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当计算机智能超越人类
原作名: the singularity is near
译者: 董振华 / 李庆成
出版年: 2011-10
页数: 373
定价: 6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358893
内容简介 · · · · · ·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深刻揭示了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本书结合求解智能问题的数据结构以及实现的算法,把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应用于实际环境中,并从社会和哲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理学角度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独特的讨论。本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展示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现象作为一种“奇点”思潮,揭示了其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本书全书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工智能,第二部分问题延伸,第三部分拓展人类思维,第四部分推理,第五部分通信、感知与行动,第六部分结论。本书既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思想和算法,还描述了其各个研究方向最前沿的进展,同时收集整理了详实的历史文献与事件。
适合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的研究人员及学生,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的课外读物,也是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 · · · · ·
雷·库兹韦尔他曾发明了盲人阅读机、音乐合成器和语音识别系统。为此他获得许多奖项:狄克森奖、卡耐基梅隆科学奖。198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名他为“当年杰出发明家“。他曾获9项名誉博士学位,2次总统荣誉奖。库兹韦尔也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用他的发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开发出多项造福人类的高科技产品。库兹韦尔是多部畅销书的作者。他1990年出版的《智能机器的时代》成功地预言了电脑将在1998年战胜棋王,该书获得了美国出版协会“最优秀的计算机科学著作”奖。 库兹韦尔现任奇点大学校长。
目录 · · · · · ·
对本书的赞誉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第1章六大纪元
直觉的线性增长观与历史的指数增长观
六大纪元
奇点临近
第2章技术进化理论:加速回归定律
摩尔定律与超摩尔定律
DNA序列、记忆、通信、因特网和小型化
奇点是一项经济命令
第3章达到人脑的计算能力
计算机技术第六范式:三维分子计算和新兴计算技术
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
计算的限制
第4章达到人类智能的软件:如何实现大脑的逆向工程
大脑的逆向工程:任务概况
人类大脑是否与计算机不同
对等进入大脑
构建人脑模型
大脑与机器间的接口
加速人类大脑逆向工程
人脑上传
第5章GNR:三种重叠进行的革命
基因技术:信息与生物的交汇
纳米技术:信息与物理世界的交汇
机器智能:强人工智能
第6章影响的盛装
关于人体
关于人类大脑
关于人类的寿命
关于战争:远程的、机器人的、健壮的、更小尺寸的、虚拟现实的范式
关于学习
关于工作
关于游戏
关于宇宙中智能的命运:为什么我们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
第7章我是奇点
关于意识的烦人问题
我是谁?我是什么
奇点是一种超越
第8章GNR:希望与危险的深度纠结
相互纠缠的益处
相互纠缠的威胁
生存危机的概观
准备防御
放弃的理念
防守技术的发展和监管的影响
GNR的一个防御计划
第9章回应评论家
一系列的批评
来自怀疑者的批评
来自马尔萨斯的批评
来自软件的批评
来自模拟处理的批评
来自神经处理的复杂性的批评
来自微管和量子计算的批评
来自图灵支持派理论的批评
来自故障率的批评
来自锁定效应的批评
来自本体论的批评:一个计算机可以有意识吗
来自贫富差距的批评
来自政府管制可能性的批评
来自整体论的批评
后记
本书相关资源与联系信息
附录重新审视加速回归定律
注释
· · · · · · (收起)
喜欢读"奇点临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奇点临近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奇点临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philosophical metaphors of sci-fic science

思想的力量——奇点临近的前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思想的力量 “我认为任何一种对人类的心灵的冲击都比不过,一个发明家亲眼见证创造大脑变为现实” ——Nikola Tesla, 1896, 交流电发明人 在我5岁的时候便认为自己将成为一个发明家。我坚信发明可以改变世界,当其他孩子还在大声叫喊自己长大想成... (展开)> 更多书评52篇
-
避免被关掉的最好方法就是引起虚拟世界监视者的兴趣.......虽然我们很难猜测什么才能使我们假想的监视者感兴趣……因此,确保一个“建设性的”奇点(避免被灰雾毁灭或被邪恶的人工智能统治等这样的悲惨结果)是避免虚拟世界被关闭的最好办法......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计算机的虚拟世界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情景:如此详尽以至于我们也可以接受它是我们的现实。不管怎样,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接触到的现实。 我们的世界似乎有着悠久的历史...
2013-05-21 07:52 3人喜欢
避免被关掉的最好方法就是引起虚拟世界监视者的兴趣.......虽然我们很难猜测什么才能使我们假想的监视者感兴趣……因此,确保一个“建设性的”奇点(避免被灰雾毁灭或被邪恶的人工智能统治等这样的悲惨结果)是避免虚拟世界被关闭的最好办法......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计算机的虚拟世界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情景:如此详尽以至于我们也可以接受它是我们的现实。不管怎样,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接触到的现实。 我们的世界似乎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意味着我们的世界要么不是虚拟的(确实也不是),要么是虚拟的(这个虚拟世界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并且也不会很快停止。)当然,也有可能这个虚拟世界并不像它所展示的那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他人,例如环境学家比尔麦琪本,他就是最先提倡提防全球变暖的人之一,他提倡放弃大量领域,例如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甚至所有的技术。正如我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详细讨论的,只有从根本上放弃所有技术的发展,否则放弃大量领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反过来需要一个新世界体系来禁止开发所有的技术。这个方案不仅与我们的民主价值观相悖论,而且实际上它会使危险更加严重,因为通过秘密操纵技术,最没有责任心的从业人员会得到最多的专业技术. 想想看,我们无法真切地感受到他人的主观体验。2029年的体验束技术将会使一个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感知体验(情感与体验等其他方面在精神方面的某些潜在联系)。但是,作为一个人经历过得愉快体验,这仍然不能传递相同的内部体验,因为他或她的大脑是不同的。我们每天听到别人的经验报告,我们甚至可能感到同情,以回应他们内部状态导致的行为。但是由于我们只接触到别人的行为,我们只能想象自己的主观经验。以往内它可能构建一个完全一致的、科学的世界观,省略了意识的存在,一些观察家得出的结论是,这只是一种幻想。 正是因为不能通过客观的测量和分析(科学)来完全地解决意识问题,所以哲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完全想象一个没有主观体验的世界(只有旋转的物质,没有有意识的实体来体验它),那么这个世界也许就不存在了。在一些宗教思想的某些流派的传统哲学中就可以看出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 约翰斯玛特在他所谓的“超越行为”中描述,当文明将它们当地的空间区域填满它们的智慧时,它们创造了新宇宙(新宇宙将允许持续复杂和智慧的指数级增长)并且从更本上离开这个宇宙。 雷:当我们将智慧浸入宇宙中的物质欲能量之后,它就会“觉醒”,拥有意识和伟大的智能。那与我可以想象的上帝很接近吧。 比尔:那已经是硅智能,而不是生物质能了。 雷:对啊,我们将会超越生物智能。我们首先将会与它结合,但是最终我们智慧中的非生物部分将会占据主导地位。顺便说一句,不可能是硅,可能是碳纳米管。 比尔:这个我知道——我之所以把它称为硅智能,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它的意思。不过我不认为它能拥有人类的意识。 雷:为什么呢,如果我们模仿人类大脑和身体中发生的必要事件的运行机制,将这些过程放在其他培养基中,然后大大地扩展它,难道它不会有意识吗? 比尔:哦,它会有意识。我只是觉得,那是一种不同类型的意识。 雷:可能这就是我们1%的分歧吧。它为什么不同呢? 比尔:因为计算机可以在瞬间实现合并:10台甚至百万台计算机可以合并成一台更快更强的计算机。但是人类可做不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能相互桥接。 雷:这就是生物智能的具现所在。不可桥接不同的生物智能不是一个优势。“硅”智能可以在两方面拥有它。计算机不必共用它们的智能与资源。如果它们希望,它们可以保持“独立”。硅智能可以在同一时间既结合又保持独立。作为人类,我们也尝试与他人结合,我们缺失了完成这些的能力。 比尔: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是缺失的。 雷:是啊,不过它会被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所替代的。 比尔:没错,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创新。 计算和通信将成为不可分离的产品,如手持设备,并且将形成一个环绕着我们的智力资源的无缝网络。 我们可以将计算过程通过虫洞传送回过去。 在这个十年的后期,计算机就会作为可视化虚拟现实。因此,“去一个网站”将意味着进入一个虚拟现实环境(至少在视觉和听觉上是这样),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我们可以与产品和人员进行直接的交互,这种交互融合了真实与虚拟。虽然模拟的人达不到人类的水准,但它们作为销售代理、预约文员、研究助理是可以达到满意效果的。触觉接口使我们能够触摸到模拟的产品和人。很难说,即将到来的有着丰富交互界面的虚拟世界或许可能完全胜过现在的实实在在的世界。 从塞尔和其他唯物主义哲学家对人工智能前景的批判中,我们看不到计算过程可以是无序、不可预测、杂乱、短暂、自然发生的,就像人脑一样。塞尔不可避免地回到了对“符号计算”(symbolic)的批判:对有序连续的符号处理无法创建真实想法。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当然这取决于我们队智能过程建模的水平),但符号的处理(塞尔暗示的意义)并不是建立机器或电脑的唯一方法。 所谓的计算机(问题的一部分是“计算机”这个单词,因为机器能做的不止“计算”)并不局限于符号处理。非生物实体也可以使用出现的自组织范式,这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趋势,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年将会变得更加重要。计算机将不必只使用0和1,也不必全是数字的。即使电脑是全数字式的,数字算法可以在任何精度上(或无精度)对模拟过程进行模拟。机器可以大规模并行,机器可以使用无序的应急技术,就像大脑一样。
回应 2013-05-21 07:52 -
Leo小青年 (某种定义下的自由和艺术)
这本书是未来主义者的声音。作者预测了这样的未来:科技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计算机将赶超人类智能的各个方面。在未来的时代,我们的智能将 逐渐非生物化,人类与机器的区别将变得模糊。它将带来人类的革命:不再衰老,各种疾病被治愈,环境污染终结……等等。人类将进入新的时代。 这是对人类本质意义的思考和预言。过去一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预言,人们开始思考终结,思考未来,思考何去何从。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个新.. (2回应)2012-05-23 23:30 1人喜欢
这本书是未来主义者的声音。作者预测了这样的未来:科技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计算机将赶超人类智能的各个方面。在未来的时代,我们的智能将 逐渐非生物化,人类与机器的区别将变得模糊。它将带来人类的革命:不再衰老,各种疾病被治愈,环境污染终结……等等。人类将进入新的时代。这是对人类本质意义的思考和预言。过去一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预言,人们开始思考终结,思考未来,思考何去何从。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 角。这是一个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看不到的未来,这也是我们的后辈一定能看到的未来。书里描写的即将到来的时代,是数百年科技发展到顶点的升华,也饱含了对 人类终极命运的乐观祝福。读这本书,对当下毫无裨益,但在2012年,我希望每个读者都能花点时间远眺未来。2回应 2012-05-23 23:30 -
Perspiration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奇点是未来的一个时期:技术变革的节奏如此迅速,其所带来的影响如此深远,人类的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 指数级的增长是具有迷惑性的,它始于极微小的增长,随后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炸式地增长——如果一个人没有仔细留意它的发展趋势,这种增长将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见图1-1)。 奇点将代表我们的生物思想与现存技术融合的顶点,它将导致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 尽管某些指数级增长现象被人们认识,但人们却过..2015-06-30 22:11 1人喜欢
奇点是未来的一个时期:技术变革的节奏如此迅速,其所带来的影响如此深远,人类的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指数级的增长是具有迷惑性的,它始于极微小的增长,随后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炸式地增长——如果一个人没有仔细留意它的发展趋势,这种增长将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见图1-1)。奇点将代表我们的生物思想与现存技术融合的顶点,它将导致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尽管某些指数级增长现象被人们认识,但人们却过于痴狂于这些现象,却没有很好地掌握增长的节奏,人为地使得增长的速度超越了时代,从而产生了很多的错误。在“网络泡沫时期”和“电信泡沫时期”(1997~2000),资本的价值被过分地抬高(股票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越了合理的增长速度。几乎我见过的所有人都以线性发展观看待未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高估短期能够达到的目标(因为我们常常忽略必要的细节),却容易低估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到达的目标(因为忽略了指数增长)。人类智能可以跟得上技术进步的速度,人类甚至可以拥有更高的智能(因为人类智能不再是固定的容量)。他们会改变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自己能够更快地思考。当科学家比现在聪明100万倍、处理速度快100万倍的时候,一小时的发展就将相当于现在一个世纪的进步(以现在的标准)。复杂度的其中一个定义如下:表达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最少信息量。文明的进步源于重要行为增加的数量,我们可以很自然地从事这些行为,而不需要经过思考。理智的人总在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总是试图让世界适应自己,然而世界的进步总是取决于那些不理智的人。 ——乔治·伯纳德·肖《革命者格言》人与超人,1903年与大多数人在开始的时候采用线性视角看待问题的原因相同:如果审视和经历一段简短的时期,指数增长趋势看起来与线性增长趋势相似,尤其是在指数增长早期。但是一旦达到增长曲线的转折点,指数增长将爆发,而线性模型将不起作用。在21世纪的第2个10年,全浸式的视觉听觉虚拟现实环境将无处不在,它将加速满足人们对生活地点和工作地点的愿望。一旦我们所有的感觉都完全沉浸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在2020年后期将成为现实),真实的办事处将不复存在。采用更多的并行处理而不是速度更快的单处理器,这将是减少能源消耗和进行有效散热的可行办法,人类大脑使用了大约100万亿台计算机(神经元间的互联,即处理过程发生最多的地方)。但那些处理器的计算能力非常低,因而它们运行起的温度也较低。通过利用有足够能力的通用计算,很多大脑特有的组织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出来。我相信复制自然的设计范式将成为未来计算的主要趋势。我们也应该牢记,数字计算可以与模拟计算功能等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全数字计算机执行一个数字模拟网络所有的功能。而反过来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用一个模拟计算机来模拟一个数字计算机的所有功能。然而,反向传播不是实际的生物神经网络突触重量训练的可行模式,因为实际调节突触连接强度的逆向连接似乎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大脑中。然而,在计算机体系中,这种类型的自组织系统可以解决广泛的模式识别问题,这种简单自组织模式的互联神经的作用已经得到证明。但只有很少人知道海勃的第二种学习形式:在一个虚拟的循环中,神经元放电将反馈给自己(可能是通过其他层),从而产生了反射(持续兴奋可能是短期学习的资源)。他还暗示,这个短期的反射可能会导致长期记忆:“让我们假设反射活动(或‘跟踪’)的持续或重复往往会引起持久的细胞变化,这样会增加其稳定性。这样的假设可以作如下精确说明:当一个细胞A的轴突与细胞B靠得足够近时,足以激发细胞B作反复或长期的放电,一些生长过程或新陈代谢变化发生在一个或两个细胞中,这样细胞B的发射源细胞A的效率就会增加。”我们的机器将变得越来越像我们,而我们也会越来越像我们的机器。非自愿死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回应 2015-06-30 22:11
-
从写作时间来看还是很有前瞻性的。不过这也是十年前的书了,现在应该有很多新进展。整体上看质量很高,作者对于前沿领域的综合知识水平还是比较厉害的。 从六个纪元来说也是暗示了三体的思路。 纳米机器人看来是cobra中的情节。 随机信息的思想很重要。 通信领域的增长很快,比摩尔定律更快 遗传技术、纳米技术与机器人,这三方面的交叠影响。 p49 如果宇宙是一台元胞自动机,那么人类的智能就是病毒。 奇点..
2014-10-14 09:14 1人喜欢
-
·我们应该通过优化我们的身体健康、扩展我们的思想范围,努力地提高这些形式。最终,通过与技术的融合,我们将能极大扩展精神的能力。 ·我们需要一个身躯。只要我们在体内植人了MNT结构,我们就可以随心改变自己的身躯。 *只有科技能够战胜人类社会一代一代为之奋斗的挑战。例如新兴科技和存储可再生清洁能源,消除人体内部和自然环境中的毒素和病原体,提供贫困与饥饿的知识和财富。 *各种形式的知识都很珍贵,音乐、艺术、...
2017-12-13 01:02
·我们应该通过优化我们的身体健康、扩展我们的思想范围,努力地提高这些形式。最终,通过与技术的融合,我们将能极大扩展精神的能力。
·我们需要一个身躯。只要我们在体内植人了MNT结构,我们就可以随心改变自己的身躯。
*只有科技能够战胜人类社会一代一代为之奋斗的挑战。例如新兴科技和存储可再生清洁能源,消除人体内部和自然环境中的毒素和病原体,提供贫困与饥饿的知识和财富。
*各种形式的知识都很珍贵,音乐、艺术、科学、技术以及嵌人家人体内部和大脑中的知识。任何形式知识的损失都是悲剧。
*信息不是知识。世界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而智慧的作用就是寻找并作用于他们中主要的部分。
回应 2017-12-13 01:02 -
美国劳动统计局(负责统计通货膨胀的机构)采用一种模型预测,产品质量以每年 0.5%的速度增长85。如果我们采用利莱诺和比尔的保守预测方法,它所反映都是对质量改 进的低估,以及对通货膨胀的高估(至少高估了卫个百分点),而且该模型无法解释新出 现的产品类型。 尽管生产率统计方法存在很多缺陷,但是生产力现在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指数增长曲线 中陡峭的那部分。在1994年之前,劳动生产率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然后提高到每年 2.4...
2017-11-02 23:35
美国劳动统计局(负责统计通货膨胀的机构)采用一种模型预测,产品质量以每年
0.5%的速度增长85。如果我们采用利莱诺和比尔的保守预测方法,它所反映都是对质量改
进的低估,以及对通货膨胀的高估(至少高估了卫个百分点),而且该模型无法解释新出
现的产品类型。
尽管生产率统计方法存在很多缺陷,但是生产力现在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指数增长曲线
中陡峭的那部分。在1994年之前,劳动生产率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然后提高到每年
2.4%,而现在的发展速度更加惊人。从1995年至1999年,制造业每小时产出量以每年
4.4%的速度增长,耐用消费品的产量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而在2004年第一季度,经
季节性调整后,商业方面产量的年增长速度为4.6%,而耐用消费品的年增长速是5.9%日
回应 2017-11-02 23:35
论坛 · · · · · ·
2005的预测,2017年很多已经实现 | 来自独创天下 | 2 回应 | 2018-12-12 |
大家有没有觉得作者的预测过于乐观了? | 来自包子 | 11 回应 | 2017-08-26 |
有其他翻译版本推荐吗 | 来自smilbee | 2015-11-02 | |
刘慈欣力推呀 瞬间想看了 | 来自鱼进锅 | 3 回应 | 2014-05-29 |
刚读了前言……很不自量力地来吐槽 | 来自cp4 | 20 回应 | 2014-01-23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Penguin Books版 2006-9-26 / 132人读过 / 有售
- Viking Adult版 2005-9-22 / 11人读过
- Tantor Audio版 2011-5-4 / 3人读过
- DUCKWORTH G版 2006-3-9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100位文化名人推荐100本好书 (松岛)
- 25位创业和投资圈阅读达人推荐的50本年度好书 (汪小天Will)
- “工业党基本书目” (Andy)
- 数据挖掘、统计、机器学习 (大米粒)
- 电影电视与纪录片衍生书籍 (IVAN)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奇点临近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已注销] 2012-02-24
总的来说这本书比较的扯淡,你相信这个家伙吗?反正大部分人活不到2045年吧,这小子居然还被Google聘用了
2 有用 gisen 2016-04-10
普通读者读个前言就可以了,后面的章节都是铺开的详述。
2 有用 不锈钢老鼠 2012-07-08
翻译不行
15 有用 平凡的老鱼 2015-10-19
整个观点充满了算是未来学的幻想文,或者更多的看成一本不带故事的科幻理论书更合适。作者以一种满怀的激情预言奇点的到来,但是却不顾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说对于未来的发展过于乐观),在最后回应批评那一章里面,到处都是破绽。当然,作为科幻文,作为脑洞大开的素材,还是可以一读。
0 有用 伊卡洛斯 2017-02-08
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帮助人类突破自身的生物局限,以我们无法想像的方式来超越生命。
0 有用 一把盐 2019-02-22
读这种书最好还是少一点乐观,多一点敬畏,哪怕多一点可能被理解为迂腐的保守。
0 有用 dukeduan 2019-02-21
基本没有什么价值,通篇都在描绘一些貌似很容易突破,实际上很难突破的东西,充其量只能算个未来学的鸡汤文。有些观点基本上只是猜想,但是不正确,比如大量的AI的大脑逆向工程,据我的理解,目前AI的技术实现跟人类智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谈这些就是空中楼阁。提到很多的研究项目,实际上并没有普遍的实用性,说了跟没说一个样。说不好听就是一部科幻小说。
0 有用 悠灵的灵 2019-02-05
2016年读书:02《奇点临近》。我真不好意思说我“读”完了它,显而易见我只是触其皮毛而已。在我“翻”完它的过程中,除了默默跪拜作者的开挂人生,我还稍稍明白了一点他在说什么[擦汗],并对奇点教产生了亲切与疏离并存的复杂感情。然而这一切在我翻到文后注释,发现注释居然和正文一般多之后,都不重要了[疯了]。谁爱看谁看,本世纪初未来学巨作。
0 有用 大魔王 2019-02-03
阿尔法狗在围棋上已经远远吊打人类
0 有用 MichellehciM 2019-01-27
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