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是薛舒“生命两部曲”之一,她在2014年创作的长篇非虚构作品,记录了父亲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生活,从出现早期症状,到发病,再到智能的全面衰退,在五年的时间里,以“父亲把我忘记”为节点,父亲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与家庭、亲人在精神层面的彻底告别 。在记录、描述父亲从身体、性情到智力的全面变化的同时,作者穿插了对童年的回忆、对父辈时代的想象、对生老病死的沉思,以及一个中国家庭内部复杂难言的爱。一个人个人命运的转折,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巨大变故,作者带领我们从一个女儿和家庭的微观视角,进入整个社会老龄化的现状。
当父亲把我忘记的创作者
· · · · · ·
-
薛舒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薛舒,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发表于《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中国作家》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多次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年度排行榜、城市文学排行榜等。出版长篇小说《残镇》、小说集《成人记》、长篇非虚构《远去的人》等十余部。部分小说被译为英语、法语、德语、波兰语、葡萄牙语发表或出版。
目录 · · · · · ·
001 序:远去的人
005 一、未被发现的开始
017 二、丢失时间的人
029 三、看病
045 四、精神障碍
065 五、父亲的“家”
083 六、大花园
099 七、冰凌花
117 八、那个我唤作“父亲”的“孩子”
133 九、临终诗社
149 十、病房故事
167 十一、母亲的困顿
185 十二、久违的歌声
203 十三、故乡
223 十四、少年十六岁
241 十五、前世的情人
255 暂时的尾声
259 后记:因为病和爱,我不再文学
· · · · · · (收起)
005 一、未被发现的开始
017 二、丢失时间的人
029 三、看病
045 四、精神障碍
065 五、父亲的“家”
083 六、大花园
099 七、冰凌花
117 八、那个我唤作“父亲”的“孩子”
133 九、临终诗社
149 十、病房故事
167 十一、母亲的困顿
185 十二、久违的歌声
203 十三、故乡
223 十四、少年十六岁
241 十五、前世的情人
255 暂时的尾声
259 后记:因为病和爱,我不再文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管父亲还拥有十年八年抑或三年五年的生命,我都应该记录下来,因为终有一天,他会把一切全部遗忘。等到那时候,也许我还可以在记录中找到曾经健康的父亲,找到那个虽然义无反顾地远去,却依然与我休戚相关的生命曾经的步履,亦许,这也是我,以及与我一样未来必将老去的生命都要经由的步履。p4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01 序:远去的人 -
然而父亲病后,我越发感到记录他们的真实人生是多么迫切、哪怕有瑕疵、裂缝、缺陷,他们依然是给予我生命的父亲和母亲。对于生命本身而言,他们许多时候的功利、自私、市侩,甚至猥琐,都是那么微不足道。至少,我和弟弟,我们应该为父母以强大的生命力孕育了健康的我们而骄傲。我无须逃避,也许最为真实的呈现,最为坦然的记录,恰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我想,每一次我意欲寻找父母的人生缺憾,那就是一次满怀敬重的追忆,以及一次自我的完善。p8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05 一、未被发现的开始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生命两部曲(共2册),
这套丛书还有
《生活在临终医院》
。
喜欢读"当父亲把我忘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当父亲把我忘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当父亲把我忘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 条 )
感慨太多只能变书评了
这本书读得我思绪非常混乱,因为开篇没多久就总觉得作者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母亲的批判和指摘,话里话外都隐含着轻视与怨气。我几乎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去了解父亲病情的发展,体会阿尔茨海默病的不易,而是完全忍不住地想要反驳和吐槽作者对于母亲的描述。 母亲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有...
(展开)
> 更多书评 2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我们可能的未来:老年痴呆 (malingcat)
- 2024年购书目录 (思郁)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关于告别 (向北向北)
- 2023年购书目录 (思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9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当父亲把我忘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白·处 2024-07-27 22:52:14 重庆
越爱在文章里输出道德感价值观的,将道德伦理困境看得比塑造人物、叙事还高的,也许上一代作家自认为非常真诚,在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登眼里不过是最高级的虚伪。 作者总爱于无形之处秀优越,倘若这是小说我完全可以原谅,但是自己在非虚构的桌上打出道德这张牌,那就别怪读者挑刺:连拥抱父亲,对父亲说“爱”都感到介意,试图勾勒一种道德伦理困境,却并不觉得“前世的情人”描述父女关系有丝毫的不妥。 大陆文学擅长造作家... 越爱在文章里输出道德感价值观的,将道德伦理困境看得比塑造人物、叙事还高的,也许上一代作家自认为非常真诚,在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登眼里不过是最高级的虚伪。 作者总爱于无形之处秀优越,倘若这是小说我完全可以原谅,但是自己在非虚构的桌上打出道德这张牌,那就别怪读者挑刺:连拥抱父亲,对父亲说“爱”都感到介意,试图勾勒一种道德伦理困境,却并不觉得“前世的情人”描述父女关系有丝毫的不妥。 大陆文学擅长造作家,但不擅长造人。 (展开)
2 有用 马戏团🎪 2023-12-06 15:10:39 上海
因为家里也有长辈得了阿兹海默,读来特别感同身受,亲人在一边照护的同时,要一点点经历自己被遗忘、被歪曲;另一方面,那个罹患病症的人正在逆时针倒走,逐渐忘记身边的人。正是作者这样体会过的人才知道,他们是无法带着爱和尊严离开的,这是这个病捉弄人的地方。
1 有用 瑞霓儿 2024-03-06 05:54:31 上海
情感是真挚的,文风有点知某杂志… 能成书我会期望语言再精雕细琢一点
1 有用 kkil 2024-08-26 15:12:08 北京
对父亲病况的描写让人觉得很揪心,关于照料责任的部分写得残酷而坦白。140页之后的部分读出一种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和对母亲的指责、对自己的美化,直白点儿说就是越来越矫情。太深的痛苦不需要再用抒情的语言去强化。书的封面设计很棒。另外很奇怪作者的婚姻状况,是跟丈夫离婚了还是?多次写到自己连夜开几十里的车回家多么疲惫辛苦,但全文里都没有丈夫这个人的存在。最近读的两本相关题材都写到,照料生病的亲人让他们得到了更... 对父亲病况的描写让人觉得很揪心,关于照料责任的部分写得残酷而坦白。140页之后的部分读出一种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和对母亲的指责、对自己的美化,直白点儿说就是越来越矫情。太深的痛苦不需要再用抒情的语言去强化。书的封面设计很棒。另外很奇怪作者的婚姻状况,是跟丈夫离婚了还是?多次写到自己连夜开几十里的车回家多么疲惫辛苦,但全文里都没有丈夫这个人的存在。最近读的两本相关题材都写到,照料生病的亲人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爱,我害怕明白这件事。总得来说还是写得很坦白,无法接受、无法面对的现实。我真的很恐惧可能会失去尊严的老年。 (展开)
3 有用 马掰掰 2023-12-21 11:54:49 上海
我在短视频平台关注了好几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几乎每天看这些账号更新动态,跟薛舒记录父亲患病过程一样,大量细节展现精神早于躯壳消亡的状态。跟其他病不一样,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或缓慢或突发地忘记所有亲人,我看过一个老太太,丈夫当天去世她就已经忘记了,接着连儿女也认不出来,到后面连穿衣服的逻辑(不知道外套要穿外面、分不清衣服正反面)也搞不明白甚至不会穿衣、不会说话、不会吞咽……薛舒不在作品中掩饰抱怨与... 我在短视频平台关注了好几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几乎每天看这些账号更新动态,跟薛舒记录父亲患病过程一样,大量细节展现精神早于躯壳消亡的状态。跟其他病不一样,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或缓慢或突发地忘记所有亲人,我看过一个老太太,丈夫当天去世她就已经忘记了,接着连儿女也认不出来,到后面连穿衣服的逻辑(不知道外套要穿外面、分不清衣服正反面)也搞不明白甚至不会穿衣、不会说话、不会吞咽……薛舒不在作品中掩饰抱怨与绝望,把病人及整个家庭的痛苦如实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她反复追溯家庭的历史,确认彼此的羁绊,寻求持续的信念,也像是一场提前的告别仪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