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本绝世好书毁在了翻译上。台湾版名字为《真正的静心》简体版翻译成了《真正的修行》英文原版是:meditation 静心,全书所有应该为“静心”的全部被翻译成了修行。灵修翻译成了“禅修”,为何要为了该书名篡改全书的主旨和精髓?本来还想图个阅读方便看简体横版,结果改的面目全非。奥西,请尊重原著好吗?真不知号称自己翻译过十几本灵修书的人,其他书都是怎么翻的,得误导多少人?这是一件需要再严谨不过的事!
原来我就是觉知,可是这个“我”并不是“我”,我只是用了这么一个词,因为,没有“我”在,唯有觉知。甚至连觉知,本身也是空的。
我们不是思想、感受、信念、自我、身体、头脑,我们是觉知or灵性本身,但也不要固执于这个“我是觉知”中,这也是种局限性固着。万物都是灵性的显现,人类身心的真相是灵性在时空上的延伸,只有创造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头脑才不会试图逃脱。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人类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找到答案了!答案就是“我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哪里来”“不知道去哪里”不让头脑困住本自具足的我!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丰盛与和谐!
太平常以至于错过了
“有两个因素是最有帮助和最有力量的。第一个因素是发展出修行的态度,其间我们在一个很深的层次上放下控制,随顺万物。第二个因素是通过禅思的自我质询启发我们自身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智能。这两个因素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离开禅修的质询会变成纯智力的和抽象的;离开质询的禅修可以让我们迷失在各种不同的灵性状态中。但是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就能提供必要的能量、必要的动力,去创造了悟本性的灵光一现。从根本上来说,那就是修行的归依。” 通过禅修来不停地发明本心,和自己对话,挖掘自己的觉知。万事万物皆出自己,重“己”,那么内核会越来越强大,只有内核强大了,才能时刻做自己,才能物我归一,才能不自我分裂,从而达到自洽。这是我现在理解到的这本书的含义。
放下努力。20160718第二次阅读。去年5月13日标记读过这本书,但发现自己完全记不起书里的内容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自己看过的书,自己还是有印象的,这本,完全没印象了,除了当初写下的放下努力以外,全忘光了。于是决定重读,一年过去了,才发现这本书早就写下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即使将所有的真相告知,人也不一定会接收到。
你需要信心才能放下控制,随顺万物。你需要勇气才能真的向内进行自我质询。这是一条充满未知的无路之路。
最近我也开始渐渐意识到,一些禅修的功课比如冥想的坐姿、脉轮的打开等还是拘泥于形式了,因为万法皆空,你去修炼这些说明你还是处在相里,真正的修行或者说是悟是可以随时发生的,你知道一切都很短暂、很虚无,一切都是空,所以需要做的就是安住当下,意识到自己就是意识本身而不是那些物质,当然不用受姿势、戒律的限制了,真正的修行是回归无限和空而无约束
思想、人格、感受、自我不是真的“我”,那个观察者,观察着、觉知以上的才是“我”,思想、人格、感受、自我是“我”的外衣,“我”透过这些体验世界。过去看佛教的书,谈到我不存在时一直无法理解,毕竟我感受到的痛苦是真实不虚的,我怎么会不存在呢。现在我想我懂了。 打坐时放下控制和努力不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丹田上,要放下控制,或许会杂念丛生,但顺其自然。在这些思潮退后,或者可以接近更为鲜活、自然、安静的境界。
恐惧常常意味着走近了自己心灵更深处,常常意味着步入正轨。 铃木禅师说,控制一头奶牛的最好办法,是给它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场地,不要用篱笆把它控制的太紧。
师。
3.8 实修者 赞
跟我写晨间笔记时的体验很像,开放、不控制、臣服内心、真实面对……看来很多事物的道理就是殊途同归啊,只是没有人家会说,写成了一本书。 ps:作者介绍中说作者常常被人们拿来与中国早期的禅宗大师相提并论,我觉得这有些扯了,一位畅销书作者,何德何能与中国的禅宗大师比?——等到死后五百年后如果仍有人纪念他、学习他、研究他之后再说吧!
此刻,一次醒悟。
有一些新的观点
结构很混乱,没什么具体方法。
让人心灵开阔之书
这几万字的小册子真是有点东西,但我不推荐没有任何灵修基础和实践的人来读。阿迪亚香提讲的是道,所以没有实操技巧。本书非常好的一点是他自己身为导师会敏锐发现并指出很多路上遇到的问题,显然是他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 本书让我意识到,“我是谁”其实是一个陷阱,因为它指向一种身份和主体。我以为在觉知的那个主体是我,但显然不是,这只会出现更多觉知,就和套娃一样。而我才明白,我就是觉知本身,不是身份、不是主客体,不在时间和二元对立里,它一直存在,我才感觉到。 “我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关键,这是他说的自我质询,即内观,它会带你进入那个本体。 此外,阿迪亚香提还谈到无为:心灵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初学专注呼吸、打坐直立、大量技巧,但这些迟早会是障碍,而当我们学会放手后,我们的本性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非常迷你的一本小书,很快就翻完。放下,不控制,保持质询和觉知。
流水账啊
> 真正的修行
17 有用 Tomi_Enn 2016-03-11 00:48:08
一本绝世好书毁在了翻译上。台湾版名字为《真正的静心》简体版翻译成了《真正的修行》英文原版是:meditation 静心,全书所有应该为“静心”的全部被翻译成了修行。灵修翻译成了“禅修”,为何要为了该书名篡改全书的主旨和精髓?本来还想图个阅读方便看简体横版,结果改的面目全非。奥西,请尊重原著好吗?真不知号称自己翻译过十几本灵修书的人,其他书都是怎么翻的,得误导多少人?这是一件需要再严谨不过的事!
3 有用 子化清扬 2014-03-14 11:10:44
原来我就是觉知,可是这个“我”并不是“我”,我只是用了这么一个词,因为,没有“我”在,唯有觉知。甚至连觉知,本身也是空的。
3 有用 小知 2022-10-14 11:09:03 上海
我们不是思想、感受、信念、自我、身体、头脑,我们是觉知or灵性本身,但也不要固执于这个“我是觉知”中,这也是种局限性固着。万物都是灵性的显现,人类身心的真相是灵性在时空上的延伸,只有创造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头脑才不会试图逃脱。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人类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找到答案了!答案就是“我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哪里来”“不知道去哪里”不让头脑困住本自具足的我!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丰盛与和谐!
1 有用 南岛黑风 2015-05-21 20:28:37
太平常以至于错过了
1 有用 傻白糖 2023-12-09 08:22:16 山东
“有两个因素是最有帮助和最有力量的。第一个因素是发展出修行的态度,其间我们在一个很深的层次上放下控制,随顺万物。第二个因素是通过禅思的自我质询启发我们自身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智能。这两个因素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离开禅修的质询会变成纯智力的和抽象的;离开质询的禅修可以让我们迷失在各种不同的灵性状态中。但是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就能提供必要的能量、必要的动力,去创造了悟本性的灵光一现。从根本上来说,那就是修行的归依。” 通过禅修来不停地发明本心,和自己对话,挖掘自己的觉知。万事万物皆出自己,重“己”,那么内核会越来越强大,只有内核强大了,才能时刻做自己,才能物我归一,才能不自我分裂,从而达到自洽。这是我现在理解到的这本书的含义。
2 有用 慕荣梦 2015-05-13 22:12:34
放下努力。20160718第二次阅读。去年5月13日标记读过这本书,但发现自己完全记不起书里的内容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自己看过的书,自己还是有印象的,这本,完全没印象了,除了当初写下的放下努力以外,全忘光了。于是决定重读,一年过去了,才发现这本书早就写下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即使将所有的真相告知,人也不一定会接收到。
1 有用 初·尘 2017-11-07 09:36:59
你需要信心才能放下控制,随顺万物。你需要勇气才能真的向内进行自我质询。这是一条充满未知的无路之路。
1 有用 荒岛米饭 2024-06-03 21:11:10 湖南
最近我也开始渐渐意识到,一些禅修的功课比如冥想的坐姿、脉轮的打开等还是拘泥于形式了,因为万法皆空,你去修炼这些说明你还是处在相里,真正的修行或者说是悟是可以随时发生的,你知道一切都很短暂、很虚无,一切都是空,所以需要做的就是安住当下,意识到自己就是意识本身而不是那些物质,当然不用受姿势、戒律的限制了,真正的修行是回归无限和空而无约束
1 有用 路上的我 2020-12-20 22:53:51
思想、人格、感受、自我不是真的“我”,那个观察者,观察着、觉知以上的才是“我”,思想、人格、感受、自我是“我”的外衣,“我”透过这些体验世界。过去看佛教的书,谈到我不存在时一直无法理解,毕竟我感受到的痛苦是真实不虚的,我怎么会不存在呢。现在我想我懂了。 打坐时放下控制和努力不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丹田上,要放下控制,或许会杂念丛生,但顺其自然。在这些思潮退后,或者可以接近更为鲜活、自然、安静的境界。
0 有用 helen 2015-12-13 16:41:06
恐惧常常意味着走近了自己心灵更深处,常常意味着步入正轨。 铃木禅师说,控制一头奶牛的最好办法,是给它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场地,不要用篱笆把它控制的太紧。
0 有用 敖喵喵 2020-01-09 01:10:39
师。
0 有用 littlestone 2017-08-22 16:45:41
3.8 实修者 赞
0 有用 北方胡子 2018-05-15 17:37:43
跟我写晨间笔记时的体验很像,开放、不控制、臣服内心、真实面对……看来很多事物的道理就是殊途同归啊,只是没有人家会说,写成了一本书。 ps:作者介绍中说作者常常被人们拿来与中国早期的禅宗大师相提并论,我觉得这有些扯了,一位畅销书作者,何德何能与中国的禅宗大师比?——等到死后五百年后如果仍有人纪念他、学习他、研究他之后再说吧!
0 有用 ǖ 2022-03-18 02:51:01
此刻,一次醒悟。
0 有用 Monie 2022-03-04 13:49:10
有一些新的观点
0 有用 嚼裹 2022-05-18 10:00:17
结构很混乱,没什么具体方法。
0 有用 满岛光 2024-03-17 20:47:29 北京
让人心灵开阔之书
0 有用 Blank Grid 2023-12-27 15:39:05 陕西
这几万字的小册子真是有点东西,但我不推荐没有任何灵修基础和实践的人来读。阿迪亚香提讲的是道,所以没有实操技巧。本书非常好的一点是他自己身为导师会敏锐发现并指出很多路上遇到的问题,显然是他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 本书让我意识到,“我是谁”其实是一个陷阱,因为它指向一种身份和主体。我以为在觉知的那个主体是我,但显然不是,这只会出现更多觉知,就和套娃一样。而我才明白,我就是觉知本身,不是身份、不是主客体,不在时间和二元对立里,它一直存在,我才感觉到。 “我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关键,这是他说的自我质询,即内观,它会带你进入那个本体。 此外,阿迪亚香提还谈到无为:心灵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初学专注呼吸、打坐直立、大量技巧,但这些迟早会是障碍,而当我们学会放手后,我们的本性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0 有用 Ann 2023-12-17 20:08:38 云南
非常迷你的一本小书,很快就翻完。放下,不控制,保持质询和觉知。
0 有用 MrSolo 2024-02-02 16:32:48 广东
流水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