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现代主义与诗歌传统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冬至 2012-03-26 16:21:15

    文本细读较为到位,其中有几个小章节是目前读到的最好的关于里尔克的细读批评;书中几乎全是引用绿原的译本,很无奈;46页的刊印错误,编辑应该强烈自责

  • 1 小野 2014-12-29 11:23:55

    作者对艺术批评懂得相当多,门外汉读着有点浪费

  • 1 咸鹅 2013-11-09 08:51:51

    对里尔克诗歌材料的追根溯源多少印证了他的Unverbindlichkeit,主要是不同时期作品的细读。

  • 0 恶鸟 2013-04-13 11:53:43

    前三章精彩。指涉马尔特手记的东西很多。在波德莱尔和马拉美的光环下解释也不一定合适。

  • 0 暉chéri 2013-05-20 16:24:15

    这本书教育我们:就算你知道诗人的诗歌是怎么来的,你也写不出来=。=

  • 0 Anna喃喃 2013-06-02 13:03:23

    在火车上一口气从头翻完。之前对他的人的兴趣大过他的诗,看完后依旧如是。

  • 0 欧森 2012-03-09 14:22:54

    引这么多绿原干嘛,烦死。

  • 0 红茶 2014-03-04 14:58:36

    里尔克,最爱

  • 0 不错 2012-04-12 20:06:59

    为文造文,不喜欢。

  • 0 akasa|呆 2013-04-16 23:07:25

    没有46页,48页重印,106/ 前面几篇蛮无聊的 而且用的都是绿原的译本,一点美感都没有,如果不读后面的分析,我已经完全读不懂诗了_(:з」∠)_/ 还有好多没看过的,现在读这本有点早,看的乱七八糟的

  • 0 未 安。 2015-06-08 22:44:14

    朱迪思的思路。

  • 0 破十诫™ 2017-04-09 22:12:04

    这个作者论文原文的清新流畅让人不由心生喜爱啊

  • 0 不高兴小姐 2012-02-06 13:14:33

    尚可一观。2星纯粹给编辑错误。

  • 1 陳若望 2014-08-22 15:25:08

    好书,作者是在细读之中进行论述。从英文版可以看到,所引里尔克诗作都是德文在前,作者自译英文在后。论述则是知人论世,当时的艺术(绘画、雕塑等)、诗作(象征主义)在里尔克作品中留下了重要的影响,题材、思想、技巧,在这本书里都讨论到了。

  • 0 豆糕冰沙 2016-03-08 21:21:41

    里克尔非常厉害,用诗歌把艺术表达出来。印象主义的图画,音乐竟都可以用文字显现出来,惊喜。

  • 0 玻璃琉璃 2022-03-07 23:27:59

    太棒了,只是诗歌的译本太少。

  • 0 Андрей 2022-11-28 23:24:06 北京

    部分细节翻译和印刷错误扣一星…

  • 0 Peter Cat 2022-04-12 21:20:02

    虽然统摄了里尔克各个时期创作,且以不俗的历史文化分析和文本细读为主,但全书核心线索实在是太弱太散,且语焉不详。不是论文集,但像极个案研究的拼装著作。有洞见,无整体。

  • 0 小川 2023-02-03 16:02:49 湖北

    “在一个有时以相当悖改的方式试图掌控创作行为的时代,失控是难免的。有意识的建构和岌岌可危的垮塌之间的裂缝使里尔克成了现代主义纪元的头几十年的雄辩的见证人。”267页

  • 0 摇梨 2023-04-10 01:34:14 北京

    綿密的細讀,從生平經歷、藝術經驗與文學(詩歌)傳統方面剖析里爾克的創作潛文本與異文合併過程,尤其拆解了靈感/神啟論下的天才形象,成為對「意願的緊張操練」和「地形封閉之地的回音」。誠如作者的結論:里爾克自我創造的過程其實是一項終生的復古計劃。為了避免前衛式的與過去決裂的姿態,里爾克復蘇了傳統中的要素,根據自身的方法將它們重組。從他許多詩歌的寫作過程中可以看出,好像他渴望和他在詩中所贊美的「早夭者」一樣。他們的聲音,滲透了他的詩,不斷中斷他的自我建構計劃。作者的論述也跟隨富於靈暈的裂隙,具有里爾克所喻「盛開的花粉」的意味:在一個封閉空間中具有自反性的豐富資源,始終環繞著雌蕊旋轉(而非通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