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续资治通鉴(套装1-12册)》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编者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毕沅(1730-1797年),清江南镇洋人,字镶蘅,号秋忛,官至湖广总督。他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学等,皆有涉猎和研究。他认为“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涑水先生(即司马光)最长”。他喜欢结交学人,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等先后在其幕中。
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的创作者
· · · · · ·
-
毕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毕沅(1730-1797年),清江南镇洋人,字镶蘅,号秋忛,官至湖广总督。他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学等,皆有涉猎和研究。他认为“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涑水先生(即司马光)最长”。他喜欢结交学人,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等先后在其幕中。
喜欢读"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闪光点在于本书考异部分
不知道怎么回事,对《续资治通鉴》的评价不如《长编》来得高,但是我觉得《续资治通鉴》的考异还是有《长编》遗风的。虽然记事不如《长编》详细。屈万里先生的古籍导读里推荐的关于宋朝的入门书就是《续资治通鉴》。去年五月开始看的,断断续续。编年体的书写得比较琐碎,我相...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为啥这部书评价这么低呢。 | 来自醉卧逍遥 | 2 回应 | 2022-02-20 21:38: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岳麓书社 (1992)7.8分 33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08)7.8分 22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5)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1)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梁启超列国学入门书要目 (狸猫)
- 五经大义;诸子要旨;历代通鉴;中国思想文化通论 (Lightsage)
- 宋史 (松如)
- 宋史史料 (沙门)
- 《读古指南》全书目【1号楼:经、子、史部】 (祥瑞御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慢慢走 2020-06-10 10:12:35
陕西省省委书记编的书,文笔实在不敢恭维。 宋代详看,元代粗读。着重于真仁时期祖宗之法形成,对夏,对辽关系作为参考。
9 有用 天池一苇 2015-07-27 11:06:50
复习宋辽金元历史的好材料,没有某些人说得那么不堪。可以从书中明显看到,清代对于人名的音译,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
2 有用 鬱鬱乎文哉 2012-08-24 10:39:50
续通鉴无温公之论,唯有叙事,是画龙者不点其睛也~
1 有用 乔巴瞧吧~ 2021-04-09 12:30:13
也就看出来三百多个错吧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11:05:12
@2015-01-07 09:01:33
0 有用 艾柯君 2024-03-02 16:05:33 上海
2015/01/24,味同嚼蜡。
0 有用 大唐尚书右仆射 2023-12-23 18:24:02 北京
与司马公资治通鉴比,差距过于明显,以毕沅,章学诚为代表的乾嘉学派,只是在史料堆砌上长袖善舞,但是通鉴作用缺严重不足。
0 有用 拉文克劳督点检 2023-06-14 10:47:58 河北
哲宗、徽宗朝史料来源。
0 有用 momo 2022-12-24 00:52:47 湖北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
0 有用 风陵渡 2021-12-09 22:50:06
阅《续资治通鉴·宋纪》毕,凡182卷。两宋320年历史,一言以蔽之,曰:窝囊。论人口、财赋,远超汉唐,在内,党争不断,外则武功不竞,打不过辽,打不过金,打不过蒙古,连区区西夏,也是连打败仗。不过宋代的优待士人,确属空前绝后,中国科举取士,由唐至清一千余年,共录取进士十万余名,其中两宋就有四万多人,约占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二。大臣纵然政治斗争失败,或贪污、败军,多不过贬斥而已。执政以上大臣,几乎从未有人... 阅《续资治通鉴·宋纪》毕,凡182卷。两宋320年历史,一言以蔽之,曰:窝囊。论人口、财赋,远超汉唐,在内,党争不断,外则武功不竞,打不过辽,打不过金,打不过蒙古,连区区西夏,也是连打败仗。不过宋代的优待士人,确属空前绝后,中国科举取士,由唐至清一千余年,共录取进士十万余名,其中两宋就有四万多人,约占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二。大臣纵然政治斗争失败,或贪污、败军,多不过贬斥而已。执政以上大臣,几乎从未有人显受诛戮。 宋代皇帝,多虚伪矫饰,如太宗、高宗、理宗。宰执往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或色厉内荏,不足托大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