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个人的草木诗经
草木无言,静静生长,人在其畔,依赖其恒久沉默的启示,深入草木内部与它相濡以沫,直至长住其间而浑然未知,这是我的心愿。
我相信植物之身皆附灵异。每一次进山,或去一次田野森林,我都是一身草叶之汁湿淋淋回来,那种与花草交融的神秘与惬意,无人能解。越过硕大的花茎和扑鼻的花香,埋首于草根地气,深得植物的呼吸,我已秘而不宣二十年。
《诗经》305篇中,有177篇涉及植物,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和现象。草木之于先民,草木之于今人,在我看来,诗歌最能够承载它的天然秉性,惟有诗歌最能释木。每一种草木的根部,都活着人性的善恶美丑,因此才有楚辞以香草喻君子,以恶木比小人的寄寓。
在我个人视野里,以文学样式出版的只见过植物散文配图集,或根据植物摄影作品进行诗意配画,尚未见到用现代诗歌诠释草木的,因此,这是以《诗经》、《楚辞》以及唐诗里出现的植物作为主要依托对象进行的一次个人文本探索实验。百种植物我并没有都识见过,但都是我有话想说的。从最初要写三五种用以自娱,到如今整整一百种,有如一个穷人,怀里无意间多出来金元宝,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这园子,它是怎样葱茏茂密起来的。
简单依照植物的形态或花草摄影的“艺术形象”进行诗配画的流俗做法,当然不是本书的成因,因为那样的做法前人已经做的很多了。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是通常意义的植物解说,而是带给阅读者,尤其是带给那些对大自然充满感激和敬畏的心灵一次不同视角和视野的探测和发现。
本书力图从更加隐秘甚至荒诞的角度,去挖掘和张见草木的性情。此书不钟情于书写花前月下柳浪莺语,不热衷于科技普及,而是从人的草根性和草木精神,去抵达草木与人的共通性。
由于本人非专业园艺人士,里中难免还有不少我所未能知晓的错误,也请读者鉴谅和指出。好在此书以诗为重,关于因植物学知识不足造成的遗憾,则期待读者包涵了。
熊晋仁有一段话暗合我的心思:树草天然,任凭雷电。荣枯生死,欢喜随缘。欢喜不住,哀怨舒坦。从此休去,人兽神安。
以此作结,并在此以草木谦卑而庄重之心,致谢给我无私帮助的诸君,感谢为这本书提供部分图片或为它能够尽善尽美出版而付出努力的朋友,还有给我写作草木诗经以激赏的很多读者,是你们给我动力生成此书。在此特别要提到友人吴瑾,是她帮助我实现多年的夙愿,我心领神会并铭记她的恳切相援之情。所有的一切,缘于植物有心通向我们的知遇。
谢谢你啊,来这个园子里散步。
子梵梅
2010-12-20
一个人的草木诗经(诗人自序)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