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于連 短评

热门
  • 2 选选是只老河马 2018-07-08 03:06:12

    本科看的,当时碰到于连这个让人摸不着头绪又头痛的人物,他的东西都有种像加了东方口味包装后的西方哲学(用来吸引猎奇的外国人),蛮苦恼怎么看,当时正好在中研院某个研讨会旁的小书展上看到本书,便买了下来读。(1)今晚回头翻看,感觉他提的些论点,仍值得作为一个简单的文化比较或比较哲学的简单警惕,毕竟有这么一个好例子可以讨论。(2)内容很久以前读的,细节不太清了,只记得印象中他运用的方法和论据,至少对当时的我看来是蛮能信服的,也不觉得他像某些比较不懂中国哲学方法的汉学家。(3)收附录中,收了一篇〈追根究底谈于连〉,是回应〈驳于连〉出版后于连与其他人对这篇文章的反应之再评论的文章,感觉上是不错的补充,可惜未收录于连的回应文章或是译者另外制作说明文章,毕竟附录1,译者整理的于连著作目录表。

  • 0 chon 2019-03-26 22:51:18

    篇幅較短然而不乏深度

  • 0 已注销 2015-12-28 04:13:32

    拙见:“一”不可译为“un”,也许像unité?其概念辩证包含一、多、统一与同一,作为批判帝国文化统一是否失之武断?作者批判于连随意、没有与中国“相遇”,批评很有启发性,但具体到一些中学观点、理念,或也有类似问题。可能是海外汉学通病:眼界不够开阔,基础不够扎实,看问题新奇而切不中要害?

  • 0 三途 2018-04-02 15:17:56

    i need critical thinking

  • 0 貓公子 2016-10-10 16:43:47

    確有其值得重視的批判點

  • 0 婷婷要做甜娘☆ 2021-03-24 20:01:23

    瑞士版的沃林和马克·里拉,字面意义上的“中国学”

  • 0 昭歌山 2024-10-24 23:31:17 浙江

    话语是被制造出来的,在这个前提下,毕来德和于连都是时代的话语者。但他们都似乎带有些许狂热,前者是本书的小册策略,后者是不断用著书巩固自己的观点(至今仍然在翻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