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轴心文明到多元现代
将无所不包之广度与具体观察之深度,对于事物本质意义的探索与敢于剖析自己哲学的勇气相结合,这在雅斯贝尔斯之前,也许只有黑格尔做到了。
【内容简介】
与黑格尔的阶段发展式哲学史不同,雅斯贝尔斯是以一种“哲学的世界史”来看待欧洲以外的哲学的。他在“轴心时代”的理念基础之上,否定了黑格尔所认为的人类精神发展从印度、中国,经希腊、罗马,向日耳曼的这一发展顺序。相比较而言,黑格尔的哲学史观是欧洲中心的,是绝对精神式的封闭发展史,是从希腊、中世纪发展到近代哲学的线性过程。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的世界史”, 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这是去欧洲中心的,不论通过苏格拉底,还是通过佛陀或孔子,都可以达到统摄。黑格尔哲学史尽管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却是一种被研究对象的静态哲学;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的世界史则是动态的、从康德那里接续而来的做哲学,是一种...
◇从轴心文明到多元现代
将无所不包之广度与具体观察之深度,对于事物本质意义的探索与敢于剖析自己哲学的勇气相结合,这在雅斯贝尔斯之前,也许只有黑格尔做到了。
【内容简介】
与黑格尔的阶段发展式哲学史不同,雅斯贝尔斯是以一种“哲学的世界史”来看待欧洲以外的哲学的。他在“轴心时代”的理念基础之上,否定了黑格尔所认为的人类精神发展从印度、中国,经希腊、罗马,向日耳曼的这一发展顺序。相比较而言,黑格尔的哲学史观是欧洲中心的,是绝对精神式的封闭发展史,是从希腊、中世纪发展到近代哲学的线性过程。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的世界史”, 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这是去欧洲中心的,不论通过苏格拉底,还是通过佛陀或孔子,都可以达到统摄。黑格尔哲学史尽管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却是一种被研究对象的静态哲学;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的世界史则是动态的、从康德那里接续而来的做哲学,是一种无始无终的永恒哲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哲学。因此,相对于黑格尔所认定的“起点”和“孩童时代”的东方哲学,雅斯贝尔斯从中看到的则是其无限接近“统摄”的根源性思想。
------------------------------------------------
★本书是汉语学术界第一次从雅斯贝尔斯德文原著出发,以德、英、日文的研究著作为基础,对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观念与中国做系统研究的专著。
★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积二十年雅斯贝尔斯哲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作者简介 · · · · · ·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德国汉学、德国哲学及中国佛教史的研究。著有《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思想断章》等,编有《德国与中国:历史中的相遇》《民国时期的德国汉学:文献与研究》等,译有《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大哲学家》《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往复书简》《佛像解说》等,并主持翻译了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另发表“论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的中国思想来源”等论文150余篇。
目录 · · · · · ·
——德国哲学家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
一、理想化了的中国——莱布尼茨的中国观
二、平庸化了的中国——黑格尔绝对精神体系中的中国
三、作为合题的雅斯贝尔斯对中国的认识
第一章 论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及哲学史的世界观念
· · · · · · (更多)
——德国哲学家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
一、理想化了的中国——莱布尼茨的中国观
二、平庸化了的中国——黑格尔绝对精神体系中的中国
三、作为合题的雅斯贝尔斯对中国的认识
第一章 论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及哲学史的世界观念
——以《大哲学家》为中心的研究
一、“思想移民”的时代
二、“主客体分裂”与“澄明”
三、“世界哲学”
四、“轴心时代”
五、哲学的世界史视野
六、哲学的世界史之考察方式
七、“主观心理学”的方法
八、结论
第二章 雅斯贝尔斯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一、对东西方的界定
二、西方通过东方定位自身
三、东西方之间的互补
四、东西方之间的动态关系
五、破除西方在面对东方时的傲慢态度
六、结论
第三章 论雅斯贝尔斯历史哲学中的全球史观念
——以《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
一、时代背景
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发展
三、《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在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定位
四、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及“交往”的观念
五、“轴心时代”的意义
六、技术时代与世界哲学的观念
七、对未来的展望
八、将传统化为己有
九、结论
第四章 从轴心文明到多元现代性
——半个世纪以来汉语世界有关轴心时代的讨论
一、20 世纪70—80 年代两次有关轴心时代的国际会议
二、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许倬云与杜维明对“轴心时代”理论的介绍
三、雅斯贝尔斯著作译本中的“轴心时代”
四、中国学界对“轴心时代”的批判
五、轴心时代中与中国相关的史实再探讨
六、有关第二轴心时代/ 新轴心时代
七、《二十一世纪》对“轴心文明与二十一世纪”的讨论
八、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对轴心时代的解读
九、结论
第五章 范式的创造者
——雅斯贝尔斯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一、雅斯贝尔斯对孔子思想认识的资料来源
二、孔子——范式的创造者
三、孔子的思想
四、孔子的人格
五、影响史
六、结论
第六章 道及统摄
——雅斯贝尔斯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一、雅斯贝尔斯对老子思想认识的资料来源
二、史陶斯的《老子》译本
三、道与统摄
四、结论
第七章 哲学的信仰
——雅斯贝尔斯对佛教思想的认识
一、雅斯贝尔斯与佛教最早的接触
二、欧洲哲学传统与人类的中心问题
三、哲学的信仰与佛教
四、与佛陀一起做哲学
五、佛教——关于人的学说
六、实存之澄明
七、大哲学家王国中的佛陀
八、佛陀的教义与“统摄”
九、“统摄”与涅槃
十、对学院哲学体系的解构与佛教之缘起
十一、科技、存在及佛陀的典范意义
十二、佛教与自由、超越
十三、和平主义与大乘佛教
十四、对雅斯贝尔斯所使用文献的几点评价
十五、结论
第八章 雅斯贝尔斯在中国的接受史及出版其中文著作集的构想
一、民国时期对雅斯贝尔斯哲学的译介
二、1988 年以后中文学界对雅斯贝尔斯的译介
三、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及其哲学在日本
四、德文版《雅斯贝尔斯全集》与中文版《雅斯贝尔斯著作集》的构想
结 论
一、哲学的世界史遗产
二、作为“合题”的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
三、与中国一起做哲学
四、从“隔历”走向“圆融”
五、展望
参考文献
事项索引
人名索引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莱布尼茨(1646-171)黑格尔(1770-1831)和雅斯贝尔斯(1883-1969)是在德国乃至欧洲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哲学家,分属三个重时代:莱布尼茨属于17世纪兴起、18世纪得以迅速发展的理性时代及其所推动的启蒙思想运动时期;黑格尔可以归于现代哲学已崭露头角的世纪和文化的转弯处,他开始全面质疑启蒙思想的基础;而雅斯贝尔斯则是20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存在哲学家,他不再像以往的哲学家那样强调人类存在的理性基础,而是专注于人的自由问题的探索。 这三位哲学大师都不是汉学家,都没有到过中国,却又不约而同地将中国纳入了他们的哲学框架之中。显然中国在他们的研究体系之中并不占中心位置。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当时欧洲主流思潮的推动者,他们的认识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精神,从中可以捕摸到那个时代跳动的声响。我们今天研究他们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亦即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三一式(Triade)的方式。 莱布尼茨认为,所谓的世界文化实际上是由中国和欧洲相补充而形成的。他认为,中国和欧洲在地球的两极,而相互间取长补短走向新的和谐才是天意。“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与最高雅的文化今天终于汇集在了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如同东方欧洲的Tschina'(这是中国两字的读音)” 黑格尔所创立的包罗万象的庞大思想体系包括逻辑学(正题)、自然哲学(反题)和精神哲学(合题)三个组成部分。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精神在时间中自身发展的过程,它既是精神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世界走向自我意识的过程。黑格尔的精神发展历程有三个主要的阶段:东方人、希腊与罗马人以及日耳曼人。“东方从古到今知道只有‘一个’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有些’是自由,日耳曼世界知道‘全体是自由的。” 黑格尔把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比作人生中的各个阶段,因为人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论: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走向雅斯贝尔斯 -
由于认识的对象物是在主客体分裂之中被构成的,那么一切的认识也只有在这一分裂中才成为可能。这一认识的领域便是存在物(das Seiende)的领域。 而存在(das Sein)却超越了这所有的存在物,它既非主体亦非客体,是分裂前的统一状态。雅斯贝尔斯的一句名言是:“存在就是统摄。” 我们可以看得出,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这一概念绝不仅仅是历史意义上的一个时期,而是找到了一个标准的参照坐标,以便于人们更有兴趣去关注历史、去从事异域陌生民族的文化研究。从而雅斯贝尔斯将人们的思想从在西方占正统地位的、黑格尔一韦伯西方哲学至高无上论中解放了出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论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及哲学史的世界观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雅斯贝尔斯与中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雅斯贝尔斯与中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雅斯贝尔斯为什么去搞哲学研究了?

于方寸中,在哲学中求索

关于哲学的那些人与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哲学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在李雪涛教授的《雅斯贝尔斯与中国》一书中,用自己积攒二十几年雅斯哲学研究,教你一步步走近哲学,走近那些伟人,并与伟人们的思想碰触,交流! 在莱布尼茨眼中的中国,从他书写的《中国近事》与《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中,就可以看... (展开)
《雅思贝尔斯与中国》--跨越迷茫、寻找实存自我的“缘分”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此书必读要配上海译文社的《雅斯贝斯哲学自传》一... | 来自四环素牙 | 2024-09-25 16:08:28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书单 (一个不动点)
- 2021 (疯清扬)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1 (普照)
- 新书待购2021 (吴情)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雅斯贝尔斯与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亦阳秋 2022-06-13 22:41:42
主体并不是轴心时代理论,甚至只占很少的篇幅。 不知道统摄的概念和轴心理论中的超越的关系是怎样的?
2 有用 大甜甜~~ 2021-07-22 18:44:47
因为是文章合集,重复之处比较难以避免。雅斯贝尔斯是一个比较早突破欧洲中心的哲学家,而且他其实已经看到了,所谓“世界史”,最重要的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观念的革新。如果东西方的分裂不能重新以心灵史的方式“统摄”起来,世界史是不可能实现的。“轴心时代”的说法,在中国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响应,我估计雅斯贝尔斯本人都会充满了诧异。
0 有用 自然卷儿 2021-10-31 09:45:58
想读哲学界内的世界与中国
0 有用 星圣 2024-08-25 21:51:20 山东
中国流传的两篇,特别是批判部分。据目及尚有三篇(张京华、龚鹏程、程鹏宇)。之前的接受主要是破除西方中心论角度。李本人那篇《论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的中国思想来源》没收,果然就是缝的胡适。余英时、张灏又缝了胡适、雅斯和史华慈,思想史家早已脱史家本分,拍脑袋写出来的。p194-195,汉学家对轴心思想形成的影响。p100,2002应该是1902 。
0 有用 四环素牙 2024-09-25 16:09:11 河北
此书必读要配上海译文社的《雅斯贝斯哲学自传》一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