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续资治通鉴(套装1-12册)》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编者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毕沅(1730-1797年),清江南镇洋人,字镶蘅,号秋忛,官至湖广总督。他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学等,皆有涉猎和研究。他认为“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涑水先生(即司马光)最长”。他喜欢结交学人,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等先后在其幕中。
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的创作者
· · · · · ·
-
毕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毕沅(1730-1797年),清江南镇洋人,字镶蘅,号秋忛,官至湖广总督。他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学等,皆有涉猎和研究。他认为“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涑水先生(即司马光)最长”。他喜欢结交学人,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等先后在其幕中。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128年三月甲午,诏经筵读《资治通鉴》,以司马光配飨哲宗庙庭。 侍读朱胜非尝奏:“陛下每称司马光,度圣意有‘恨不同时’之叹。陛下亦知光之所以得名者乎?盖神宗皇帝有以成就之也。熙宁间,王安石创行新法,光每事以为非是,神宗独优容,乃更迁擢。其居西洛也,时劳问不绝,书成,除资政殿学士,于是四方称美,遂以司马相公呼之。至元祐中,但举行当时之言耳。若方其争论新法之际,便行窜黜,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非上所建立,谓之不能体国,谓之不遵禀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亦不能成其美矣。”帝首肯者久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63页 -
(997年三月)癸巳,(太宗)崩于万岁殿。参知政事温仲舒宣遗制,令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初,帝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太子英明,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谋立楚王元佐,颇间太子。宰相吕端问疾禁中,见太子不在旁,疑有变,乃以笏书“大渐”字,令亲密吏趣太子入侍。及帝崩。继恩白后至中书召端,议所立。端前知其谋,即绐继恩,使入书阁检太宗先赐墨诏,遂锁之,亟入宫。后谓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奈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有异议邪?”后默然。太子既即位,端平立殿下不拜,请扌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呼万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4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二十五别史 8.6
-
-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 7.8
-
- 中兴遗史辑校 8.8
-
- 旧五代史(全六册) 8.6
-
- 东汉会要 8.9
-
- 陈书(全二册) 8.5
-
-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全二册) 8.9
-
- 宋季三朝政要笺证 8.4
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闪光点在于本书考异部分
不知道怎么回事,对《续资治通鉴》的评价不如《长编》来得高,但是我觉得《续资治通鉴》的考异还是有《长编》遗风的。虽然记事不如《长编》详细。屈万里先生的古籍导读里推荐的关于宋朝的入门书就是《续资治通鉴》。去年五月开始看的,断断续续。编年体的书写得比较琐碎,我相...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为啥这部书评价这么低呢。 | 来自醉卧逍遥 | 3 回应 | 2024-12-05 07:12:0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岳麓书社 (1992)7.8分 33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08)8.0分 23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5)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1)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梁启超列国学入门书要目 (狸猫)
- 五经大义;诸子要旨;历代通鉴;中国思想文化通论 (Lightsage)
- 宋史 (松如)
- 宋史史料 (沙门)
- 《读古指南》全书目【1号楼:经、子、史部】 (祥瑞御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钝人 2020-03-06 12:45:40
看了两册,已经缺乏看完的信心了 2020/8/27 第三册看讫 2020/10/3 第四册看讫 还是犹豫要不要看《长编》《会编》这些大部头代替此书,真是头疼😩 2020/10/27 前半部分党争比较无聊,后半部分宋金辽三国盟战的部分很好看,接下来看《三朝北盟会编》
7 有用 慢慢走 2020-06-10 10:12:35
陕西省省委书记编的书,文笔实在不敢恭维。 宋代详看,元代粗读。着重于真仁时期祖宗之法形成,对夏,对辽关系作为参考。
0 有用 风陵渡 2021-12-09 22:50:06
阅《续资治通鉴·宋纪》毕,凡182卷。两宋320年历史,一言以蔽之,曰:窝囊。论人口、财赋,远超汉唐,在内,党争不断,外则武功不竞,打不过辽,打不过金,打不过蒙古,连区区西夏,也是连打败仗。不过宋代的优待士人,确属空前绝后,中国科举取士,由唐至清一千余年,共录取进士十万余名,其中两宋就有四万多人,约占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二。大臣纵然政治斗争失败,或贪污、败军,多不过贬斥而已。执政以上大臣,几乎从未有人... 阅《续资治通鉴·宋纪》毕,凡182卷。两宋320年历史,一言以蔽之,曰:窝囊。论人口、财赋,远超汉唐,在内,党争不断,外则武功不竞,打不过辽,打不过金,打不过蒙古,连区区西夏,也是连打败仗。不过宋代的优待士人,确属空前绝后,中国科举取士,由唐至清一千余年,共录取进士十万余名,其中两宋就有四万多人,约占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二。大臣纵然政治斗争失败,或贪污、败军,多不过贬斥而已。执政以上大臣,几乎从未有人显受诛戮。 宋代皇帝,多虚伪矫饰,如太宗、高宗、理宗。宰执往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或色厉内荏,不足托大事。 (展开)
0 有用 松源 2012-01-11 17:09:28
毕秋帆的悲惨记忆
0 有用 神策中尉鸭 2018-01-15 19:39:08
草草看过一遍(准确说就是大臣奏章撕逼部分基本没看)……目前感兴趣的方向还是在宋以前……但是可以感觉到毕沅比司马光的水平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