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 短评

热门
  • 0 大东 2021-02-04 23:00:49

    乔老的书脉络还是清晰的,但对雷海宗一味批评就感觉有点过了,完全有种为了批评而批评的感觉。毕竟乔老是研究史料的,对史料本身当然是格外苛责,但实证研究还属非演化论的范畴,于历史解释方面的说服力还是不够的,虽然雷海宗确实生搬硬套斯宾格勒,但在构造宏大体系方面,20世纪的史家能做到这点的也没几个,毕竟历史真相绝对不清说清楚,但各种错误的层次差别还是有高低之分,说到底,实证还是用来提供材料的,构建因果性和关联性,关键看你理解的层次,所有的解释体系都是神话,对史料的自信无非是为了在人脑有一定的阈值条件下对不完备信息的判断,由此形成可靠性高于随机选择的解释体系,但历史终究是危险的思想病毒,从这点看,我倒觉得生物学的研究其实更接近人文社科。

  • 0 历史学者 2017-10-27 08:54:35

    全面梳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发展历程的任务,需要史学史专业来承担,这种研究成果丰富与深化之后,才能在思想史研究中提高到它应当占有的权重和地位。由此可见,本书所具备的学术开拓性对史学史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建设,都有深远的意义。   本书依据历史理论的内容要求,扩大了史料蒐辑的范围。

  • 1 与廊共舞一会儿 2016-02-04 18:03:42

    与以往的中国史学史论著相比,该书有了很大突破,一是从中国古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互动、互补又相互排抑状态的整体把握来书写史学史,抓住了中西史学的最大区别所在;二是在中国史学史的许多重要问题上都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如关于将孔子与《春秋》联结起来的史学意义、司马迁著《史记》离开先秦史学传统的个性路线、刘知几撰著宗旨的前后改变、宋代史学建设的烦琐与扭曲、明代史学发展的普及性潮流、清代史学整体的发展结构、清高宗的史学思想、章学诚史学理论的三项根基、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谬误及其不良影响,等等,皆发前人所未发、道他人所未言。该书还指出要进行中外史学的比较,不仅有理论上的思考,而且辟专节探讨了中国史学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播与影响问题,以及对日本仿从中国传统史学的修史活动的介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