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When We Were Orphans
译者: 陈小慰
出版年: 2002-1
页数: 336
定价: 16.6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外国文学最新佳作丛书
ISBN: 9787806573143
内容简介 · · · · · ·
《上海孤儿》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主人公班克斯·克利斯托夫已经是闻名全国的大侦探,是伦敦上流社会人人称道的探案高手。然而,他本人内心却始终有一件离奇悬案难以释怀,那便是童年时代父母在旧上海扑朔迷离的失踪案。他生于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父亲受聘于一家势力强大的英国跨国贸易公司。十岁之前,班克斯的童年在外国租界度过。当时的上海虽然充满动乱,租界却是相对安宁太平的世外桃源,日夜有父母、保姆和佣人悉心照顾,还有邻居日本小伙伴山下哲与其朝夕相处。父亲公司所从事的丧尽天良的贩卖鸦片活动尽管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却并未对他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可是,班克斯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在九岁时随着一场突然变故宣告结束。父母神秘失踪,先是父亲,然后是母亲,杳无踪影,毫无线索。在回忆中,他一直认定母亲对英国公司贩卖鸦片活动毫不留情的批评态度和仗义执言的勇敢立场...
《上海孤儿》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主人公班克斯·克利斯托夫已经是闻名全国的大侦探,是伦敦上流社会人人称道的探案高手。然而,他本人内心却始终有一件离奇悬案难以释怀,那便是童年时代父母在旧上海扑朔迷离的失踪案。他生于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父亲受聘于一家势力强大的英国跨国贸易公司。十岁之前,班克斯的童年在外国租界度过。当时的上海虽然充满动乱,租界却是相对安宁太平的世外桃源,日夜有父母、保姆和佣人悉心照顾,还有邻居日本小伙伴山下哲与其朝夕相处。父亲公司所从事的丧尽天良的贩卖鸦片活动尽管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却并未对他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可是,班克斯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在九岁时随着一场突然变故宣告结束。父母神秘失踪,先是父亲,然后是母亲,杳无踪影,毫无线索。在回忆中,他一直认定母亲对英国公司贩卖鸦片活动毫不留情的批评态度和仗义执言的勇敢立场是造成父母相继失踪的原因。班克斯成了孤儿,只好被迫前往英国与姑妈同住,内心始终梦想着有朝一日回到上海,把父母失踪案弄个水落石出。虽然这一成为福尔摩斯式大侦探的稚气愿望在整个少年时代不断遭人耻笑,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对他而言,这个人生目标决不是白日梦式的痴心妄想,而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使命。完成学业后,他很快成为伦敦上流社会炙手可热的大侦探,虽然是“外来者”,却迅速成名,声望如日中天,同时还是一笔家族遗产的受益者和一名孤女的养父。
当二战的隆隆炮火威胁着远东和英国时,班克斯的使命感变得更加迫切,决心去勇敢面对自己的命运。他回到上海,相信父母尚在人世,决心破解父母失踪之谜,重新找回失落多年的天伦之乐。同时他异想天开地认为,只要自己能找到父母,使正义得到伸张,便能阻止世界大战。然而,此时上海已处在日军的步步进逼之中,重新把握过去的每一步都不断在印证着书中提到的女诗人意味深长的诗句:“一旦长大成人,童年便好比异国土地,离我们无比遥远。”故事在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菲力普叔叔令人不安的叙述中达到高潮。在一座不知名的房子里一间灯光暗淡的屋子里,随着他的讲述,主人公无法看到或不愿看到的东西慢慢浮出水面,一个惨痛的、略带讽刺意味的真相渐渐昭示在读者眼前:班克斯所深信不疑的有关父亲失踪案的背后原来只是个善意的谎言。母亲为保留他童年心灵的一块净土,和菲力普叔叔一道刻意让他相信父亲是个值得骄傲的英雄。而实际上,父亲并非如他所想,因为挺身而出,对公司老板在鸦片贸易中获取暴利的行为勇敢表示反对而遭人暗算。真相是:深爱着母亲的父亲因为性格弱点,不堪愿望与现实的折磨,与另外一个女人私奔,最后凄凉地死在异国。而母亲所作的一切牺牲、她所忍受的非人生活都只是出于一个单纯而感人的目的:为了班克斯能够好好活下去,为了他在成为失去双亲的孤儿后能够衣食无忧,并出人头地。也就是说,他所受的名校教育,他的所谓“遗产”和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在侦探界骄人的名望以及在伦敦社交界的地位,全都是建立在母亲的苦难之上。真相大白之后,班克斯如梦方醒,终于看清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看到自己妄想单枪匹马拯救世界的宏图大志是多么虚幻浅薄。
上海孤儿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作品都获得重要的文学奖项:《远山淡影》获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浮世画家》获惠特布莱德年度最佳小说奖,《长日将尽》获布克奖,《无可慰藉》获切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浮世画家》《我辈孤雏》和《莫失莫忘》均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1995年英女王授予石黑一雄文学领域的大英帝国勋章,1998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7年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的虚幻联系之下的深渊”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第一部
第一章
……
第二部
第四章
第五章
……
第三部
第十章
……
第四部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五部
第十四章
……
第六部
第十六章
……
第七部
第二十三章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并无冒犯之意,先生。不过方才晚辈陈述的志向,绝不是一时奇想,是我一生都感受到的召唤。” “一生?你能有多大年纪?二十ー?ニ十二?我想我是不该泼你冷水。毕竟,假如连年轻人都没有半点理想主义式的想法,谁还会有呢?那么,小伙子,你必然认为今日世风,比起三十年前要败坏啰?而文明已在崩溃边缘,诸如此类的?” “老实说,先生,”我直言不讳,“我正是这么认为。” “记得当年,我也是这么想。”忽然间,他讥讽的口吻变得厚道许多,我甚至觉得我看到他泪水盈眶,“怎么会这样子呢?小伙子,你觉得呢?世风真的一日不如一日吗?难道智人正一步步地堕落成动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我只知道我已经浪费了许多年寻寻觅觅,寻找我必须费尽心血才配得到的奖品。可是现在我不稀罕了,现在我要别的东西,我要能给我温暖与庇护的东西,无论我做了什么事,变成什么样的人,都能接纳我的东西。永远都存在的东西,永远,像是明天的天空。这就是我现在要的,而且我认为你应该也想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上海孤儿"的人也喜欢 · · · · · ·
上海孤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6 条 )

无法逃离的成长,以及我为石黑先生的辩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写其他内容前,请先允许我为石黑先生做辩护。 关于班克斯奇异的行为,我觉得我有必要为石黑先生在这里辩护。 豆瓣上对于这部作品是一片骂声,觉得故事太狗血等等。他们所讨伐的,是班克斯不合逻辑的行为——来到上海就是探个案,怎么就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了?在找叶辰的住所... (展开)

寻找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读的是石黑一雄的《我辈孤雏》。说实话,上海译文出版的石黑系列装帧和纸质实在不算上乘,今天摸着这本书光滑的纸已经是感激涕零。 这本书阅读时间不算长——早上在车场零碎的阅读加上下午两个多小时的闲暇,十分畅快。 哈哈相比《无可慰藉》,这本可就令人慰藉多了。 据说... (展开)论坛 · · · · · ·
叙述者"我"(班克利·克里斯托夫)最后对童年好友... | 来自馒头 | 2017-10-27 13:56:01 | |
第十二章出场的格雷森先生翻译成“工部局”更贴合... | 来自小飞侠3799 | 2017-10-20 13:25:57 | |
哪位闲着没事,去把维基上的简介改改,错得离谱 | 来自xiongxoy | 2009-08-24 19:21:5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7.3分 6056人读过
-
Random House Inc (2001)7.7分 15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6.9分 84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7.5分 21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布克奖提名作品的中译本 (加比)
- 手头收集的上海城市研究 (藤原琉璃君)
- 这些年我跟里斯本的感情见证 (藤原琉璃君)
- 石黑一雄 (藤原琉璃君)
- ST上海搜书记 (到里斯本看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上海孤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ingjue 2017-11-01 14:33:38
不差,但有点狗血,石黑应该自己也不太满意吧。“坐在大英博物馆里查资料”,是不是石黑自己常这么干啊
0 有用 Ariel 2021-03-17 19:14:03
当年的上海真是深水漩涡,这些来自文明世界单纯到偏执的社畜们怎么可能招架的住。(现代社畜竟是进步的表现,伤心💔
3 有用 宁波 2007-10-26 12:08:18
石黑一雄写成这样太掉价了
0 有用 后 2017-11-26 12:44:21
Generic Anti-Generic
1 有用 Obsolete 2010-03-24 21:18:58
这个,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