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将向您讲述人类探索外星文明150年的精彩历程。在这过去的150年中,我们经历过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人类只是在寻找外星人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小步,未来之路可能还有很长很长。但是已经跨出的这一小步却已经是跌宕起伏,充满着无数惊喜和失望了。中部则用严谨的逻辑来分析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带你深入了解著名的费米悖论。面对这个困扰了无数人的世纪难题,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仍争论不休。在本书的下部,我将与所有的读者分享我制定的外星人入侵防御计划,抛砖引玉,希望能激发读者们的想象力。最后,你们还将读到一篇精彩的中篇科幻小说,我试图把本书讲到的各种知识都融入到最后的这篇小说当中。
外星人防御计划的创作者
· · · · · ·
-
汪诘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汪洁,科普作家。畅销书《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作者,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之文系列科普讲坛” 讲者,上海天文博物馆首席志愿者讲解员,浙江省科技馆“科学脱口秀”讲者,“万有青年大烩”讲者。
人生最大的愿望是,在老得快要死掉的时候,有这么几个陌生人对我说:我年轻的时候看过您写的科普书。虽然名字和内容现在都想不起来了,但当年看完以后我就毅然投身于自然科学,以至于今天有一点小小的成就,非常感谢您,祝您老一路走好。
现在最强烈的愿望是,在老得快要死掉之前,有更多的人邀请我做科普讲座,让我有机会影响更多的青少年,让他们爱上科学。特别申明:永久谢绝讲座费。
新浪微博:@科普斯坦汪洁
目录 · · · · · ·
上部说史/7
一 火星上的细线/8
二 与干旱斗争的“火星人”/10
三 洛威尔的《火星》/12
四 世界之战/14
五 望远镜的革命/15
六 飞碟和罗斯威尔/18
七 寻找系外行星/20
八 戴森球/23
九 德雷克和奥兹玛计划/25
十 德雷克的外星人公式/28
十一 射电望远镜之最/31
十二 “水手4号”的火星之旅/35
十三 “小绿人”信号/37
十四 默奇森陨石/39
十五 SETI计划的高潮/40
十六 先驱者号的礼物/42
十七 呼叫外星人(METI)/46
十八 旅行者号的礼物/52
十九 是福还是祸/56
二十 射电望远镜的新纪元/67
二十一 搜寻戴森球/70
二十二 冯•诺依曼机器人/72
二十三 解剖外星人闹剧/75
二十四 划时代的发现/78
二十五 神奇的行星凌日/82
二十六 SETI@Home计划/84
二十七 搜寻外星人国际公约/86
二十八 “他们”来了/90
中部讲理/95
一 宇宙中只有我们吗? /96
二 外星人在哪里?/100
三 费米悖论/107
四 剖析费米悖论/110
五 黑暗森林/1 18
六 宇宙珍稀动物/129
下部臆想/143
一 应对人类灭绝的预案/144
二 分析外星侵略者的目的/148
三 行星防御计划纲要/153
四 悟空之战/163
后记/209
· · · · · · (收起)
"外星人防御计划"试读 · · · · · ·
黄昏,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荒原上。 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静静地躺在天空下,每一个乳白色的抛物面都像一只巨大的眼睛,凝望着宇宙深处。 天文学家爱丽微闭着双眼,头上戴着高灵敏的监听耳机,半躺在自己敞篷跑车的挡风玻璃上。像这样的夜晚,爱丽这四年来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她喜欢耳机中传来的“嘶嘶”声,那是10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回响,静谧、和谐,在爱丽耳中,它们就像音乐一样..
原文摘录 · · · · · ·
-
地球的核心是滚烫的岩浆,而岩浆的主要成分是铁,这又是一件万幸的事情。随着地球的转动,地核也是转动的,这样就产生了电流,而电流在地球内部的环绕流动产生了巨大的磁场,这就是地磁场。我们的指南针之所以能工作,候鸟之所以能准确的长途迁徙都是因为地磁场的存在。地磁场存在对生命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导航,它是生命的保护伞。每天,太阳都把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抛射出来,我们称之为“太阳风”这些高能带电粒子如果轰击到生命,则DNA的双螺旋结构会被轰击得粉碎,生命是不可能在太阳风的猛吹下得以进化的。正是地球磁场保护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免遭太阳风的正面袭击,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的磁场偏转,在地球的南北两极聚集而形成绚丽的“极光”现象。这些美丽的极光其实都是致命的杀手,我们的地磁场在默默地保护着每一个人。一旦地核停止转动,地磁场消失,那么所有的生命都将遭到灭顶之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六 宇宙珍稀动物/129 -
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近30%,就会成为现在的金星。这是一个地狱般的星球,表面温度高达500摄氏度,被一层厚厚的浓硫酸云包裹着,在这样的星球上是不可能有液态水的存在的,更不要说能够发展出智慧文明了。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远50%,就会成为现在的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只有零下55摄氏度,别说水了,连二氧化碳都冻成了干冰。或许火星上能够出现低等微生物,但是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想要出现人类这样的智慧文明是几乎不可能的。 一颗行星处在了宜居带还不够,还必须要能够稳定地待在宜居带上至少长达几十亿年才足以进化出智慧文明,这就是所谓的“持续宜居带”的概念。一颗行星要能够位于宜居带本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还要再进一步地能够位于持续宜居带上,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1978年,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哈特做了一个模拟计算,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再远1%,在地球演化史上将会出现一个不可逆转的冰期,会越来越冷。而如果距离再近5%,它也可能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温室状态,会越来越热。假若地球的轨道更扁一些,上述的距离限制会更加严格。虽然哈特的计算也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但是质疑也不过是对这个百分数在个位数字上的修正。如果我们把太阳系比作一个足球场的话,那么你用一把美工刀在足球场的中心区域刻一条细细的划痕圈,这个圆圈就相当于宜居带了,一颗行星要想恰巧落在这样一个宜居带中,显然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六 宇宙珍稀动物/129
喜欢读"外星人防御计划"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外星人防御计划"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星空的琴弦 8.1
-
- 亿万年的孤独 7.9
-
- 未来科技的13个密码 8.0
-
- 迷途的苍穹 7.2
-
- 我们怎样发现了:地球是圆的 8.3
-
- 时间的形状 8.8
-
- 萤火虫在中国 8.0
-
- 巫师、外星人和星舰 8.7
-
- 寻找生命的逻辑 8.8
-
-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9.1
外星人防御计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外星人——读《外星人防御计划》

如果外星人造访地球,我们该如何反应?

> 更多书评 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3(上) (ICE CHAN)
- 新周刊深夜读书 (你找不到我的)
- What I have done. (张一一)
- 2013新周刊深夜读书 (已注销)
- 新星出版社·新书过眼 (王多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外星人防御计划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從淵 2013-10-24 18:50:49
写的挺有趣。
0 有用 小沛爵 2014-12-05 10:14:07
普及了许多与人类搜寻地外文明有关的历史和知识,最后的《悟空之战》写得很赞,可以再丰富一下,顺便拍成电影。
4 有用 一鲟 2013-07-24 10:11:23
谈史尚可一读,预案内容浅薄,小说画蛇添足
0 有用 jdxyw 2013-03-19 19:39:49
让我知道了两件事,一是广义的太阳系其实挺大的,边界涉及到假设的奥尔特云。二是地外行星的发现不像想象中的简单。
1 有用 搓格子 2015-08-23 11:37:43
不看最后的小说就还不错!今年看了三体 对科幻小说兴趣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