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宁,男,1961年生。文学博士,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主要从事戏剧学与跨文化研究。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译介接受美学与现象学文学批评著作,如《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现象学与文学》,译著在国内被广泛征引。80年代后期开始随陈瘦竹师从事比较戏剧研究,博士论文与专著《比较戏剧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的、有一定理论深度与开创性的比较戏剧研究成果。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跨文化研究,着重研究西方的中国形象。2004年出版《中国形象:西方的学说与传说》丛书八卷:《契丹传奇》、《大中华帝国》、《世纪中国潮》、《鸦片帝国》、《历史的沉船》、《孔教乌托邦》、《第二人类》、《龙的幻象》,系统地研究七个多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的历史。将理论前提建立在“异域形象作为文化他者”的假设上,试图在西方现代性自我确证与自我怀疑、自我合法化与自我批判的动态结构中,解析西方现代的中国形象;在跨文化公共空间中,分析中国形象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的过程与方式。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文摘》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多有转摘转载。出版学术专著与译著若干种。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
重要学历与访学经历:1992年最后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陈瘦竹、叶子铭攻读现代戏剧理论与戏剧史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中西戏剧话语模式比较》。1998、10-1999、7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U of BRISTOL)戏剧系访问研究,研究课题为“英国‘新剧’与中国现代话剧运动”。2001、7-2002、7在美国依利诺依大学(UIUC)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访问研究。课题为“20世纪美国的中国形象”。
主要教学经历:1992年至今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先后开设过比较戏剧学、西方戏剧史、中国话剧史、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专业英语等课程,招收过中国现代文学专业(1996-1998)、戏剧戏曲学专业比较戏剧学方向(1998-)硕士研究生,戏剧学专业比较戏剧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02-)。现有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8人。
0 有用 樾 2022-07-30 08:30:11
比起当前的许多戏剧研究而言,逻辑严密,用词用语集学术和美感。仅仅是其中二元对立有些浓重,但比较戏剧学的观点重点在于中西方戏剧或东西方戏剧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文化语境之下的本质特征。此外,也可见中国戏曲与西方传统戏剧模式(古希腊戏剧)之间的相似之处。
0 有用 梨狸 2023-11-28 19:37:55 中国香港
一元视界结构和多元视界结构有趣
0 有用 ピテカントロプス 2024-05-24 10:26:54 日本
略读,太过于理论化导致感觉没什么用(……)感觉以后不会再回来读完了,标一下
0 有用 Max 2020-09-05 18:02:20
想为周宁老师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