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购书单 (薏苡)
- 古典诗学经典(2)【欧美为主】 (那颗晴空)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庾徐別恨同千古 蘇李交情在五言 (琉璃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清诗史(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書琰@K 2012-03-27 14:27:15
看了看下册清末的几章……真的不如去看《光宣诗坛》。
4 有用 学术小狗 2013-03-10 18:59:10
系统论述,脉络很清晰
0 有用 胡了了 2022-11-11 00:44:09 浙江
也是本极好的书,尤其绪论(晚明诗学清算)、遗民诗群、袁枚论三个部分最为精彩。严迪昌显然是推崇性灵派一脉的,在绪论部分也为竟陵派做了有力的辩护。全书最佳也是袁枚论,把袁枚定为清诗史的大关节,并且论证了袁枚—龚自珍的继承关系,袁枚的破坏式解放功不可没。严迪昌不甚喜欢宋诗,但也指出清代浙派宋诗的灵魂在厉鹗,秀水派与查—厉正统浙派的区别也理得清楚。可惜袁枚以后的篇章(即自十九世纪开始的清诗)都显得潦草了,... 也是本极好的书,尤其绪论(晚明诗学清算)、遗民诗群、袁枚论三个部分最为精彩。严迪昌显然是推崇性灵派一脉的,在绪论部分也为竟陵派做了有力的辩护。全书最佳也是袁枚论,把袁枚定为清诗史的大关节,并且论证了袁枚—龚自珍的继承关系,袁枚的破坏式解放功不可没。严迪昌不甚喜欢宋诗,但也指出清代浙派宋诗的灵魂在厉鹗,秀水派与查—厉正统浙派的区别也理得清楚。可惜袁枚以后的篇章(即自十九世纪开始的清诗)都显得潦草了,比起《清诗史》它更应该叫《上半部清诗史》。此书以诗证诗人、以诗证诗学的做法我也很喜欢,这是蒋寅的《清代诗学史》所缺失的。严老行文也像诗人,但并不依赖抒情口气英雄欺人、随口一说,还是比新诗界的老前辈们严谨、讲学理。 (展开)
1 有用 新瑜 2021-12-27 19:49:56
一个多月,总算干完了。严迪昌写清代诗人,每每把诗人内心的痛苦无奈挣扎揭示得淋漓尽致,看完一个就要为一个感慨。后记中严迪昌先生说写不来清文史了,为之落泪。
0 有用 本雅绵 2018-12-22 23:12:44
打个情怀分。清诗启蒙读物之一,带到学校找机会就偷偷读。严先生是我最早的学术偶像之一。
0 有用 陶思 2022-12-20 23:33:46 江苏
2022.2.28
0 有用 胡了了 2022-11-11 00:44:09 浙江
也是本极好的书,尤其绪论(晚明诗学清算)、遗民诗群、袁枚论三个部分最为精彩。严迪昌显然是推崇性灵派一脉的,在绪论部分也为竟陵派做了有力的辩护。全书最佳也是袁枚论,把袁枚定为清诗史的大关节,并且论证了袁枚—龚自珍的继承关系,袁枚的破坏式解放功不可没。严迪昌不甚喜欢宋诗,但也指出清代浙派宋诗的灵魂在厉鹗,秀水派与查—厉正统浙派的区别也理得清楚。可惜袁枚以后的篇章(即自十九世纪开始的清诗)都显得潦草了,... 也是本极好的书,尤其绪论(晚明诗学清算)、遗民诗群、袁枚论三个部分最为精彩。严迪昌显然是推崇性灵派一脉的,在绪论部分也为竟陵派做了有力的辩护。全书最佳也是袁枚论,把袁枚定为清诗史的大关节,并且论证了袁枚—龚自珍的继承关系,袁枚的破坏式解放功不可没。严迪昌不甚喜欢宋诗,但也指出清代浙派宋诗的灵魂在厉鹗,秀水派与查—厉正统浙派的区别也理得清楚。可惜袁枚以后的篇章(即自十九世纪开始的清诗)都显得潦草了,比起《清诗史》它更应该叫《上半部清诗史》。此书以诗证诗人、以诗证诗学的做法我也很喜欢,这是蒋寅的《清代诗学史》所缺失的。严老行文也像诗人,但并不依赖抒情口气英雄欺人、随口一说,还是比新诗界的老前辈们严谨、讲学理。 (展开)
0 有用 圜丘 2022-09-23 22:09:02 天津
详实的清诗研究著作,严迪昌先生欲为清代士人作诗史之心可窥之。后记言作者写作的主导心态“以深感爱新觉罗氏王朝统治下之士人实大不幸也”,又有“以人文生态为审辨视角,探索所谓‘盛世’诗人悲慨寂寥之心。”以遗民诗界,清初诗坛,清中期朝野诗坛和晚近诗坛分为四编,从宁镇•淮扬遗民诗群写到黄遵宪,将清代诗歌的演化路程完整呈现,于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赵执信、沈德潜、翁方纲、袁枚、黄仲则着墨较多,涵盖了诗学批评... 详实的清诗研究著作,严迪昌先生欲为清代士人作诗史之心可窥之。后记言作者写作的主导心态“以深感爱新觉罗氏王朝统治下之士人实大不幸也”,又有“以人文生态为审辨视角,探索所谓‘盛世’诗人悲慨寂寥之心。”以遗民诗界,清初诗坛,清中期朝野诗坛和晚近诗坛分为四编,从宁镇•淮扬遗民诗群写到黄遵宪,将清代诗歌的演化路程完整呈现,于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赵执信、沈德潜、翁方纲、袁枚、黄仲则着墨较多,涵盖了诗学批评史中重要的理论如神韵、格调、肌理、性灵等。字里行间无处不充斥着作者贬抑朝野馆阁而高扬布衣名士的价值观,正如他在绪论中将清诗的嬗变特点概括为“朝”“野”的离立之势,扬野抑朝倾向明显。政治与文艺的关系,士人心态的考索,诗歌的工具论与性情关系,这些命题的解答或许还需要后人不断地进行材料挖掘、考辨与阐释。 (展开)
0 有用 有灵词客 2022-08-03 18:54:44
力透纸背,荡气回肠。乱世离乱,名士萧索,娓娓道来,读来百感并集。三千灵鬼的恸哭心史,真奇书也。
0 有用 剥沙葱 2022-07-28 07:42:28
论诗五绝书后。1⃣️赵宋朱明倍有情,遗民事业费经营。逃秦自古无多路,惟把清怀作楚声。2⃣️漫许文章郊庙歌,春秋之义责之多。纵伤衰柳枯兰意,能奈残山剩水何?3⃣️人把汉唐比圣朝,天涯吟客总魂销。一从大义觉迷后,只在心中作海潮。4⃣️团扇才人同爪牙,虫鱼故纸苦横斜。沉沦大雅声何在?为唤东京卖饼家。5⃣️诗史之书不易工,同光通体几争雄。可怜修水陈三立,不教苦吟元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