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原作名: The Iron Road
译者: 陈帅
出版年: 2017-11
页数: 400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63456
内容简介 · · · · · ·
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所有伟大创举中,铁路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标志着铁路时代真正来临。在此之后,从伦敦到爱丁堡,路程耗费时间由2个星期缩短到2天,城市之间不再遥遥相望。普通人可以选择去远距离的城市工作,再乘坐火车回到郊区生活,这种跨地区通勤改变了农耕时代以来的社会形态。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周围地区,远途旅行成为新兴潮流,更多人开始以一种全新视野,打量以前到达不了的世界。
铁路成为连接世界的工具,更深远的影响是,它促进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铁路使得商品、人力在城市之间高效流通,加速了资本运转。得益于大规模修建铁路网络,19世纪西方国家一跃建立了领先世界的工业文明。铁路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触及了看似完全不可能的高度和遥远的角落,也催生了一批充满胆识的时代奋斗者。从近代早期富有野心的殖民开拓者,到中国高铁时代富...
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所有伟大创举中,铁路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标志着铁路时代真正来临。在此之后,从伦敦到爱丁堡,路程耗费时间由2个星期缩短到2天,城市之间不再遥遥相望。普通人可以选择去远距离的城市工作,再乘坐火车回到郊区生活,这种跨地区通勤改变了农耕时代以来的社会形态。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周围地区,远途旅行成为新兴潮流,更多人开始以一种全新视野,打量以前到达不了的世界。
铁路成为连接世界的工具,更深远的影响是,它促进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铁路使得商品、人力在城市之间高效流通,加速了资本运转。得益于大规模修建铁路网络,19世纪西方国家一跃建立了领先世界的工业文明。铁路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触及了看似完全不可能的高度和遥远的角落,也催生了一批充满胆识的时代奋斗者。从近代早期富有野心的殖民开拓者,到中国高铁时代富有创见的建设者,《钢铁之路》将为我们讲述,铁路如何在200年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发展成为大国崛起的国之利器。
【编辑推荐】
1、 爱因斯坦、霍金、马斯克、Sheldon……我们所知道的科技天才,几乎都对火车非常痴迷。
2、 铁路是工业文明的象征符号。从蒸汽机车、内燃机、电动列车到高速铁路,铁路技术的演变,完整贯穿了3次工业革命进程。一部铁路史,浓缩的是现代文明进化的影子。
3、 《钢铁之路》精心打造铁路史知识库,首次完整呈现铁路史入门百科全书。书中可以看到与铁路相关的:
① 技术篇。覆盖工业时代到中国高铁时代的50款收藏级车型,从轮轨、路桥、信号电报、磁悬浮系统等,全方面展示工业科技之美。
② 历史篇。来自大英博物馆和科学图片库的200幅未公开照片,从跨地区通勤、新型商业模式、资本流通网络等角度,还原铁路时代的社会面貌。这些照片解释了农耕时代彼此隔绝的我们,如何在铁路的带动下,飞跃至高度连接、快速发展的现代世界。
③ 创新篇。在铁路20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富有雄心、创见和魄力的创新者。从英国铁路之父到中国高铁建设者,《钢铁之路》讲述了这些技术崇拜者如何推动铁路成为大国崛起的国之利器。
4、 “一带一路”历史读本。《钢铁之路》讲述铁路重塑世界连接方式,让每个人真正读懂“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历史内涵。
5、 DK品质保障,全彩插图,精装典藏。
钢铁之路的创作者
· · · · · ·
-
克里斯蒂安·沃尔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英] 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Christian Wolmar)
英国铁路历史学家,知名记者,时事评论员。他长期为《泰晤士报》《独立报》《卫报》撰稿,目前活跃于政坛,为铁路领域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
沃尔玛尔拥有丰富的铁路历史学识,他笔下的铁路史往往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影子。他关注铁路与现代社会的构建,主要研究铁路与资本流通、技术、国家、战争的关系。沃尔玛尔的代表作品包括:
《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铁、血与金:铁路如何改变世界》
《战争的引擎:铁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
《烈火与蒸汽:英国铁路史》。
沃尔玛尔不仅精于研究英国铁路,他也熟知中、美、俄、印等许多国家的铁路发展历程。对于铁路技术如何推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沃尔玛尔有着独特见解。英国《卫报》称他为“了不起的铁路历史专家”,2007年,他被授予政府级别荣誉“年度国家...
[英] 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Christian Wolmar)
英国铁路历史学家,知名记者,时事评论员。他长期为《泰晤士报》《独立报》《卫报》撰稿,目前活跃于政坛,为铁路领域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
沃尔玛尔拥有丰富的铁路历史学识,他笔下的铁路史往往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影子。他关注铁路与现代社会的构建,主要研究铁路与资本流通、技术、国家、战争的关系。沃尔玛尔的代表作品包括:
《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铁、血与金:铁路如何改变世界》
《战争的引擎:铁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
《烈火与蒸汽:英国铁路史》。
沃尔玛尔不仅精于研究英国铁路,他也熟知中、美、俄、印等许多国家的铁路发展历程。对于铁路技术如何推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沃尔玛尔有着独特见解。英国《卫报》称他为“了不起的铁路历史专家”,2007年,他被授予政府级别荣誉“年度国家交通运输记者奖”。
目录 · · · · · ·
引言
早期轨道
从马车道到轨道
铁路之父
机车驱动
早期美国铁路
美国蒸汽时代初期
铁路在欧洲
西欧铁路线路图
铁路狂飙
车轮与转向架
美国南北战争
蒸汽时代的铁路信号
伟大的失败
印度:达尔豪西的殖民命令
早期印度铁路线
筑路工:掘路、酗酒、斗殴
铁路线路(永久线路)
古巴蔗糖铁路
铁路的推广
穿越阿尔卑斯山
攀登山峰
巴拿马铁路:致命淘金热
穿越美洲
北美跨洲铁路
深入地下
车轮上的死亡
火车制动
旅途体验
道岔和会让线
蒸汽殿堂
铁路信号电报
行业垄断与铁路巨头
修建桥梁
普尔曼现象
铁路成熟期
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线路图
东方快车
世界之最
攀登高峰
亨利·弗拉格勒和他的跨海铁路
货运车辆
开普敦到开罗:未竟之路
开普敦到开罗
电力减负
电气化之路
铁路管理者
铁路的弊端
印度山间铁路:逃离闷热
战争与动荡
铁路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地铁路
美国豪华列车
战时铁路灾难
汉志铁路
流线型机车
澳大利亚:轨距的失误
高速蒸汽列车
柴油化之路:“飞翔的汉堡人”开向未来
当柴油遇上电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铁轨上的暴行
铁路现况
勃列日涅夫的失策
失而复得的铁路
欧洲隧道万岁!
隧道建设
瑞士铁路:优中之优
加速前进:子弹列车与高速铁路
中国:新时代先锋
铁路复兴
磁悬浮列车
术语表
参考书目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所有工业革命时代的伟大创举中,铁路的发明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在铁路出现以前的世界里,不论远近,只要踏上旅程就意味着一场艰巨的冒险。即便是法国或英国等领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国内的旅行时间也可长达7天;而想要横跨美国、中国或俄罗斯等大国,则可能需要数月之久。直到19世纪早期,许多人终生都未能走出其出生的小镇或农村,也绝没有人能够拥有快过奔马的本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旅行实在是太过艰难且奢侈,这反过来也限制了思想和技术的传播。 流动性的缺乏成为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与丰收之地相隔仅几百公里,人们却有可能因为交通不畅而遭受饥荒;易腐食品无法在缓慢的马拉小车或运河船只中得以保存;寄送国内信件需耗时数日,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实则都是旧闻。战争时期,人们往往在几个月之后才能收到亲人的消息,发生在邻近地区重大事件的传播速度也极为缓慢。 旅行的受限还转化成社会意识的局限性。由于鲜有机会结识村子以外的适龄青年,人们选择配偶的范围小得可怜。当时的时间概念也完全不同于今日,人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即使两个村庄相距仅数千米,但东西方位差异将会导致其采用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 铁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时间,列车时刻表将会一片混乱,各国被迫开始实施国内和国际时间的标准化。或许因此之故,才诞生了作为当今世界通用标准的格林尼治时间。而美国四大时区的划分也同样受此影响。尽管通往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了7个时区,但这条世界上最长的线路仍然按照莫斯科时间运行。无论是在铁路运营还是生活的各个方面,准时和守时都变得极为重要。铁路出现以前,白天的时长为10个小时,而它的到来定义了今天8小时的标准时间结构,换言之,正是铁路创造了「朝九晚五」的常规生活。 铁路推翻了关于距离和时间的一切固有概念,引发了社会的剧变。铁路使得远距离工作成为可能,人们不再依附于土地生活,最后的封建遗迹被...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言 -
世界首条铁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于工业革命末期的1830年在英国开通。作为几十年来轨道、货车和发动机相关实验的成果结晶,它向人们证实了铁路才是陆路运输的必然发展方向。铁路技术其实源于远古的科技,早在7000多年前,车轮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轨道也随即产生。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600~公元600年),为了防止下雨天车轮打滑,人们开挖出特定通道,以便装有车轮的客货车通行。类似的轨道也出现在庞贝古城和西西里岛遗址中。在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正是在这类通道上与父亲相遇,并在争夺通行权的过程中将其杀死的。 最早用于运输的木制轨道可以追溯到1350年,它的原型现存于德国弗莱堡的一座教堂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德国和英国境内修建了数不胜数的马车道(或用类似轨道铺成的小路),用以运送矿区里的重载货车。这些道路最先出现在萨克森州,14世纪,该州成为德国主要的锡矿和银矿开采区。随着「挖掘车」(一种高效的四轮采矿卡车)的发展,州内的采矿活动在16世纪达到顶峰。这种卡车的底部装有一根突出的铁条,行进时插入木制轨道中间的槽内,以防止车辆偏离轨道。但无论司机的驾驶技术如何高超,交通事故仍然频发。然而,正是在采矿卡车的助力之下,大量矿石得以运上地面进行冶炼,德国的矿产行业也由此步入飞跃性的发展阶段。这种原始的运输体系起初完全依赖于人力,不过后来马匹很快被引入,取代人力来运送更重的货物。 接着,人们又开发出专供卡车行驶的轨道。最早出现在德国境内的这类轨道由木头制成,被称作「车行轨道」。到了18世纪早期,德国煤矿产区鲁尔境内的铁轨上已经配有L型凸缘,后来进一步发展为直接安装于车轮的轮缘,这种配置由此成为现代铁路轮轨的标准形式。 在轮缘发明的同时,英国也在开发一套基于德国,但范围更为全面的马车道系统。作为工业革命的摇篮,英国的车道把不断壮大的煤矿网络与新兴工厂连接在一起,并直通水路,将矿产资源运往更远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从马车道到轨道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钢铁之路"的人也喜欢 · · · · · ·
钢铁之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DK (201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21)8.1分 10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DK百科图书(成人) (水榭听香)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新思新书 (新思文化)
- 历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读书破万卷)
- 新思文化[THINKR](已出书目) (Yursler_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7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钢铁之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秦慕周 2018-01-22 12:59:02
入门读物,不过这类历史读来确实让人荡气回肠。有两句引语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说东方快车时“六个国家的农民停止田间的劳作,目瞪口呆地看着闪闪发光的车身和车窗背后一张张傲慢的脸孔”。另一句是罗斯福说的“一位没上过学的人可能去偷货车上的物品,但一旦此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他夺取的将是整个铁路。”
0 有用 豆友175445303 2023-11-01 21:34:03 上海
是火车、铁路的历史沿革,也是发展过程中那些能人异士的舞台;
1 有用 東寫西讀 2019-09-06 18:33:04
铁路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衍生物,通过不断地创新迭代,跨越了产品技术生命周期,至今仍深刻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在铁路发明之前,人类在陆地的迁徙方式只能依赖于畜力,效率低下的交通,这也限制了思想技术的传播,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铁路颠覆人类生活方式最显著的就是使标准时间得以广泛使用。在产业革命之前,人类对于时间的观念,更多的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时间没有太多的概念。随着铁路的到来,列车表需要... 铁路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衍生物,通过不断地创新迭代,跨越了产品技术生命周期,至今仍深刻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在铁路发明之前,人类在陆地的迁徙方式只能依赖于畜力,效率低下的交通,这也限制了思想技术的传播,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铁路颠覆人类生活方式最显著的就是使标准时间得以广泛使用。在产业革命之前,人类对于时间的观念,更多的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时间没有太多的概念。随着铁路的到来,列车表需要明确的时间,这才诞生今天仍在通用的格林威治时间。铁路还使远距离工作成为了可能,人们不再依附于土地生活,促进了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长途旅行拓宽了人们的眼界,也使人类择偶的范围大大扩大,也使得职业竞技体育成为了可能,甚至引发了历史的转向,辛亥革命就发端于四川的保路运动,中国从此告别了帝国,走向了共和时代 (展开)
9 有用 田园胡不归 2018-03-16 08:18:57
作为入门读物还可以,但这书没有校对么?出现了大量的低级错误。如英国写成美国,美洲写成美国。最不可忍受是公里数和英里数对不上,在讲俄国远东铁路竟然说有一座2000公里的桥?!!美洲大陆每一个枕木下都长眠着一个华工,而非洲英国殖民地铁路恐怕就是印度工人血泪史。
0 有用 流星雨 2020-12-15 13:31:56
中国的今天和美国的昨天,何其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