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柯奈》的原文摘录

  • 阿佐利尼跟我们一起用餐,解释说对谈结束后,在同一个场地,也就是在圣埃尔默城堡会播映《荒野大镖客》。莫里康内露出一个奇怪的表情,说:“为什么要放那部?那是莱昂内跟我最糟的作品。” (查看原文)
    ibelieve 7赞 2021-09-04 18:41:08
    —— 引自章节:14 电影音乐要简单明了
  • 电影配乐太常被忽略,而且从历史角度来看,乐评也犯了很大的错。每一种类型的音乐,无论好坏,都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除了创作音乐的作者,社会也同样孕育了音乐 (查看原文)
    似是故人来 1赞 2016-07-03 23:29:47
    —— 引自第202页
  • 我刚开始没想过要当电影音乐人,但现在的我对我完成的作品充满热情和骄傲。不过当我在乐团里吹小号帮电影配乐的时候,那的确是我渴望的工作。电影音乐圈内有很多人才,也有庸才,还有很多作品都不是自己写的、完全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人。这是我的深刻体认。那段时间我帮其他大师写了很多作品,他们只负责签名。我很煎熬,最痛苦的时候是其中一位大师以完全出自我手的配乐作品得到了电影银缎带奖。 (查看原文)
    ciné-avril 2012-06-17 12:28:00
    —— 引自第65页
  • 你从萨奇身上学到了什么? [认真对待工作,即便是看似轻松的工作。跟他合作,或应该说从那时候开始,我面对工作的态度都是如此,尽全力,做到最好。而且萨奇这个人彬彬有礼,总能够把苦涩转化为荒诞可笑跟自我解嘲。他笑看人生。我们共事多次,包括电影《抢孤》(La cuccagna),但自从我帮李昂尼写电影配乐后,我跟萨奇就没再合作过。] 为什么? [他听了我帮李昂尼写的音乐后说:“你是有神秘感,而且超凡入圣的音乐家。”我觉得他只是在赞美我,但他接着说:“你不能跟我工作,我是搞笑的。” 我回他说:“我想我对音乐有足够的认识,什么音乐都难不倒我。”但他并不以为然,后来他的《方托兹》就没有找我。] 你认同萨奇对你的定位吗? [多年后我曾经想过。我当时想的是我帮亚金托写的配乐,其实神秘感也有不好的。写《教会》配乐的时候也想过。] 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我想我是认同的。] (查看原文)
    ciné-avril 2012-06-17 12:29:00
    —— 引自第67页
  • 尼诺·罗塔。你怎么看他? [他是不折不扣的音乐家,我是很晚才知道他。我不是很喜欢他跟费里尼合作的那些电影配乐,后来我才知道问题不是在他,而是在费里尼。费里尼的音乐涵养主要奠基在两首曲子上,一首是流行曲<我在寻找叮叮娜>(Io cerco la Titina),另一首是<门士进行曲>,他每次都要从这两首曲子中找变奏。罗塔常信手拈来,弹完就忘,或许他希望费里尼也听完就忘,偏偏费里尼智慧过人,看出罗塔的用意,开始把他随手弹的东西录下来。 不过我看费里尼的《卡萨诺瓦》(Il Casanova)的时候,发现他是真正的音乐家,他摆脱了长久以来跟费里尼牢不可分的马戏团模式,做出了很美也很重要的音乐。后来还有一件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找我写曲以呼吁全世界重视儿童权益,我另外还推荐了罗塔、马奇、艾凡哲、李斯提和巴卡洛夫。那次我写的曲子不容易懂,我在调性音乐中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也就是说在调性音乐的系统中加入了前卫音乐。可以说是进步,也可以说是胡闹。罗塔听了以后说:“你写的是点状调性音乐。”而且他很喜欢。这让我大感意外,因为其他音乐同济都没有人发现。他那句话说明了他是有深度的音乐家。] 你觉得《教父》的配乐如何?我非常喜欢。 [我觉得太流行了,你知道那原本是为狄·菲利浦的电影《幸运女孩》(Fortunella)写的,他自己说对那个作品并不满意。但是有的作品很有趣,例如《浩气盖河山》的配乐。我很推崇他的室内乐作品,虽然不是每个我都喜欢。]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很温和的一个人。老是心不在焉,对大家都很客气。他有一件事很少人知道:他很爱打坐。] (查看原文)
    ciné-avril 2012-06-17 12:42:02
    —— 引自第73页
  • 还有其他音乐家是你肯定的吗? [很多。还有皮欧瓦尼,他是全方位的音乐家。不过不是他所有的电影配乐作品都能感受到那真实的伟大力量。还是巴卡洛夫(Bacalov),也是位优秀的钢琴家,独奏的表现更是杰出。他的音乐道路是从钢琴开始的,跟我学习对位法,不过才上几堂课就停了,我怀疑他只是想来确认我是不是真的懂对位法。另外还有两位音乐家也很好,皮耶桑提(Franco Piersanti)和柯里维利(Carlo Crivelli)。] (查看原文)
    ciné-avril 2012-06-17 12:54:23
    —— 引自第75页
  • [你肯定知道巴哈(Bach)这个名字的拼音从德文谱号来看,是一个音乐主题:B等于降Si,A是La,C是Do,H等于Si。我的电影配乐常会用这几个音来搭配组合。这也是一种把我的理念融入工作中的方法。] (查看原文)
    ciné-avril 2012-06-17 12:59:40
    —— 引自第70页
  • 老实说,您那时候有想过李昂尼有一天会变成大家爱戴的名导演吗? [坦白说,没有。我跟你说一个趣事。《荒野大镖客》上映一年后,我们一起去奎立纳雷电影院看,因为片子太受欢迎,始终还在首轮戏院播放。我们两个走出电影院后,异口同声说:“真难看......”。] (查看原文)
    ciné-avril 2012-06-17 13:08:46
    —— 引自第90页
  • “他始终是那么谨慎、精确、笑看人生。他常跟剪辑师巴拉利(Baragli)争论,但从来不摆高姿态。他知道自己拍了很伟大的电影,也很遗憾评论没能给予应有的评价。同样的不理解其实也会表现在电影工作人员的态度上。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非常意识形态化,真正的自由创作常被归类为次级作品。我还记得就连莱昂内的风格也饱受攻击,有些说法今天听起来真的很荒谬:‘莱昂内疯了吗?全部都是特写……’但是我们想想看后来有多少人模仿他,他不仅影响了当年的电影,现在的电影也持续受到他的影响。” (查看原文)
    OysterChu 2016-06-15 16:04:40
    —— 引自第58页
  • (作者听莫里康内弹琴)我全身起鸡皮疙瘩。回想第一次看《美国往事》,是在罗马的巴贝里尼戏院。还想起了当年喜欢的一个女孩,以及我对美国犹太文化发自内心的爱。那份爱主要源自那部电影,虽然电影描述的是黑帮老大被死党背叛的故事。琴声结束,我心想,在这样的时刻,所爱的人好像永远不在身边。人大概都得在孤独中生活,在孤独中做梦吧。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7:46:34
    —— 引自第4页
  • 信(天主教),虽然我有我的质疑。我曾一度对教会很有意见。…… 我的问题是从文化和音乐的角度来看的。我无法接受他们把格里高利圣歌束之高阁,那是欧洲和世界文化无可取代的柱石,那是我作品的指导原则和根基。……根就是根,我们不能自欺欺人。我的质疑是针对音乐和文化,与神学无关,而且我要多说一句,我对于不再用拉丁文做弥撒也很不以为然。今天常把圣乐旋律跟世俗甚至粗鄙的文字混在一起。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7:47:57
    —— 引自第5页
  • 我刚开始没想过要当电影音乐人,但现在的我对自己完成的作品充满热情和骄傲。当我在乐团里吹小号帮电影配乐的时候,那的确是我渴望的工作。电影音乐圈内有很多人才,也有庸才,还有很多作品都不是自己写的、完全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人。这是我的深刻体认。那段时间我帮其他大师写了很多作品,他们只负责签名,我很煎熬,最痛苦的时候是其中一位大师以完全出自我手的配乐作品得到了电影银缎带奖。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7:50:33
    —— 引自第26页
  • 《荒野大镖客》上映一年后,我们(莫里康内和莱昂内)一起去奎利纳雷电影院看,片子太受欢迎,一直在首轮戏院播放。我们两个走出电影院后,异口同声说:“真难看…”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7:53:25
    —— 引自第47页
  • 我一直是左派,虽然是温和左派。我跟你说过我是天主教徒,我相信主要奉行基督说的话的就是左派,我指的是对穷人、弱势群体的关怀。我坚决相信这种悲天悯人的价值,基督说的话总能让我感动。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7:55:30
    —— 引自第70页
  • 塔伦蒂诺看了很多电影,然后用独特的戏谑方式把他看到的东西再拿出来运用。《无耻混蛋》里还有我帮导演塞尔吉奥·索利马写的配乐,真不知道他是去哪里找出来的。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8:03:52
    —— 引自第77页
  • 罗马对你而言是什么? 是很幸运的城市,或许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问题是罗马人被美景和历史宠坏了,有时候变得很盲目。但是身在罗马很难避免盲目之举。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8:07:19
    —— 引自第83页
  • 我对严肃音乐或文化音乐这类说法并不满意。之所以会说“纯音乐”,是因为这种音乐由作曲家一个人掌握,不需要满足电影或导演的需求。 我写电影配乐的时候并没有放弃实验精神,而且为电影写的音乐也让我另一边的创作力和作品更加丰富。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8:10:15
    —— 引自第124页
  • 事实上没有灵感这回事,我的意思是,灵感不会从天而降。 会先有一个初步的想法,然后慢慢琢磨成形。有时候这个初步想法里已经有些具体东西,但未必都如此,这想法也有可能被推翻,或被放弃。我听过太多人说灵感来自于一种内心悸动,例如看到一个美丽女子的摇曳身影。是有这个可能,但那单纯只是一个简单的启发,之后会再衍生出其他想法。 (蒙达:)美国照相写实画家查克•克劳斯说,根本没有灵感这个东西,要卷起袖子才会有艺术。 我完全同意,而且还得“埋头苦干”。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8:14:54
    —— 引自第150页
  • (谈平均一个月一部电影)或许有人会觉得诧异,但我总是举巴赫的例子,他一个星期就可以写一首清唱剧,还在教堂演唱。我跟他比的话,根本是无业游民。作曲家就该写曲,跟作家就该专心写作一样。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8:17:09
    —— 引自第168页
  • 你谈电影配乐时,也可以做出这么细腻的分析吗? 我对你这个问题的答复是,电影配乐太常被忽略,而且从历史角度来看,乐评也犯了很大的错。每一种类型的音乐,无论好坏,都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除了创作音乐的作者,社会也同样孕育了音乐。 (查看原文)
    Rhiannon.Z 2018-03-27 18:20:46
    —— 引自第202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