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从验证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入手,探讨公司董事会的治理结构与管理层激励机制问题。根据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作用,探讨董事会的最佳治理结构;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展开对有关激励机制设计的研究,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价值激励等几个方面的作用,提出构建基于信任的和谐治理机制论点,并结合我国民营经济家族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缺陷,提出激励的原则以及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方案和方法,以期达到和谐治理,实现公司利益相关者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全文共分导论和七章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导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意旨和理论背景作一交待,然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进行概括性论述,以便为全文研究提供一个论述框架。
第一章主要阐述实验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和方法论。此部分对实验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上的贡献予以总结。介绍了实验经济学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风洞实验法、行为分析和实验研究、模拟和仿真等,并总结了实验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贡献。
第二章主要就董事会结构及其绩效进行实验比较分析。本章着眼于董事会职能、结构和内部作用机制,结合理论模型构建经济实验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董事会的结构和效率问题,揭示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为国内学者展开进一步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参考,并基于实验结果对董事会的制度健全和结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第三章主要就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设计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管理层薪酬激励政策设计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章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了不同激励契约类型和监督机制对于经理层在公司财务报告中诚实程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契约的类型、监督机制的存在以及实验参加者对于公司的利润和他们自己薪金之间公平的考虑,这些因素影响到撒谎的程度和数量。
第四章主要通过对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进行实验经济学验证,探讨公平与互惠的因素是否在激励方案选择中起到重要作用。MacLeod 和Malcomson(1989),Baker, Gibbons 和Murphy(1994)证明在无限期重复多任务委托代理博弈中,如果代理人绩效的一些方面不能够被契约化,那么靠主观的绩效评价和自愿的奖金支付是最优的。我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即使在一次性的的博弈中,公正与互惠的考虑也足够维持奖金契约。因为公正驱动的激励和重复博弈形成的激励是相互加强的。这一实验结果和理论对于我们公司治理激励机制设计的指导意义在于应当把公平的满足作为奖金契约的执行机制。
第五章通过对委托—多重代理模型进行的实验分析,探讨公平、互惠效应与团队治理的问题。本章通过一项经济实验针对团队中的道德风险问题(Holmstrom,1982)检验委托人的公平性是否有助于减少团队成员之间的搭便车现象。我们设置了两种情况,一种是随机组合设置,另一种是固定组合设置。实验的结果显示:(1)委托人提供公平契约有助于加强团队在随机组合实验设置中的合作,减少搭便车现象;(2)重复的互动并不必然改进团队的合作程度。
第六章基于一个公司情境下最后通谍博弈的实验分析,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寻求证据。我们在一个修正的最后通牒博弈框架下,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通过测试是否个体作为代理人时他对公平因素的关注会降低;以及是否个体作为代理人且同时负有使第三方收益最大化责任时其对公平等因素的关注会降低等问题,从而为公司治理中,经理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准则还是以利益相关人利益最大化为准则进行决策提供了实验证据。
第七章结合以上实验分析结果提出应构建基于信任的“和谐治理”机制,并以民营经济中家族制企业治理机制缺陷为专题,探讨构建“和谐治理”机制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实验经济学这一现代经济学实证工具从验证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入手,探讨公司董事会的治理结构与管理层激励机制问题。并基于实验结果提出构建基于信任的“和谐治理”机制论点,且结合我国民营经济家族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缺陷,提出激励的原则以及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方案和方法。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现实经济,揭示现实经济运行和人类行为的规律,但是实验也不可能完全模拟现实生活,这一点与传统经济模型是一致的。而且,从理论上来看,越是与现实接近,需要引入的变量就越多,实验就越难控制,最后的数据也越难处理,这也是今后作者所要努力的方向。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