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西学东渐与中国事情》是“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两个部分,主要对“西力东渐”即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万国公法》与医学书”“《鸦片传闻书》”“《清英战记》问题以及《圣武记》的翻刻与荷风《下谷丛活》”“《外邦太平记》与《新说明清交战记》”等。
增田涉(1903~1977) 日本关西大学教授。1930年来上海,从鲁迅先生学习中国小说史及现代文学。参与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建立和《大鲁迅全集》日文版的筹划与翻译出版。先后在多所大学执教,讲授中国文学和鲁迅著作。
日本当年对中国事情(另有个别日本涉外事件)在出版物上的反映,可见情报传递的速度(当然,也包含了很多谣传),但是由于这些“情报”由于印量(甚不准出版,手抄)限制,究竟有多大社会影响尚待怀疑,不过就我的看法,一份“情报”印一百万份流散于群氓之间,也是没用的,一份有价值的“情报”一个人看了,对历史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那就够了。无聊的勘误:在P96,作者明明说《新说明清交战记》是虚构的,有“明都”、“明... 日本当年对中国事情(另有个别日本涉外事件)在出版物上的反映,可见情报传递的速度(当然,也包含了很多谣传),但是由于这些“情报”由于印量(甚不准出版,手抄)限制,究竟有多大社会影响尚待怀疑,不过就我的看法,一份“情报”印一百万份流散于群氓之间,也是没用的,一份有价值的“情报”一个人看了,对历史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那就够了。无聊的勘误:在P96,作者明明说《新说明清交战记》是虚构的,有“明都”、“明军”之类的词语也不奇怪,译者加“(?)”示疑非常奇怪;P138,书翰——译文是否当改为汉语“书函”?多处未繁化简,如太閣——太阁;P173,《明清鬥记》——《明清斗记》,奇怪的是本页他处引文都是简体,繁体就此一处。 (展开)
很难读,很见功夫。幕末时期对于鸦片战争相关信息的搜集与理解值得关注。家光时期的出兵策划也值得关注,不一而足。文献繁多,版本对比复杂,读罢满脑子就是一个伯希和在盘旋😢
> 更多短评 2 条
> 3人在读
> 3人读过
> 62人想读
订阅关于西学东渐与中国事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哀骀它 2013-03-02
日本当年对中国事情(另有个别日本涉外事件)在出版物上的反映,可见情报传递的速度(当然,也包含了很多谣传),但是由于这些“情报”由于印量(甚不准出版,手抄)限制,究竟有多大社会影响尚待怀疑,不过就我的看法,一份“情报”印一百万份流散于群氓之间,也是没用的,一份有价值的“情报”一个人看了,对历史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那就够了。无聊的勘误:在P96,作者明明说《新说明清交战记》是虚构的,有“明都”、“明... 日本当年对中国事情(另有个别日本涉外事件)在出版物上的反映,可见情报传递的速度(当然,也包含了很多谣传),但是由于这些“情报”由于印量(甚不准出版,手抄)限制,究竟有多大社会影响尚待怀疑,不过就我的看法,一份“情报”印一百万份流散于群氓之间,也是没用的,一份有价值的“情报”一个人看了,对历史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那就够了。无聊的勘误:在P96,作者明明说《新说明清交战记》是虚构的,有“明都”、“明军”之类的词语也不奇怪,译者加“(?)”示疑非常奇怪;P138,书翰——译文是否当改为汉语“书函”?多处未繁化简,如太閣——太阁;P173,《明清鬥记》——《明清斗记》,奇怪的是本页他处引文都是简体,繁体就此一处。 (展开)
0 有用 一桥阿尼玛 2019-09-05
很难读,很见功夫。幕末时期对于鸦片战争相关信息的搜集与理解值得关注。家光时期的出兵策划也值得关注,不一而足。文献繁多,版本对比复杂,读罢满脑子就是一个伯希和在盘旋😢
0 有用 一桥阿尼玛 2019-09-05
很难读,很见功夫。幕末时期对于鸦片战争相关信息的搜集与理解值得关注。家光时期的出兵策划也值得关注,不一而足。文献繁多,版本对比复杂,读罢满脑子就是一个伯希和在盘旋😢
0 有用 哀骀它 2013-03-02
日本当年对中国事情(另有个别日本涉外事件)在出版物上的反映,可见情报传递的速度(当然,也包含了很多谣传),但是由于这些“情报”由于印量(甚不准出版,手抄)限制,究竟有多大社会影响尚待怀疑,不过就我的看法,一份“情报”印一百万份流散于群氓之间,也是没用的,一份有价值的“情报”一个人看了,对历史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那就够了。无聊的勘误:在P96,作者明明说《新说明清交战记》是虚构的,有“明都”、“明... 日本当年对中国事情(另有个别日本涉外事件)在出版物上的反映,可见情报传递的速度(当然,也包含了很多谣传),但是由于这些“情报”由于印量(甚不准出版,手抄)限制,究竟有多大社会影响尚待怀疑,不过就我的看法,一份“情报”印一百万份流散于群氓之间,也是没用的,一份有价值的“情报”一个人看了,对历史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那就够了。无聊的勘误:在P96,作者明明说《新说明清交战记》是虚构的,有“明都”、“明军”之类的词语也不奇怪,译者加“(?)”示疑非常奇怪;P138,书翰——译文是否当改为汉语“书函”?多处未繁化简,如太閣——太阁;P173,《明清鬥记》——《明清斗记》,奇怪的是本页他处引文都是简体,繁体就此一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