典型,但很少在斟酌判断农事时出错。的确,和住在城市里的机匠或技工相比,农人比较不擅长交际,声音和言语比较粗鲁,外人很难听懂他在说什么。然而,由于经常必须顾虑多变的状况,农人的理解能力一般远比城市里的机匠或技工优越,后者的全部心思,从早到晚通常只灌注在执行一、两个简单的工作程序。在理解能力方面,乡村地区的低层人民究竟比城市的低层人民高出多少,每个曾经基于生意,或者出自好奇,和这两种人都深谈过的人,都心知肚明。因此,在中国和印度,乡村劳动者在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两方面,据说都优于大部分的工匠和制造业工人。要不是受到同业团体法和同业团结精神的阻挠,乡村劳动者相对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很可能到处都会和中国或印度一样。 引自第101页 回应 2015-05-18 16:36:23
-
长虹剑 (生民有此身,仁義即固有。)
亚当斯密谈农艺何以有益于人的灵魂,这可能也是古人重农抑商,视农业为最高尚职业的一大原因。亚当斯密提倡自由竞争的本意,恰恰是希望农民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保护农业,保住农民的生活品质。他对人类生活品质的关注,远非惟利是图的后世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可比,可惜,今天看来,亚当斯密对市场自由竞争的估计显然太过乐观了。 从来没有人认为,必须先当过一段期间的学徒,才有资格从事农业,尽管这是乡村地区的伟大事业...2015-05-18 16:36:23 1人喜欢
亚当斯密谈农艺何以有益于人的灵魂,这可能也是古人重农抑商,视农业为最高尚职业的一大原因。亚当斯密提倡自由竞争的本意,恰恰是希望农民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保护农业,保住农民的生活品质。他对人类生活品质的关注,远非惟利是图的后世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可比,可惜,今天看来,亚当斯密对市场自由竞争的估计显然太过乐观了。
从来没有人认为,必须先当过一段期间的学徒,才有资格从事农业,尽管这是乡村地区的伟大事业。然而,除了所谓美术和自由业之外,也许没有其他任何行业像农业这样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光看世界各国关于农业的著作不可胜数,便足以充分证明,世界上最聪明也最有学问的民族从来都不认为,农业是一种很容易了解的行业。尽管在这些著作中,有一些卑劣的作者有时显然自抬身价,瞧不起普通的农夫。但是从所有著作当中,我们却完全得不到普通农夫实际进行各种复杂的农事工作必须拥有的知识。相反的,普通的机械业,往往在一本只有少数几页的小册子里,就把所有相关的作业技巧完完整整的交代清楚,因为这些作业技巧通常可以用图解和文字予以说明。在目前法国科学院出版的工艺历史书籍当中,有好几种工艺便是以这种方式说明的。此外,各种农事工作的顺序,必须配合天气的变化而更动,也必须考虑其他许多意外事故的影响。因此,农业的督导工作,比工作顺序一成不变的行业,需要更好的判断能力。 不仅是农夫的艺术,也就是一般农事的督导工作,甚至许多低层的乡村劳动部门,也比大部分机械行业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经验。打铜或打铁的工匠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没有所谓的性情或脾气,它们的性能总是一成不变,或几乎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是喝牛唤马耕田的人所使用的工具,在不同的时候有极为不同的身体状况、力气、性情或脾气。他施工的材料,情况也和他使用的工具一样变化多端。不管是工具或材料,若要操纵得当,都需要细心地斟酌和判断。普通耕田的人,虽然一般被当作愚蠢无知的典型,但很少在斟酌判断农事时出错。的确,和住在城市里的机匠或技工相比,农人比较不擅长交际,声音和言语比较粗鲁,外人很难听懂他在说什么。然而,由于经常必须顾虑多变的状况,农人的理解能力一般远比城市里的机匠或技工优越,后者的全部心思,从早到晚通常只灌注在执行一、两个简单的工作程序。在理解能力方面,乡村地区的低层人民究竟比城市的低层人民高出多少,每个曾经基于生意,或者出自好奇,和这两种人都深谈过的人,都心知肚明。因此,在中国和印度,乡村劳动者在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两方面,据说都优于大部分的工匠和制造业工人。要不是受到同业团体法和同业团结精神的阻挠,乡村劳动者相对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很可能到处都会和中国或印度一样。 引自第101页 回应 2015-05-18 16:36:23 -
长虹剑 (生民有此身,仁義即固有。)
亚当斯密谈地主阶级的剥削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一旦土地全部成为私有财产,像所有人类一样喜欢不劳而获的地主,便会开口索取地租,无论这地租来自于农民的播种,或来自于土地自然的产出。当土地还是共有时,对于劳动者来说,若要取得森林里的木材、原野里的牧草,以及土地上一切自然的产物,只要自己出力去采集便可以了。现在土地私有了,劳动者想得到东西,就得付出额外的代价。他必须放弃一部分本身劳动采集或生产的东西,把它...2015-05-18 16:30:34
-
长虹剑 (生民有此身,仁義即固有。)
劳动创造价值,亚当斯密早有定论。今日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为了给资本家打掩护,费尽心机诡辩资本也能创造价值,是把老本都忘了。 所以劳动是测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标准。每一件商品的真正价格,或者对于任何想取得它的人来说,它的真正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必须付出的辛劳。2015-05-18 16:24:50
论坛 · · · · · ·
《国富论》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求解 | 来自魔兽 | 4 回应 | 2021-08-13 22:21:5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7 )
-
华夏出版社 (2005)9.0分 17460人读过
-
Bantam Classics (2003)9.1分 178人读过
-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8.8分 128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72)9.2分 87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无尽的书单 (Viking)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陈平的推荐书目(观视频) (鶩習)
- 《清华新闻书目导读》(100种)书单 (皮蛋要用线切开)
- 233 (Romantic奶嘴)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国富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22 有用 卡夫卡饭卡 2020-02-28 13:11:42
卧槽我读完了啊啊啊啊啊啊!!!!!
3 有用 sk086 2020-07-18 11:36:42
6星推荐,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作者的观察细腻,考证严谨,文字易读,逻辑严谨。经典之作
0 有用 欧阳曌瑞 2020-10-29 10:23:34
金典之作,真正的站在世界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
0 有用 fishpr 2021-05-20 07:04:09
对于如何实现社会财富,斯密给出的答案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分工的高效工作,这才是实现国家财富最有效的途径
15 有用 胡不归 2020-04-21 07:52:32
断断续续的看了半年才读完这本巨作。如果说真的有先知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亚当斯密了。当下的几乎困扰我们发展的大部分问题,如贸易战、产业政策、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各自的弊端、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技术发展、债务政府的危机、税收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他都是二百四十年前就作了非常精彩的论述,而且都是神预言。
0 有用 爱读书的墨墨 2022-06-27 13:56:08
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 即使是国王的铁蹄也不能踏进小房子的门槛。
0 有用 水合氢离子 2022-06-12 09:17:27
果然是圣经啊,就是有时候这思路也太跳跃了
0 有用 Kitsch 2022-05-17 12:23:37
翻译挺好的。
0 有用 张黄狗 2022-05-13 09:32:37
高中读过。过于细碎,在讲具体交换环节睡着多次。
0 有用 JAM 2022-04-30 11:33:28
这么多年了,放着经典不读,读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