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文学传统”是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本书即该课程的配套教材。其主旨,是把中国文学置于传统文化整体之中,视为一种“表达”,概括介绍“表达者”的身份特征,以及承载“表达”功能的各种体式。故上编为作者论,包括士大夫及其表达方式、庶民文学的群体性“作者”两章,考察民国以前的作者在表达方面的基本特点;下编为作品体裁论,包括中国传统的文献构成与文体文类、辞赋、诗、词曲、骈文与古文、说唱、小说、戏剧八章,说明表达成文的各种样式。
中国文学传统的创作者
· · · · · ·
-
朱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刚,男,198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97年师从王水照先生获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复旦大学开设有“中国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史”“苏轼精讲”等课程,本书即“中国文学传统”课程的配套教材。
目录 · · · · · ·
引言 文学经验与文学传统
上编 作者论
第一章 士大夫及其表达方式
一、从封建士大夫到帝国士大夫
二、从门阀士大夫到科举士大夫
三、士大夫政治
四、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五、士大夫文学
六、科举士大夫文化的发展困境
七、文学创作者的身份分化
第二章 庶民文学的群体性“作者”
一、“近世”论与庶民文化
二、庶民文学
三、文本问题和“作者”问题
四、《西游记》及其“作者”
五、“近世”庶民文学的批评方法
下编 作品体裁论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文献构成与文体文类
一、古籍的分类:从“七略”到“四部”
二、从别集编纂方式看文体文类
三、“文体学”著作和文章选本
第四章 辞赋
一、古代歌谣
二、楚辞
三、赋
第五章 诗
一、作为歌词的“诗”
二、字音与声律
三、“唐音”与“宋调”
四、诗人的历史境遇和自我体认——以杜甫为例
第六章 词曲
一、唐曲子和宋词
二、词的士大夫化
三、豪放与婉约
四、苏轼词之“豪放”表现
五、散曲
第七章 骈文与古文
一、骈文的形成和流变
二、“古文运动”
三、从“经义”到“八股”
第八章 说唱
一、敦煌莫高窟与敦煌遗书
二、敦煌遗书中的说唱文学作品
三、变相与变文
四、辩论与斗法
五、说唱体制的发展
第九章 小说
一、文言小说
二、白话小说
三、“四大奇书”的世界
第十章 戏剧
一、传统戏剧的演变历史
二、俗文学的“互文性”
三、人生如戏
后记
· · · · · · (收起)
上编 作者论
第一章 士大夫及其表达方式
一、从封建士大夫到帝国士大夫
二、从门阀士大夫到科举士大夫
三、士大夫政治
四、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五、士大夫文学
六、科举士大夫文化的发展困境
七、文学创作者的身份分化
第二章 庶民文学的群体性“作者”
一、“近世”论与庶民文化
二、庶民文学
三、文本问题和“作者”问题
四、《西游记》及其“作者”
五、“近世”庶民文学的批评方法
下编 作品体裁论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文献构成与文体文类
一、古籍的分类:从“七略”到“四部”
二、从别集编纂方式看文体文类
三、“文体学”著作和文章选本
第四章 辞赋
一、古代歌谣
二、楚辞
三、赋
第五章 诗
一、作为歌词的“诗”
二、字音与声律
三、“唐音”与“宋调”
四、诗人的历史境遇和自我体认——以杜甫为例
第六章 词曲
一、唐曲子和宋词
二、词的士大夫化
三、豪放与婉约
四、苏轼词之“豪放”表现
五、散曲
第七章 骈文与古文
一、骈文的形成和流变
二、“古文运动”
三、从“经义”到“八股”
第八章 说唱
一、敦煌莫高窟与敦煌遗书
二、敦煌遗书中的说唱文学作品
三、变相与变文
四、辩论与斗法
五、说唱体制的发展
第九章 小说
一、文言小说
二、白话小说
三、“四大奇书”的世界
第十章 戏剧
一、传统戏剧的演变历史
二、俗文学的“互文性”
三、人生如戏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大成通识书系(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水浒传导读》《中国古典诗歌品鉴/北京市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大成通识书系》《书法鉴赏》《西游记导读》《中国文化史二十二讲》
等
。
喜欢读"中国文学传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文学传统"的人也喜欢 · · · · · ·
- 宋代文学通论(增订本) 9.5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 9.0
- 中国古代文学 9.5
- 终南山的变容 9.2
- 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 9.1
- 引譬连类 9.2
- 烽火与流星 8.9
- 文学批评 8.8
- 古典传统 9.5
- 抒情传统与政治现实 8.7
中国文学传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中國文學傳統》讀後感
讀完了朱剛《中國文學傳統》,復旦的通識課程講義。很不一樣的是中文系的同學也要同其他專業一起選這門課,並非單獨針對外專業同學開設的選修課。但是朱老師講地非常清楚、淺明。內容上告別袁版陳舊的文學史書寫,不再以年代為編纂線索,而是分為“作者”、“作品”兩編。作者...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3)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豆瓣五星图书【古典文学】 (爱玛·包法利)
- 尋章摘句老雕蟲:推薦給兔叔叔的研究生閱讀 (匪廢費·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文学传统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余颜 2019-07-12 20:06:52
介于一般文学史与思想史研究之间,从唐宋向前后延展的视角比较明显,作为通识课算是很好了。
2 有用 飘来飘去 2022-10-27 19:03:19 广东
从学术的角度看,这本书也就写的普普通通吧?(能把常识讲清楚其实也不错,但也有点刻意求新、弯弯绕绕。)也许是大家苦教材久矣?那朱先生算是求仁得仁了。不过我觉得开篇就将秦以后定义为帝国时代,而秦以前为封建时代,这真的没问题吗?至少需要做一番背景说明,何为封建时代,何为帝国时代?交代史学界是如何论争的,也不至于影响到如此多殷殷信徒。另外关于集体创作的问题,更可靠的论述还是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
2 有用 卡尔松 2019-08-21 12:46:23
19107.大学生早点读读这样的书可以少走歪路。
4 有用 沈一贯 2019-05-12 15:06:59
个人浅见:上编“作者论”里讲了几个比较大而复杂的问题,特别是第一章士大夫文学,一些观点、举证以及表达方式,不无可商榷处,似更宜扩展内容而另成专书。下编“文体论”流畅了许多(只是第五章诗人历史境遇那一节又有些突兀),对各体文学的概述篇幅不大,写得极精心。有两处异议,写在书评上了。
6 有用 鹿姑娘 2019-05-09 22:13:15
朱老师说这本书是给大一新生开课所编教材,主要是针对非中文系学生。但这本,绝对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文学通史教材啦,很多观点颠覆了本科时的僵化文学史观念,记得读研刚开始写论文时,导师就说,你的文学史思维太严重,那时候不懂,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固化与僵硬。重点看了作者论与诗词部分,深入浅出,语言漂亮精准,多有个人心得,也能看出朱老师对日本汉学的熟悉和对文章学辨体的深厚造诣,思辨更是贯穿全书,教给我们如何看待问... 朱老师说这本书是给大一新生开课所编教材,主要是针对非中文系学生。但这本,绝对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文学通史教材啦,很多观点颠覆了本科时的僵化文学史观念,记得读研刚开始写论文时,导师就说,你的文学史思维太严重,那时候不懂,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固化与僵硬。重点看了作者论与诗词部分,深入浅出,语言漂亮精准,多有个人心得,也能看出朱老师对日本汉学的熟悉和对文章学辨体的深厚造诣,思辨更是贯穿全书,教给我们如何看待问题,如何思考,如何借鉴他人成果,不妄言。 (展开)
0 有用 念秋 2024-11-04 00:16:54 法国
只能一直看些导论聊以度日,太抱歉了,太遗憾了,太菜了,只是这讲稿确实写得好
0 有用 wendy 2024-10-13 20:06:17 浙江
手不释卷
0 有用 鹤林 2024-10-06 21:25:00 河南
几乎是我读过最好的几本古典文学史之一,看后记知是作者十几年授课的心血凝结,难怪如此生动、洗练。
0 有用 暌异二号机 2024-10-02 13:27:42 山西
补标,怎么会写得这么清晰和有趣
0 有用 Present 2024-09-27 20:25:59 广东
小说一章中关于「好汉」的论述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