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由三篇文章组成的一本书:《什么是装置?》《论友爱》《教会与王国》
1.在《什么是装置》中,阿甘本解释了什么是装置这个概念,装置就是权力关系与知识关系的交点
2.《论友爱》中,阿甘本对爱做了解释1. 有一种纯粹的存在感,一种存在的感觉[aisthēsis]。2. 这种存在感本身是甜美的(hēdys)。3. 存在与生活之间,感觉到某人的存在与感觉到某人的生活之间存在某种对等。如此的陈述定是尼采论题的预备:存在——除“生活”外我们没有其他方式来对它进行想象。
3.在《教会与王国》中,加入了神学的思考,讨论了权力关系问题。
论友爱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 ),
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曾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维罗纳大学、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及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欧洲研究生院等多所学院和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且影响深远,在国际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著述颇丰,包括《裸体》《渎神》《什么是装置》《论友爱》《教会与王国》《例外状态》《语言的圣礼》等涉及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的著作。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因此,当代社会自我呈现的形象是惰性之躯,尽管历经大量去主体化过程,却未能承认任何真正的主体化。因此,政治衰落了,而政治通常预设了主体和真实身份的存在(工人运动、资产阶级等等);“家政”( oikonomia)取得了胜利,也就是说,一种纯粹的治理活动一一它以自我复制为宗旨一一获得了胜利。由于这个原因,今天轮流执政的右派和左派几乎与政治领域没什么关联,而他们本来是源于这个领域的。他们只不过是同一架统治机器两极对立的名称而已:一极毫不犹豫地指向去主体化,另一极则力图躲在赞成民主的好公民这种虚假面具背后。 这尤其是权力特别焦躁不安的来源,在它所处的这个时代,权力面对着人类历史上最顺服、最怯懦的社会机体。非常吊诡的是,后工业民主社会的无害公民(布鲁姆,人们强烈建议这样叫他)准备去做自己被要求做的一切事情,因为他任由装置彻底地掌控自己的日常姿态和健康、他的娱乐活动和职业以及他的饮食和欲望,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他也被权力视为潜在的恐怖主义者。为了识别惯犯,19世纪发明的人体测量技术得到发展和完善(从面部照片到指纹),这样来,一种欧洲新规范将计量生物学装置强加在所有公民身上,视频摄像监控把整个城市公共空间变成一座庞大监狱的内部。在当局看来一一或许有道理一一普通人看起来最像恐怖分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什么是装置? -
我们可以说“朋友”是一种存在(an existential),而不是一种范畴( a categorial)。我们无法对这种存在进行概念分析,它仍然浸透着一种热情( intensity),后者用某种类似于政治潜能的东西来充实它。这种热情就是syn,“共同”(con-)或“与”(with),它分离和撒播同一种存在的感觉和甜美,并使之得到共享。 人类共同体通过共同生活(此时, syzen获得了一种专门含义)——与动物群体形成鲜明对照——得到了界定,这种共同生活的界定标准不是对某个共同实体的参与,而是一种纯粹存在式的分享,一种可以说没有客体的共同一分割:这就是友爱,也即对存在这个纯粹事实的共感。朋友并不分享一些东西(出身、法律、地位、品位):友爱的经验分享着这些。友爱是先于一切分割的共同一分割,因为有待分享的,是存在这个事实,是生活本身。正是这种无客体的分享,这种原初的共感,构成了政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论友爱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文化理论译丛(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诠释学与他者的声音》《激进诠释学》《批评关键词》《裸体》《渎神》
等
。
喜欢读"论友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论友爱"的人也喜欢 · · · · · ·
论友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收录了三篇阿甘本文章
《论友爱》收录了四篇阿甘本的文章。嗯,严格意义上只有三篇,第四篇“何谓同时代人”在《裸体》一书中已经收录。另外,该书收录了两篇中国学者的哲学作品,一篇对比了阿甘本和本雅明,一篇对比了阿甘本和德勒兹。 在第一篇阿甘本作品,“什么是装置”里,阿甘本进一步阐述了福...
(展开)
不合时宜者则是凝视黑暗的人
装置是什么 在阿甘本看来,装置是一套关于话语、法律、制度、建筑、治安措施等组成的处于权力关系中的网络。装置来源于神学中的家政,及上帝管理世界。以及装置是一种不需要主体存在的治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对活生生的人进行规范、引导、决定其行为、话语、思考,进而制造出...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Nottetempo (2006)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Nottetempo (201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Nottetempo (200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 北大社12月书单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一周新书推荐 07.09-07.15 (库布里克@北京)
- 2017入库书目 (W( ̄_ ̄)W)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友爱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יוֹחָנָן 2017-12-25 10:57:10
阿甘本的三篇文章都挺不错的,尤其是《什么是装置》这篇文章,主体本身就是在范式中被生产,范式本身就是一种门槛,从中能看到潜能、例外状态、治理等问题。
25 有用 麦子 2017-03-21 22:59:40
最讨厌夹带私货了,汪民安的一篇文章占了书的页数的一半多。。《何谓同代人》在裸体中已经出现。这本书真是哔了狗了···
2 有用 午言 2017-04-30 00:08:03
何谓同时代的人,本身是挺好的,听说出现了好几次?总之,囚室不能终止不合时宜的思考。
2 有用 一只大鱼 2017-04-15 20:48:43
《何为同时代人?》在三本书中出现了两遍,在《裸体》一书中是正文第二篇,在《论友爱》一书中是附录,而且都是一个人译的…#留白已经那么多了#
17 有用 (⌒-⌒; ) 2018-01-19 09:47:35
看《论装置》终于明白了很多当代理论里面讨论这个概念的意思,但阿甘本的意义在于,扩展了“装置”的外延,将其理解为梳理人类存在历史以及批判性思考当下社会的基点;《论友爱》非常喜欢,从《尼各马可伦理学》入手,意图重新理解友爱的概念,实际上阿甘本反思了“主体间性”认为其对现代的主体理论缺乏反思,而需要从“共感-分离”的角度重新理解友爱的共同体。从存在的“甜美”感受以及朋友是自我内部生成的他者化,非常有启发... 看《论装置》终于明白了很多当代理论里面讨论这个概念的意思,但阿甘本的意义在于,扩展了“装置”的外延,将其理解为梳理人类存在历史以及批判性思考当下社会的基点;《论友爱》非常喜欢,从《尼各马可伦理学》入手,意图重新理解友爱的概念,实际上阿甘本反思了“主体间性”认为其对现代的主体理论缺乏反思,而需要从“共感-分离”的角度重新理解友爱的共同体。从存在的“甜美”感受以及朋友是自我内部生成的他者化,非常有启发,感谢有可以分享学习、生活的朋友;后面的《教会与国王》还有《何为同时代人》里面,基本上第一次比较可感的理解了什么是“弥赛亚时间”(不知道其他学者的解释)。第一次读阿甘本印象很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