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煜全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抓住全球创新生态新机遇
出版年: 2020-1
页数: 243
定价: 5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1712995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抓住全球创新生态新机遇
出版年: 2020-1
页数: 243
定价: 5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1712995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优势:抓住全球创新生态新机遇》由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得到”App课程主理人王煜全所著,率先从全球化和历史的宏观维度,系统梳理和阐述科技创新的发展轨迹,提出全球创新正进入生态时代。这是一场堪比“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革命”。本书不仅对全球创新生态的基本逻辑和规律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判断,更对中国产业侧创新的独特优势做了详细解析。中国制造是全球创新生态的控制点,将决定并引领全球创新的未来。 通过阅读《中国优势:抓住全球创新生态新机遇》,你将获得理解科技创新的系统性思维,真正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掌握用科技和技术视角看世界的方法,抓住科技浪潮的新机会。
作者简介 · · · · · ·
王煜全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得到”App课程“前哨”“全球创新260讲”主理人,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Frost & 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著有《暗趋势》等。
在投资海外高科技创新企业的过程中,他深入了解全球创新生态体系,洞察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与全球创新生态的深度对接。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今天的科技创新
观察全球创新的规律 003
科技企业发展的三阶段 016
科技创新生态 029
第二章 科技创新是一条产业链
高校:创新的源头 046
企业:创新的产品化 055
制造:创新的产业化 065
市场:用户参与创新 077
第三章 创新生态的其他参与者
大企业:创新的航母 092
资本:创新的培育者 106
支持机构:创新的服务者 120
创新区:创新的环境 137
政府:创新的调控者 153
第四章 中国决定全球创新的未来
中国制造支持全球创新 176
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 192
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 208
拥抱全球化 4.0 219
后记:行动清单 235
注释 241
· · · · · · (收起)
观察全球创新的规律 003
科技企业发展的三阶段 016
科技创新生态 029
第二章 科技创新是一条产业链
高校:创新的源头 046
企业:创新的产品化 055
制造:创新的产业化 065
市场:用户参与创新 077
第三章 创新生态的其他参与者
大企业:创新的航母 092
资本:创新的培育者 106
支持机构:创新的服务者 120
创新区:创新的环境 137
政府:创新的调控者 153
第四章 中国决定全球创新的未来
中国制造支持全球创新 176
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 192
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 208
拥抱全球化 4.0 219
后记:行动清单 235
注释 24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近几年,中国的创新创业非常踊跃,“创新思维”层出不穷。大多数人是从发现问题的角度进行创新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抓住“用户的痛点”,并以此为基础创办新的企业。其实,无论是“痛点思维”“尖叫思维”“引爆点思维”“单点突破”“爆款”,还是影响很广的“微创新”,它们的底层逻辑都很相像,就是在市面上已有的技术之上推出新产品。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门槛不高,很容易被别人模仿。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的创新。推特( Twitter)刚刚兴起的时候,国内几大门户网站全都有“微博”产品;团购火热的时候,“千团大战”异常惨烈;优步(Uber)在美国出现不久,国内就有“滴滴”“快的”拼得你死我活 事实上,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基于发明专利的硬科技创新。麻省理工学院创新计划( MIT Innovation Initiative)的一项报告在研究了美国15个州1988-2014年的初创企业后发现:拥有专利的初创企业成功的可能性,是没有专利的初创企业的35倍。而硬科技创新的源头,就在高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今天的科技创新 -
我认为可用一个指标衡量经济体或者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即‘创新效率’。它包括三个维度:创新的质量、创新的成功率和创新的数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观察全球创新的规律 003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优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优势"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优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中国优势》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创意、也不是酷炫的新兴科技,而是从想法到研发到落地到投入市场的完整过程,彼此环环相扣且都非常重要。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在创新的链条中的制造环节已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作者通过《中国优势》这本书带我们从投资人的视角分析了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普遍问题以... (展开)
有关《中国优势》一书
书籍概述 与中国特定国情相关内容不到1/10,与中国优势相关内容不足1/20,适用于大多数国家。我认为与标题相关内容仅有中国制造业优势与中国公立高校专利转让问题。 全书总体按科技创新流程来写:科研→研发→量产→市场,对应的主体:高校、科技企业、制造业、政府,以及资本...
(展开)

中国的制造优势可能会被美国的先进制造降维打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之前订阅过王煜全在得到的专栏,干货不多。讲的不是特别清晰,有些地方显得堆砌了。 作者把创新建模为科研(高校)-研发(科技企业家)-量产(制造能力)-市场四个环节,产品侧的创新是从0-1,供给侧的创新是从1-N,供给侧创新是中国的优势所在。中国通过代工形成了强大的制造...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作者判断中国还有10-20年的窗口期 | 来自湛蓝天色晚 | 2023-07-08 20:05:10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得到APP(罗辑思维)书系 (罗成)
- 我最爱的图书
- 书单|创新 (老薛读书)
- 商业 (走丢的你和我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优势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烧麦不能吃烧麦 2020-02-17 00:28:08
目前为止看了一半了,感觉并不是很适合普通的打工民众,更适合一些有技能有想法有资本有余力的高端人群来看。毕竟在生存的压力下,创业和创新都是能力之外的事情了//看完全书之后觉得虽然自己很多信息用不到,但是读一读扩大一下自己的视野和格局也是挺有必要的,不要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就不去探究更深层次的世界,有些事情了解了之后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对我来说可能在本书中‘了解’比‘获得’更重要吧
3 有用 浪里白白 2020-01-28 22:29:00
跨年夜买回的得到三部曲,今年读过的第二本书。核心是:科研-研发-量产-市场。读了就当开阔眼界,营养价值不高。
0 有用 王谋林 2022-02-11 14:47:21
美国通过知识产权控制世界,下一代中国通过创新来突破,利用制造业优势,吸引小企业来中国,并让制造业分享科技带来的生产力成果
0 有用 huyouyou 2021-11-15 10:12:40
说得很明白,也是王煜全的一贯观点,中国如何利用自己的制造优势,迅速和科技创新去匹配和组合,成为新一代的利器。#20211115
1 有用 肉肉他爹 2020-01-23 13:53:07
科研-研究-量产-市场,围绕这一链条,阐述了科技创新在全球经济市场中的行为准则和中国面临的机遇,开开眼界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