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罗伯特·J·古拉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华章心理
原作名: Nonsense: A Handbook of Logical Fallacies
译者: 邹东
出版年: 2017-8
页数: 214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56954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华章心理
原作名: Nonsense: A Handbook of Logical Fallacies
译者: 邹东
出版年: 2017-8
页数: 214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56954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逻辑谬误的代表作,可以当作一本自查和预防手册,告诉我们无心之过却又稀松平常的语言误区,并且教给我们如何预防这些错误。短短的200页中,作者分门别类,足足阐述了170余种语言逻辑谬误,是一本不可不看的百科全书。
作者 Robert J. Gula 是一位著名的面向实践的非形式逻辑学家,他认为清晰严谨的思考是一门技术,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而获得,本书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一理念。本书将一些复杂的逻辑术语简单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日常生活中各种滥用逻辑的现象,同时本书致力于通过大量的实例训练使读者获得清晰严谨思考的技能。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提升辨别生活中各种滥用逻辑的能力,提升自身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J.古拉(Robert J. Gula,1941-1989)
先后毕业于科尔比学院和哈佛大学,毕业后在格罗顿学校教逻辑学。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独著或合著了超过60本书,其中最受欢迎和影响力最大的即本书。本书为语言逻辑领域最著名的代表作,首版于1979年,后多次改版,一直经久不衰。
目录 · · · · · ·
推荐序
第1章 日常用语的骗局
第2章 感性的语言
第3章 感性的语言:宣传鼓动
第4章 感性的语言:暗示
第5章 逻辑谬误
第6章 与主题无关
第7章 分散注意力
第8章 歧义和不正确推理
第9章 混淆和不正确推理
第10章 因果关系的混淆
第11章 过度简单化
第12章 错误的比较和对比
第13章 逃避
第14章 深入剖析辩论
第15章 深入剖析语义学
第16章 深入剖析三段论
第1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补遗
· · · · · · (收起)
第1章 日常用语的骗局
第2章 感性的语言
第3章 感性的语言:宣传鼓动
第4章 感性的语言:暗示
第5章 逻辑谬误
第6章 与主题无关
第7章 分散注意力
第8章 歧义和不正确推理
第9章 混淆和不正确推理
第10章 因果关系的混淆
第11章 过度简单化
第12章 错误的比较和对比
第13章 逃避
第14章 深入剖析辩论
第15章 深入剖析语义学
第16章 深入剖析三段论
第1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补遗
· · · · · · (收起)
喜欢读"有毒的逻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有毒的逻辑"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卡尔·马克思 7.3
-
-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 8.8
-
- 给善恶一个答案 7.9
-
- 女人和老虎 8.2
-
- 生活中的逻辑学(第12版) 7.0
-
- 中国思想简史 8.1
-
- 语言的诞生 7.2
-
- 造就适者 8.8
-
- 逻辑 7.4
-
- 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 9.0
有毒的逻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拒绝有毒的逻辑从认识开始
不管再怎么强调自己是理性的人, 人终究是感情驱使的, 因此网络上最多的就是利用感情来左右我们的想法, 对此,我们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在不经意间被人牵着鼻子走。 · 每天面对网络,会接触到无数的信息, 哪些是客观的事实传达,哪些是煽动情绪试图获取流量的, 哪些是试图引...
(展开)
> 更多书评 5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Axios Press (2002)8.7分 68人读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4)6.1分 8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逻辑学与批评性思维 (fenglong88)
- 华章管理新书—企业管理 (华章经管)
- 值得重读的书 (fenglong88)
- 我偶然看到2 (明生)
- #听风书单#学习方法 独立思考 (苏听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2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有毒的逻辑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LUBY 2017-11-16 19:16:03
①大多数人宁愿觉得事情简单而不复杂;②希望自己的偏见得到证实;③想要体验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归属感”;④需要为自己的挫败精确指定背黑锅的假想敌。
2 有用 油菜花 2017-09-13 16:25:58
在大多数读者没有看这本书之前,其实还是可以学习一下里面的套路,让自己更有说服力,毕竟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按照感觉行事,因为那样最节省力气~
1 有用 黑猫警长进化 2017-10-17 00:18:42
想问题有失偏颇的人建议看看
0 有用 疯羊羔子 2022-04-03 14:18:42
比较简单,不过学到了很多话术倒是
0 有用 Strelizeia 2020-05-13 15:53:53
书本的例子很生活化,提醒了注意生活中的各种逻辑陷阱,不过整理框架感稍弱,可能也要提醒自己去整理笔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