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La Carte et le Territoire
译者: 余中先
出版年: 2012-3
页数: 342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法语获奖小说
ISBN: 9787020089116
内容简介 · · · · · ·
2010年度龚古尔文学奖
Michel Houellebecq
米歇尔•维勒贝克
法国最负盛名最具争议的小说家
维勒贝克在我看来更像一名战地记者,只不过他选择的是消沉的中产阶级而非伊拉克、科索沃或阿富汗。……这些伟大的小说制作精良,结构严密,构思精巧。它们又是对人类境况 的探查,如同《长夜行》或《恶心》。维勒贝克的小说将人类的消息带给我们,而这并非什么好消息。
一言概之,2010年龚古尔奖授予这位法国最著名的作家,总算修补了1998年龚古尔奖的不公正。
——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
《地图与疆域》首先是一幅精彩的维勒贝克自画像:作为作家、艺术家、调查者,作为人或作为狗,茕茕孑立,从景观社会到消费社会都对人世间一无所待。我们很少能见到这样一位作家,他在自己的小说里带着一种诙谐又冰冷的距离出现,同时又带着温情,就像在被另一个人观察。
——Les Inrock...
2010年度龚古尔文学奖
Michel Houellebecq
米歇尔•维勒贝克
法国最负盛名最具争议的小说家
维勒贝克在我看来更像一名战地记者,只不过他选择的是消沉的中产阶级而非伊拉克、科索沃或阿富汗。……这些伟大的小说制作精良,结构严密,构思精巧。它们又是对人类境况 的探查,如同《长夜行》或《恶心》。维勒贝克的小说将人类的消息带给我们,而这并非什么好消息。
一言概之,2010年龚古尔奖授予这位法国最著名的作家,总算修补了1998年龚古尔奖的不公正。
——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
《地图与疆域》首先是一幅精彩的维勒贝克自画像:作为作家、艺术家、调查者,作为人或作为狗,茕茕孑立,从景观社会到消费社会都对人世间一无所待。我们很少能见到这样一位作家,他在自己的小说里带着一种诙谐又冰冷的距离出现,同时又带着温情,就像在被另一个人观察。
——Les Inrockuptibles
艺术 金钱 爱情
父子 死亡 工作
杰德•马丁是一位摄影师和画家,每年都和父亲单独度过圣诞节。垂垂老去的父亲,一事无成的艺术生涯,就像家里热水锅炉的故障一样,让杰德倍感艺术家生活的凄凉。然而一次灵感激发,他拍摄了米其林公路地图的摄影作品而大获成功。俄罗斯女郎奥尔伽走进他的单身生活,随之又因她的工作变动而离去。杰德重又开始绘画,在职业人物肖像中画下了作家维勒贝克,却使作家被人谋杀,画也失去了踪影。
米歇尔•维勒贝克有点像当代的巴尔扎克,气势恢宏,野心勃勃。
他不会跟你讲一些小情小调,他要讲的是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
他跟你讲艺术家的生活,讲成功与失败,孤独与追求,情感生活与父子关系,也跟你讲人类进入新世纪后各行各业的兴衰,以及艺术和诗意的丧失。
他把许多现实中的人包括自己,写进了这部小说,读这本书就像在读今天的法国社会,读者将置身于一个虚实难分的故事中。最后,维勒贝克把自己写死在小说里。
作者简介 · · · · · ·
米歇尔•维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
法国小说家、诗人和导演,本名米歇尔•托马,一九五六年出生于海外省留尼汪岛,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一九五八年。第一部小说《战线的延伸》出版于一九九四年,四年之后,《基本粒子》获得十一月文学奖,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基本粒子》与三年后出版的《平台》,对当代西方人的情与性的悲惨境地进行了深刻描写,被认为是法国文学的先锋之作,也使维勒贝克成为当代法语文学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此后,《一座岛的可能性》继续探讨这一主题。二〇一〇年,在两次擦肩而过之后,《地图与疆域》终于为他赢得了龚古尔文学奖。
丛书信息
喜欢读"地图与疆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地图与疆域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地图与疆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译:纽约时报评论Michel Houellebecq (已完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Jed Martin, the hero of Michel Houellebecq’s new novel, is the first of his major characters to make it to the end of a book without checking into a psychiatric ward or committing suicide. Jed is an artist who becomes successful and then very rich from sel... (展开)

《地图与疆域》:艺术家的边缘人生

第三部分有点狗尾续貂
> 更多书评 18篇
-
景页再也不会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生活为你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但是当人们太软弱或者太不明确无法抓住机会时生活就将重新发牌,有一个时刻可以做种种事情还可以进入可能的幸福之中,这个时刻会持续几天,有时会持续好几星期甚至好几个月但它只发生唯一的一次,假如人们想在以后再回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已经再也没有位子留给热情、信仰和信任了,留下来的是温和的忍受,彼此间忧伤的怜悯,徒劳而又公正地感觉到某种东西本来可能发生,我们只不过显示出配不上奉献给...2012-04-17 16:14:51 7人喜欢
-
Velonica (Zwischen Immer und Nie.)
“是什么界定了一个人?当人们想了解一个人的状态时,对他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在某些社会里,人们首先会问他是不是结婚了,他是不是有孩子;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会首先询问他的职业。应该是他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而不是他作为繁殖者的身份,首先定义了一个西方人。”2020-06-17 12:21:50 1人喜欢
-
绘画中,美得问题是次要的,以往的大画家们之所以被认为伟大,全是因为他们给了这世界一种既和谐又新颖的视觉。 他们被尊为画家,更是因为他们观看世界的方法显得那么透彻,似乎能运用于所有的物体,所有现存的和想象的情景。这就是绘画的经典视角,它立足于对形象产生的概念。
2015-03-01 17:44:40
-
Velonica (Zwischen Immer und Nie.)
“是什么界定了一个人?当人们想了解一个人的状态时,对他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在某些社会里,人们首先会问他是不是结婚了,他是不是有孩子;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会首先询问他的职业。应该是他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而不是他作为繁殖者的身份,首先定义了一个西方人。”2020-06-17 12:21:50 1人喜欢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Flammarion (2010)7.7分 37人读过
-
大塊文化 (2013)8.1分 26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201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lePetitLitteraire.fr (2014)暂无评分 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丛书】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艰难进行ing...) (小米=qdmimi)
- 2012好书推荐 (鲤NEWRITING)
- 冯唐与阿乙提到的书 (不鸟万阿润)
- 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家 (爱玛·包法利)
- 2012年3.1~4.3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地图与疆域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任晓雯 2012-10-31 18:50:58
中断很久之后,还是把《地图与疆域》读完了。怪不得它获龚古尔奖有大争议。若把这部描写作家艺术家的小说,与文学史上的同类经典比较,结果肯定失望——《地》一旦涉及精神层面,确实只是拼贴维基百科词条的深度。另,维勒贝克是我所知唯一一位诗人出身,却被批评家和译者批为文字粗糙不讲究的小说家。
1 有用 景页再也不会 2012-04-17 16:00:18
掩卷,让我想一想,为什么叫它“地图与疆域”。
2 有用 Black Star 2020-04-06 06:07:05
说实话它并没有特别激动人心,但每次读完这样的小说,我不禁去想中文世界的大部分读者都在读什么以及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想起我们那些连达米安·赫斯特的名字听都没听说过的可爱的华语作家们,想起那些坚持所谓的"文学传统"的了不起的保守主义者们…想起这种东西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我们圣洁正义伟大的语言中
0 有用 那里 2012-04-12 11:30:40
4)没完;3)这本书比先前的《一个岛的可能性》要软和;2)喜欢;1)我觉得《一个岛的可能性》是当今经典之作。
16 有用 看不见的城市 2014-07-21 12:36:28
巩固儿奖算是完了
0 有用 冬豆 2022-05-04 07:05:23
我的懦弱 让我无法让自己尽情浸泡在艺术的痛苦和死亡之中。
0 有用 直布罗陀的🐱 2022-04-07 12:30:04
维勒贝克让我知道,原来毕加索所谓的丑陋就是一坨屎。
0 有用 飞翔的荷兰猪 2022-02-05 23:19:59
本着轻快的节奏把自己所浸淫的艺术圈讽刺挖苦白描了一遍,或许新时代小说就要把物质引进来,把自己所在阶层的话语写一遍就行了,如此才打动了评委,这奖不给吧可不行,这可是写的我们的态度。第三部的凶杀案写的很突兀,很没劲。作者缺乏社会的想象力,只是做个报纸与网络尤其是维基百科的复述,说说中国富人和俄国大佬,对未来缺乏想象。不过,也从一些当年写到社会存在的个人的孤独,当然更多的是一小撮艺术家的孤独,毕竟大众是... 本着轻快的节奏把自己所浸淫的艺术圈讽刺挖苦白描了一遍,或许新时代小说就要把物质引进来,把自己所在阶层的话语写一遍就行了,如此才打动了评委,这奖不给吧可不行,这可是写的我们的态度。第三部的凶杀案写的很突兀,很没劲。作者缺乏社会的想象力,只是做个报纸与网络尤其是维基百科的复述,说说中国富人和俄国大佬,对未来缺乏想象。不过,也从一些当年写到社会存在的个人的孤独,当然更多的是一小撮艺术家的孤独,毕竟大众是读不到此书的。 (展开)
0 有用 二山 2022-02-04 10:09:50
死的和自己一样絮絮叨叨的作者;成为自然的工业;艺术市场的傅立叶
1 有用 源 2021-12-20 21:53:14
小說题名涉及语言和现实的某种关系,语言学家柯日布斯基对此曾有个著名比喻:“地图非疆域”,意思是,语言无论多么精确,也不能说明事物的一切。这也是阿甘本提及语言的不可表述性,而对此悬置问题的解决就是伦理。 维勒贝克筆下的主人公是现代主义艺术家,最初用手工制造物件的系统摄影试图建立起工业时代人类制造物件的详尽目录。其後,他推出“简单职业系列”及“企业构成系列”两種写实肖像绘画,为社会生产条件和经济运作... 小說题名涉及语言和现实的某种关系,语言学家柯日布斯基对此曾有个著名比喻:“地图非疆域”,意思是,语言无论多么精确,也不能说明事物的一切。这也是阿甘本提及语言的不可表述性,而对此悬置问题的解决就是伦理。 维勒贝克筆下的主人公是现代主义艺术家,最初用手工制造物件的系统摄影试图建立起工业时代人类制造物件的详尽目录。其後,他推出“简单职业系列”及“企业构成系列”两種写实肖像绘画,为社会生产条件和经济运作的研究提供出相对和辩证的形象。 并且加进主角与维勒贝克自己的相遇和讨论为轴心的对话,而後维勒贝克被謀殺分尸,又进入刑事调查的描写。他在小说里扮演自己的角色,却用人性最深处的极端的否定性来调侃,将伦理学从不可表述性里解放出来,在小说情境里处理時却局限於构造一个人工的场域,不免流於滑稽,且没有批判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