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Dust of This Planet 短评

热门
  • 9 toohead 2015-02-19 22:13:36

    Total crap!1,此书与true detectives没有太大关系,粉丝可以略过了。2,中心思想是the universe is indifferent,谈不上创见,更不黑暗。3,如果想不清楚一个问题,很可能是你缺乏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而非这个问题本身unthinkable。这是一种既不诚实的哲学态度。4,作为神秘主义著作,停留在百度百科的水平。5,作为文艺评论,停留在故事梗概的水平。6,不能因为自己熟悉神学,任何一个问题都是theological。It's not!7,作为一本谈论disaster的书,没有具体内容,就是global warming这样一个词,作者你连新闻读不看吗?

  • 4 Ludwigsama 2023-03-06 12:35:16 上海

    world-without-us并不是l'au-dela,而恰恰位于此世本身的隐蔽性之中(如同萨克尔在解读洛夫克拉福特和伊藤润二的时候指出的那样)。真正令人恐怖的是,这个世界自身本身就深不见底,它本身就被断裂,空白,虚无所浸透。世界对人是冷漠的。由此和布拉西耶一起,萨克尔在这本书的邀请我们思考一种属于世界本身的非人类的时间…

  • 3 Manchild 2016-01-07 04:11:51

    也真敢写:上页但丁,下页黑金。我又去听了他那张专辑,既不黑色,也不金属。两件事当然是有联系的:一边是反基督、异教崇拜复兴的文化现象;另一边是思考自然与超自然,人类与非人类,当代神秘主义抽离意义的冷漠,理解能力的局限。不过确实没有必要总是依赖神学的框架。

  • 5 夺铎堕 2021-07-13 23:14:37

    不是一本书,而更接近一本文集,混乱,但并没有将混乱应用到写作本身中去。翻译进度十分之一//连载中

  • 1 自然醒Rita 2024-03-20 15:05:32 北京

    三种世界:为我们而存在的世界,世界本身,没有我们的世界。何为恶魔,恶魔学的必要;经院哲学和文学中的神秘主义和恐怖主义;神学中对生命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怖。对恐怖的哲学思考是一种非人类中心的哲学思考。今天的神秘主义应当是非人类的,最终是气候学的。想到沙丘和着陆何处。(读了蓝江老师的译本

  • 2 right choice 2024-04-21 11:50:53 四川

    将恶魔定义为隐秘的,就是一种对恶魔的存在性否认,更令人在意的是人如何成为恶魔,复数的恶魔,但同时切割掉那些隐秘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人-恶魔是神圣的,因为成为恶魔注定要献祭掉自己,但我想不应该献祭掉自身的意志,一种肯定意志是和不可理解的外神一样古老

  • 1 DB 2022-03-18 14:05:16

    ‘It is a kind of mysticism that can only be expressed in the dust of this planet.’

  • 1 竹吾 2024-04-14 19:48:56 四川

    虽然还没有正式的汉文译本,但本书的主体部分在蓝江他们的公众号那边有翻译,虽然谈不上译得多好,但毕竟也聊胜于无。对着原书和翻译大致看了一遍,对某些神秘主义的介绍不算精彩,但将其用于分析一些大众娱乐作品中的神秘主义要素却显得颇为精妙(《神秘哲学六讲》),就自己较为熟悉的黑金属、《漩涡》、洛夫克拉夫特以及某些恐怖电影来说,通过阿格里帕的神秘主义中世界“遮蔽性的显现”这一类似于宇宙悲观主义的视角,非常准确地揭示出了这些否定性艺术作品背后的宇宙哲学。那些令人着迷的黑暗,并不象征着撒旦这样的恶魔或是某种隐秘的异教传统,而是一种“无我”的、非人类的、宇宙悲观主义的神秘主义倾向,一种洛夫克拉夫特的“不可名状”和终极恐怖。至于最后部分对那首所谓“诗歌”的评论以及对现代神秘主义的呼唤,老实说看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 1 碎虹蝶歌 2022-04-06 19:21:59

    The Subharmonic Murmur of Black Tentacular Voids

  • 1 源心 2023-12-21 13:12:36 重庆

    不符期待,核心主张是“a mysticism of the unhuman”,问题意识从叔本华到十架约翰再绕回西谷启治几乎都以“nihil privativum和“nihil negativum”之间的关系展开,落点永远是“The hiddenness of the world”,而Thacker并没能根据文本分析暴露出理论更多的可能性,其展开仅仅是不同视角的平面堆砌,恶魔学那块内容相对还有意思,本来挺期待对“Mists”和“Ooze”的表象研究的,以为会是更加现象学的分析,结果真无聊啊,感觉Thacker就只喜欢讲否定神学

  • 2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2-08-08 18:12:33

    萨克在前言中区分了三种“世界”:“为人的世界”(world-for-us),是谓“世界”(World);“自在的世界”(world-in-itself),是谓“地球”(Earth);“无人的世界”(world-without-us),是谓“行星”(Planet)。但这个区分是不完善的。在正文中(的某个不太起眼的地方),萨克又提出了第四种增补性的“世界”,即“为人的自在世界”(world-in-itself-for-us)。“为人的自在世界”是一个悖论:“自在的世界”“为人”呈现了自身,但它所呈现的却是“无人的世界”。换言之,世界所揭示的是世界的不可揭示性,人所思考的是无人的不可思考性。

  • 1 木纹 2024-03-21 17:29:11 北京

    第一章提纲挈领,后文有点乱,偏向文化阐释的类型。借由诸多恐怖文艺作品的类型学分析,结合神学框架和尼采、叔本华的东西,进入了(反)本体论的探讨之中。一种时代症候的哲学。

  • 1 简简 2024-06-02 23:00:38 湖北

    读的蓝江老师的译本..尤金萨克是很独特的美国哲学家

  • 0 CTFE 2024-11-04 14:16:05 山东

    最想看到的那种文化评论大概就是这样了吧x 感谢蓝大佐和他的朋友们的一坨翻译,ontology和demontology和meontology全译成本体论也是没谁了,但作为一头懒得看原文的懒猪更是没资格说三道四 黑色文化导论,不为人类而存在的地球,非私有的虚无,关于世界本身而非以人类为目的的黑暗神秘主义 确实给随便哪个初中生看也不成问题,但这不显得萨克老少皆宜么(

  • 0 ada 2024-11-15 09:45:07 美国

    读点闲书换换脑子hhh 想象Thacker会在自我简介里写:爱手艺师傅一级研究员 it's cool to be a nihilist

  • 0 Muraveinik 2024-09-15 23:48:08 日本

    提出的问题固然是我很感兴趣的。但是作者处理问题的方式显得很浅,且采用了尼采式片段写作,这种的话感觉我也能写得出来。到头来问题也没有推进多少。但是确实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所以还会继续看评价更高的下本书。另外看的是蓝江的汉译本。不知道他佬是怎么做到大量翻译的。除了拉丁语部分有明显错误,感觉还好。

  • 0 Lhurenn 2024-12-27 18:00:15 天津

    两页就能写完

  • 0 Adanta 2025-05-14 17:28:48 湖南

    已经对萨克厌倦了,差不多得了。 核心宗旨在于复读伪狄俄尼索斯的否定神学,神圣作为超出人类的东西,因而是黑暗的。 显现的是不可显现性,思考的是不可思考性。 在认识对象之外的是超出人类的物自体/行星/超自然恐怖,后者构成一种对我们漠不关心的非人的秩序,而这在洛夫克拉夫特和伊藤润二那里亦有记载,这种看法又称“宇宙悲观主义”。 说白了还是通俗的神秘主义版本的思辨实在论。洛夫克拉夫特属实是这帮人的精神领袖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