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点点香魂清梦里•懊侬
“是谁家少俊来近远,敢迤逗这香闺去沁园,话到其间腼腆。他捏这眼,奈烦也天。咱噷这口,待酬言。”檀板清歌,画眉心事。柳如是只是惺惺初开眼,开辟鸿蒙第一个见到的就是(陈子龙?请核)。笔墨词章,书纸堆叠,她听从他,顺服他,模仿他,为之沉醉痴迷。纵然情深不寿,她也要“何如长作一心人,白头至死不相绝”。
1 折梅
2 潭水
3 断弦
4 洛神
5 南楼
6 风筝
7 暮春
第二章 桃花得气美人中•流离
昔日满目欢情恩爱,照见今日孤寂冷落,所有的温存好梦,原来都会化作灰烟。柳如是后来是否回想过,她人生中另一端因缘的开始,冥冥之中仍然与陈子龙有关?在这一刻,她与他已如错身而过的星辰,各自去往完全不同的彼端。那广袤无际的宇宙中,天河寂静且辉煌,他们被隔开,永无相逢之日。
1 怀人
2 送别
3 诗稿
第三章 珍重君家兰桂室•初访
后人回想起柳如是,总会提及她儒生装束、一叶小舟翩然到访虞山半野堂的风姿。在人们的回忆与想象中,那时的她如此风华绝代:蘼芜脉脉柳疏疏,想见文君放诞初。柳如是留下了这样多的诗句,似乎连名震江左的文坛宿儒在她跟前也黯然失色。
1 初见
2 同舟
3 除夕
4 珍重
5 元日
6 赏梅
7 上元
第四章 为君开作合昏花•结缡
略一恍惚,柳如是就能看到逝去光阴中的自己,那些如履薄冰的日子,永远没有明天,每一个今天都是昨天的重复。与钱牧斋走到花烛合欢的一日,如同一幕千回百转、步步惊心的戏剧。多年以后,她是否仍能记得那一日的韶华盛极?那一夜的灯烛太明亮,是否灼痛了她的双目?或者这是她生命中最亮烈的时刻,好似烟花绽放到天幕最高处。
1 元夕
2 鸳湖
3 两地
4 有美
5 绿萼
6 春分
7 黄山
8 来归
第五章 风床书乱觅搔头•绛云
很多年后,柳如是回想起过去的年光,依然觉得最为清宁恬静的岁月,永远留在崇祯十四年来归虞山后,至崇祯十七年甲申国难为止的这段时日。她总不能阻止自己反复重温那些流逝的日夜,仿佛那是她所有希望的来处。
1 说剑
2 病中
3 瓶花
第六章 不唱卿家缓缓吟•劫灰
乱世的流离、变动、生死,细化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片段,其实仍是细水长流的消磨。十年生老病死,八苦交煎。柳如是有很多机会死去。如果当年与陈子龙在一起,那么她应该在顺治四年的五月殉节。如果崇祯十四年的冬天她真的病死,那么她现在的坟头应已芳草萋萋。如果甲申乙酉她能随牧斋死节,那么就不会有女儿,大概也不会有剪落的残烛,就不会有绛云楼的大火。而现在她还活在人间。这个无论有多么深重的伤痛都可以淡忘乃至消弭的人间。
1闺阁
2 国难
3 玉京
4 绛云
第七章 一剪金刀绣佛前•入道
所有的希望幻灭后,柳如是依然留有一双眼睛看着人间。然而再好的如花美眷,终抵不过似水流年。多少姹紫嫣红,都付与了断井颓垣。钱谦益老了,柳如是也老了。康熙二年秋,四十六岁的柳如是剪发遁入空门。可是,佛真的能渡她么?
1 金瓯
2式微
3 红豆
4 不归
第八章 还记得旧时飞絮•烬余
没有人知道柳如是最后一刻想到了什么,也许是很远的过去,也许是二十五年间的光景,也许只是某一个瞬间,那惊鸿一瞥。又或者她什么都没有想,她在战栗,在悲伤,在恐惧,她充满绝望。她从那一道被隔开的空间里看到了生死的界限。她从未有过侥幸,却没有料到这样的仓皇凄惨,连最后的作别也没有。
1 岁除
2 文债
3 家难
末 章 踏青先上柳娘坟•余音
离柳如是最近的时候,是看到她的《月堤烟柳图》。看到她的笔墨,她的画迹,第一次有怦然心动之感:原来她是这样近的,她的画就在我的眼前。原来三百余年的流光并不漫长,那纸上墨迹犹新,仿佛那烟柳风花正是昨日刚刚见过的景物。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千重 2015-01-28 13:43:09
作者的小说和散文都不错,可是这本传记实在惨不忍“读”。
0 有用 㺯春公子 2012-08-11 00:36:05
此书以诗驭文,河东君一生悲喜弥漫纸张,可怜人间情痴终敌不过安身立命的窘迫无奈,此后家国颠沛生命变得越发渺小;文字太工,则不能逾至上之品,好在后半愈写愈是自然
1 有用 千山暮雪 2017-08-15 11:25:26
看完之后对柳如是的兴趣反而大减,倒是书中提到的卞玉京和吴梅村的故事让人有惊鸿一瞥的感觉。决定去了解一下这两个人:青山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
1 有用 alma 2015-08-01 22:30:34
书还是写得很好看的。可惜用词用典太多,失去一些流畅。
0 有用 绿皮小火车 2013-02-11 17:55:27
虽然陈子龙是伤的最深的,但钱谦益才是最难忘的吧…反正一直断断续续的看,人称不统一也就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