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女孩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亵渎电影 2012-11-06 19:45:27

    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一个女孩的坎坷人生。父亲瘫痪,性无能,让母亲离家出走,四哥被垃圾车碾死,三哥去首都踢球,二哥和年轻寡妇私奔,从此再无音讯,大哥杀死妹妹的强奸犯入狱,女孩14岁做了51岁老男人的情妇——母亲当年的情人。回忆真坏,总让苦难变得唯美,特别当你生性浪漫的时候。★★★★

  • 11 萨库拉 2012-09-09 22:19:35

    看电影最伤感的是灯亮起的那一刻,必须回到现实的人生。人生最伤感的是永远不会有什么灯亮起,告诉你这一切只是一场梦。期待电影版。

  • 5 Paktin 2012-11-07 17:02:17

    谁人得到角色多劫数 谁人际遇令我太羨慕

  • 1 恶鸟 2012-07-06 11:01:18

    简单有效,是最有力的叙事

  • 1 胤祥 2012-10-14 20:17:39

    正好做个详细故事大纲,且看塞勒斯要肿么拍。还是蛮有改编空间的。

  • 1 左胸上的吸盘 2017-11-13 23:53:32

    三万多字薄薄的一本小书,凭给人讲(类似评书)电影谋生的少女,逐渐破败至于只剩女主角的矿镇,所有家人潦倒的命运,所有居民痴迷电影的曾经(高利贷老头和英国佬并不好电影)。塞勒斯拍这部小说的话,我觉得那会是又一部《太阳的背后》

  • 1 文文周 2020-06-25 22:04:43

    我们是由电影的元素组成的。

  • 1 九命猫@victor-eyes 2014-05-24 23:14:03

    好残酷的故事,梦想死了,电影教的梦境还在。。。但还是会想起小学时被妹子们围着要听我讲童话的日子

  • 1 大瘦瘦 2012-11-21 15:15:33

    有史以来,电影院首次出现成排空荡荡的座位。同样的,人们也不再到广场上闲坐。甚至连巷道都比以往还要荒凉,尤其是当电视播放《黑暗阴影》的时段,那是部令人讨厌的吸血鬼连续剧。

  • 1 獨孤島主 2012-06-30 14:37:36

    言简意赅,起伏意料内,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 2 思捷 2012-10-17 00:04:57

    这本薄薄的小书,前半部分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电影女孩虽生活在贫瘠的硝石矿业区,却爱电影如痴,沉浸其中,而成为小镇著名的电影说书人。60页后,电影女孩的遭遇急转直下,一连串的厄运侵袭这个家庭,让人想起的是意大利影片<灿烂人生>,但整本书的基调非常的单纯,即使是难过也是拉丁式的难过。

  • 2 品味糟糕 2013-12-24 20:57:59

    小说很好的,但像毛尖这样写序的该拖出去枪毙。

  • 2 唐露 2012-11-30 16:19:38

    人生和梦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我则敢说,人生和电影是由完全相同的元素组成。讲述一部电影,就想倾诉一场梦。讲述一段人生,就像倾诉一场梦或是一部电影。

  • 0 btr 2012-06-26 23:39:32

    “说”电影的女孩及这个说电影女孩多年后讲述的、有浓重“说书人”意味的故事皆证明了叙事的力量。影迷看此书会更感同身受。令人联想到特吕弗的《华氏451度》和Lars Von Trier的《Breaking the Waves》。

  • 0 陆支羽 2012-10-09 14:40:51

    1.昏暗的放映厅有种迷人的魅力,像是神秘、隐蔽、从未勘探过的山洞。2.跛脚电影师会弄混胶卷,他在电影放映到一半时就看到了结局。或者,在结局看到开头。或者,在开头时看到中间的画面。于是,整部电影乱七八糟,没有人看得懂。3.虱子是悲伤滋养出来的。4.我以为那是看了太多电影的胡思乱想。

  • 0 五月微蓝 2013-04-28 19:21:52

    故事本身挺好的,但是写得很一般,没有高潮也没有太多的情绪就结束了。这个故事其实挺适合写成长篇小说的,这么短的篇幅就把一个女孩的十年讲完了,读来就觉得像流水账一样。。。(19)

  • 1 人気小圆头🔒 2013-04-20 19:52:29

    故事读起来有点像贾樟柯的电影。南美真是片神奇的土地。

  • 1 晚不安 2017-09-19 23:24:37

    我想所有影迷都是这样,从迷恋银幕上的影像到迷恋后窗投出的光。也许没有说电影的天赋,但也能对电影的台前幕后如数家珍。莱特列尔的这本小书不全为了电影而写,他更怀念的是童年荒原矿区的生活。这么短的篇幅不足以撑起这个女人的史诗。既然电影和生活是由完全相同的元素组成的,那电影怎么会结束呢?

  • 0 巴塞罗那蛋糕 2014-01-12 15:52:08

    因为电视,真正的电影院死亡。回忆是百感交集的,回忆是千姿百态的,这是一部回忆录式的小说。没有人愿意回忆痛苦的点滴,正是这个原因,这本书太薄了;可书里一点儿都不乏“弗兰克辛纳屈式的湛蓝眼睛”这样的细节。回忆里留下的空白,像放错胶卷一样的插叙,更让小说里充满心碎。

  • 0 蘇小北 2012-08-26 18:03:58

    短暂之愉,长久之寞,我宁愿不曾遇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