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周作人译文全集》出版 止庵:他没有白活
http://culture.jwb.com.cn/art/2012/2/16/art_917_516782.html
作品横跨61年
《瞎子做梦》翻译日本“相声”首次面世
南方日报:与之前出版的周作人译著相比,这部全集在完整性上有哪些优势?有哪些细节是值得我们特别留意的?
止庵:因为有2/3的作品都是周作人1949年以后翻译的,这些作品前后都经过了改动和删节,改动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将他的译文又变成了另一种译文了,其中《欧里庇得斯悲剧集》和《枕草子》的改动最厉害,我在1997~2005年这8年之间通过对照他的手稿力求恢复他原有的译文。
随后重新校对,加上之前没有出版的1/3,这次全集就囊括了他所有的翻译作品,从1905年到1966年,整整横跨了61年之久。这部全集保持了译者生前编定的各种单行译著或译文集的完整性,其间偶有重复,仍予保留。对于所存不止一种的译稿,全集虽然仅收录最后定稿,但是根据不同语言翻译者则均予保留。
南方日报:这部全集中有之前从未面世的周作人作品吗?
止庵:有的,在第八卷“其他日文译作”中,有一篇《瞎子做梦》从未面世,是首次根据译者手稿排印的,这是周作人翻译的日本“落语”(注:相声),正文加译后记共一万余字,手稿计43页。
注释超过正文
作品曾被当作“标本”
选目现在还有生命力
南方日报:作为学者型的翻译家,周作人的翻译都有哪些特色?
止庵:周作人的翻译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选目、译文和注释。他“五四”时期翻译的欧洲、日本的现实主义小说,多为名家之作,特别是被后人所称道的古希腊名著如《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路吉阿诺斯的对话》等更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足以保证他翻译的选目到现在依然具有生命力和价值。
另外,他精通古希腊文、日文和英文,在上世纪20年代他翻译的作品在日本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更是当时中国古希腊文学翻译的“开创者”。加上1949年以后,由于他特殊的政治身份,让他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安心于创作,也没有受到政治波及。1949~1966年他64~81岁的这段时间,虽然高龄但却是他最为“高产”的时期,足足有4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可以说,他这段时间翻译的作品是不可替代的“唯一”。
第三,他的注文很少受当时主流话语体系和正统思维方式限制,并且由于特别注重对古希腊喜剧、悲剧背后的神话以及日本民俗的认真研究,他的注文极为丰富,往往正文字数相当甚至超过了正文,很好看,相当于小段的散文。
南方日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将之一,周作人的翻译工作、他与鲁迅的关系,使得全书有着怎样的史料价值?
止庵: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翻译的“先驱”,在1905年前后,当时中国文学白话文已经非常流行了,在不少杂志如《新青年》、《小说月报》的卷首往往都是用他的翻译文章。对此郭沫若还曾经提出意见,说“翻译是媒婆,创作是处女。”可见当时他的翻译作品的流行。
周作人从事翻译事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他和鲁迅一起用文言文翻译外国小说集时期,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的起源;二是五四前后他翻译了许多作品,多是人道主义文学的“典范”,还介绍了不少国外短篇小说的写法,被当作当时文学写作的“标本”,可以说他的翻译作品在“五四”前后是影响最大的。
南方日报专访止庵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