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书名:《灰尘》
英文书名:Dirt
作 者:David Vann
代 理 人:Inkwell/ANA/Nicole
出版时间:2012年4月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类 型:文学
畅销书作者,著有《一桩自杀的传说》
作品被翻译为是十八国语言
十四个奖项的获得者
现在是1985年,二十二岁的盖伦和母亲相依为命,住在萨克拉门托郊区的一片胡桃林掩映的老房子里。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他坏脾气的祖父死了,他的祖母丧失了记忆,被遣送到疗养院。盖伦和他的妈妈依靠家庭的信托基金生存——这笔旧钱还被他的姑母海伦和十七岁的侄女珍妮弗盯上了。
盖伦是一个新世纪的信徒,他认为自己有着一副旧时光的灵魂,渴望变形:从肉体中解脱出来,像空气一样轻盈,可以凌波微步。但是他无法克制自己的狂躁症,这致使他把视线转向了被禁止的欲望。他身体里的囚徒。他热衷于想象自己大胆地和珍妮弗调情,从粘人拖累的母亲那里挣脱出来。
当家人一行前往南塔霍湖,去附近的塞拉斯旧屋时,气氛逐渐紧张。正当盖伦陷入妥协的境地之时,他将要解开他渴望已久即将获得的关于超自然的令人震惊的真相。
一副关于暴力和疯狂的令人愉悦的肖像画,《灰尘》十足是一部令人狂热的读物。
媒体评价:
“灼热的……范恩有着广泛的文学触觉,他的小说充满回声:一个庄严的古典悲剧,契诃夫式的迷失的灵魂,福克纳乡村幻想曲般的质感,斯蒂芬·金般开明的思想。”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黑色的主题中制造了大量的幽默,范恩,一个古根海姆学者,擅长狡猾的真理。”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聪明的叙述……这是一部充满暴力,破坏和毁灭的小说。没有救赎。然而范恩先生高涨的写作热情提醒人们,即使是丑陋也可以被美的修饰而变得优雅。”
----《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
“这部作品曲折动人,但在冷酷中又会出现及时的幽默。一部家庭文学剧慢慢转变为一个令人陶醉的恐怖故事,斯蒂芬·金和伊曼努尔·康德的结合体。”
----《野兽日报》(The Daily Beast)
“勇敢,聪明……灰尘展示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出人意料地震惊……范恩的角色刻画细腻完美。”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范恩擅于捕捉一个充满仇恨和暴力的家庭的严酷的现实。如此吸引,读来便难以放下。”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中文简体版权代理:
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电子邮箱:JHuang@nurnberg.com.cn
网址:http://www.nurnberg.com.c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nurnberg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577/
1 有用 drunkdoggy 2015-03-25 08:50:26
这样写长篇,真沉得住气
0 有用 Lilyppbb 2012-04-28 07:16:19
David Vann说现实里的悲剧没有意义,留下的是人生的空洞虚无,而小说里的悲剧让我们把其当作测试衡量自己的参照。他的小说似乎总在探寻人与人的伤害可以有多深、悲剧的地狱有多黑暗的底线,惊世骇俗的故事里埋下命运的必然,给人的不安感,也许只有奥地利导演Michael Haneke的电影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