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大数据时代的思想聚变
原作名: The Aquarian Conspiracy
译者: 廖世德
出版年: 2014-5-1
页数: 460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3883437
内容简介 · · · · · ·
《宝瓶同谋》最早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时间推移和版本修改,书中各种预见愈发显得真实。该书出版后风靡全球,成为众多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经典,已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西班牙文、荷兰文等16国语言。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邀请其做客白宫,著名人类潜能导师史蒂芬•柯维、著名的未来学 家奈斯比特、胡因梦、张德芬、李欣频纷纷在各种场合和其作品中极力推荐该书!
这本堪称重量级的“新时代手册”——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等范畴中深刻的变化;带领我们认识、见证一些关键性的重要现象;检视这个世界已然发生、潜在的全面变革的证据;证明人脑有高度转变与发明的能力。
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到由理性和科学角度去分析意识变革的过程,一旦你能掌握到种种转变的本质,对于周遭许多难以了解的事物与趋势,立刻就会豁然开朗了。因此,《宝瓶同谋》不只是一本书,还是一些现象;一篇宣言;一种精神,代表着...
《宝瓶同谋》最早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时间推移和版本修改,书中各种预见愈发显得真实。该书出版后风靡全球,成为众多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经典,已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西班牙文、荷兰文等16国语言。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邀请其做客白宫,著名人类潜能导师史蒂芬•柯维、著名的未来学 家奈斯比特、胡因梦、张德芬、李欣频纷纷在各种场合和其作品中极力推荐该书!
这本堪称重量级的“新时代手册”——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等范畴中深刻的变化;带领我们认识、见证一些关键性的重要现象;检视这个世界已然发生、潜在的全面变革的证据;证明人脑有高度转变与发明的能力。
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到由理性和科学角度去分析意识变革的过程,一旦你能掌握到种种转变的本质,对于周遭许多难以了解的事物与趋势,立刻就会豁然开朗了。因此,《宝瓶同谋》不只是一本书,还是一些现象;一篇宣言;一种精神,代表着人类的心灵将在象征爱与光明的宝瓶座时代,获得真正的解放。
本书由国内自励、自助领导品牌水瓶时代出品。水瓶时代专注心灵智慧产业领域,集旗下阅读传播品牌《心探索》,资讯平台(内在空间),在线学习体验品牌(灵犀地图)通过自有体系的传播影响鼓励新世代的人类重新定位心灵与外界的连接方式,静下心来探索内在,它提供给人们探索内心智慧、平衡生活、追寻幸福的生活方式,去开拓幸福的多种可能,改变固有的生活模式,开启实现自我的成长之路。
作者简介 · · · · · ·
玛丽琳•弗格森(1938-2008):美国作家、编辑以及公众演说家,因其1980年出版的《宝瓶同谋》一书和随之引领的新时代文化运动而广为人知。被誉为意识领域的“大祭司”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弗格森在1975年到1996年间编辑出版了广受好评的科学通讯——《脑心公报》。在就职于思维科学研究所董事会期间,她获得多个荣誉学位,并与发明家和理论家巴克明斯特•富勒、心灵导师拉姆•达斯(<活在当下>作者)、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利亚•普利高津以及亿万富翁特德•特纳(CNN创办者)成为好友。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也受到了弗格森的影响,当他还是参议员的时候就加入了她的非正式组织,后来还邀请至白宫会面。
目录 · · · · · ·
胡因梦序
约翰•奈思比序
引论
第一章 一个同谋
范型的转变
个人范型的转变:看见了隐藏的图书
信任、恐惧、转变
交流与联结
从绝望到希望
正在出头的文化
第二章 转变与同谋的征兆
将秩序吸引向生命轨道,做整体的转变
主宰命运的演化
人类的“集体潜意识”
心灵“统一”状态
“地球村”美丽新世界
将革命的方向转往“内心”
“草根革命”的内涵
第三章 转变:脑变与心变
转变:定义
我们依何种方式转变
压力与转变
逃避
关注之道
知与辨
寻找中心
第四章 跨越:人的转变
转变的各阶段
发现了什么
转变以后的生命
第五章 美国人的转变矩阵
最初的梦
超验论者——梦想的延伸
转变——美国梦
第二次美国革命
交流——我们的神经系统
加州——转变的实验室
加州与宝瓶同谋
绝望与复苏
第六章 解放知识:科学边疆的新消息
看新的世界
脑与意识研究
整体观与系统论
进化:新范型
转变的科学
脑,这个“耗散结构”
物理学与超心理学里的未知事物
从量到质:遗漏掉的联系
全像的世界
第七章 正力
转变与政治危机
欧塔其——统御的我
恐惧与否定的政治
政治范型的转换
领导与转变
社会转变的实验
权力与政治上新出现的范型
人脉——转变的工具
其他力量的新来源
妇女的力量
激进中心的力量
自决
政府里的同谋
第八章 治疗自己
“我对你”医学
保健危机
即将出现的健康范型
健康矩阵
专注:改变疾病矩阵
身体的心
身体是形态,也是过程
健康与转变
医学的宝瓶同谋
一种行业的转变
生、死、痊愈之道
治疗效应
第九章 飞与看:新学习法
土壤的疾病
为新的世界学习
学习:即将出现的范型
学习即是转变
全脑的知
创意的需要
联结的需要
超越文化的需要
高度期望的需要
老师的转变
新的课程
学校之外
新范型儿童
第十章 职业与价值观的转变
危机与否定
即将出现的范型:不是经济学,而是价值观
美国的空灵化:新价值观
融能的价值:新的财富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的价值
商业的转变
职业的价值观
工作的转变
新的工作关系
个人发展的价值观
新企业家
科技的重估
维护的价值观
想象力是财富的源头
第十一章 精神的历险:与源头衔接
追寻意义
从宗教到精神
直接的知
精神的历险
流动与整体
内在的上帝:最老的异端
想象:光与光的到来
第十二章 人的联结:改变关系
超越文化的角色
旧式关系的危机
转变的关系
浪漫的转变
转变的家庭
地球家庭
第十三章 全球同谋
新的心,新的世界
从强权到和平
不再饥饿——范型的变换
重新选择
跋
有效计划指南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关系的改变最大的一股力量就是恐惧的转变。大部分的亲密关系,在表面之下,往往是以恐惧为枢纽。我们害怕未知,害怕受人拒绝、丧失什么东西。许多人在自己的最亲密的关系中追求的不是庇护所,反而是一层防御。所以,不论是经由静坐、社会运动、自我肯定训练、静思、est等方法,如果有一方打破了这种恐惧和制约,他们的关系就进入他们不熟悉的领域。 纽约有一个艺术家,她的先生并不重视她精神上的追寻。她说:“我过着两面的生活。” 这种痛苦正是我们为新的世界付出的最昂贵的代价。我们只能渐渐承认这种痛苦无法解释,只能逐渐看清。这种痛苦里面有一种深深的悲伤,不但悲伤原本两人的旅程现在无法同行,而且更是悲伤我们的伴侣拒绝了自由、如意、希望……我们的恐惧、动机、需要皆属个人独有,我们只有以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某个时机才能了解。 不论个人转变的代价如何,到最后我们都会发现,我们最大的责任在于好好利用我们的潜能——自己能怎样就怎样……以往我们总是出卖这种资产,毁坏了心理与生理的健康。罗撒克说,在心底深处,我们大部分人“都因为过着真实层次之下的生活而感到罪疚,所以有病”。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真正的对话,真正的课题,真正的拥抱……所有这一切,其中真正的实质在两人之间的一个次元里发生时,这个次元只有他们两人才追得去……我和另外一个人彼此向对方“发生”时,我们两个人的总合是无法除尽的,总是有个余数。这个余数所在,灵魂结束,但世界还未开始。 德日进说,我们无法独自成长。德日进本身和许多人都有密切的友谊,而且,其中很多还是女性——尽管教规连教士和女性之间柏拉图式的关系都禁止。“孤立是一条死巷……这个地球上,除非互相汇集,没有一项东西能够成长。” 要想拥有一种转变的关系,你必须开放,而且能够受伤害。印度上师拉吉尼希(Rajneesh)说,大部分人都只是在边缘互相碰触。“要碰触到他人的核心,你自己必须革命。你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58页 -
我們只要專心地注意, 本身都會提供處方. 如果我們對我們的問題只是間接處理, 如果我們舉棋不定, 或者使問題窒息, 那麽我們也就只能間接地活著. 但是我們會騙自己說自己有了轉變...... 逃避 否定是一種生活方式; 說正確一點, 是一種貶抑生活的方式, 目的是使生活好象比較容易駕馭. 否定是頂替轉變的......最重要的是, 我們否定自己打從骨子里知道的事情. 我們陷在否定与轉變這兩種進化的機制當中. 我們因爲具有克制痛苦, 過濾周遭咨詢的能力而進化. 這種短期的策略很有用, 因爲它使我們的祖先能够將緊急事故中太過强烈的刺激移轉到一邊......我們生病有時候不是因爲病毒, 爾時因爲我們的身體對病毒歇斯底里的過度反應. 我們那堵塞經驗的能力是進化的一條死巷. 我們往往不去體驗与轉變痛苦, 衝突, 恐懼, 而是將之移轉為一種"催眠狀態" 我們的時代, 真正的疏離不是由于社會, 而是由于自己. 我們的文化從不曾孕育確實去體驗經驗的習慣......因爲我們有一種伎倆, 喜歡替上海我們的事物帶上面具, 即使以意識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逃避好象阿司匹林, 是一種短期的答案. 逃避的方式能安于慢性的疼痛, 但不願面對一時的劇痛. 其代價就是失去彈性. 好比長期的疼痛會使手臂或腿縮短一樣, 這時意識完整的運動就會變成痙攣. 差不多有一百年之久心理分析學家, 一直以官僚體繫為模型來看待我們的心靈: 最上層是意識,它指揮着所有的官員. 接下來的潜意識好像一個很不可靠的隊長. 再接下來的無意識是一團欲力, 原型, 好奇心与好勇鬥狠. 但是心理分析學傢後來很震驚地發現, 我們身上還有一個共同意識----這個覺醒的次元, 斯坦福的心理學家西爾加(Ernest Hilgard)稱之爲"隱藏的觀察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宝瓶同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宝瓶同谋"的人也喜欢 · · · · · ·
宝瓶同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垃圾~~还是陈年的~~ | 来自algolwoo | 1 回应 | 2014-12-23 01:15:5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方智 (19930000)暂无评分 19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宝瓶同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呦吼吼吼吼 2015-06-09 15:51:26
以我的智商,触碰不到如此高级的思想。我说理解了那是自欺自人、虚荣的阅读。很多书都是自欺欺人的、虚荣地阅读的。
1 有用 Maye 2023-10-18 20:06:18 浙江
没看完,说得太杂太乱了……因为太用力,反而好像个邪说。可能还不是看得时候吧。
1 有用 Nero 2017-10-25 13:31:33
胡因梦老师推荐的,有的讲法有些晦涩,但一些比喻很有意思。逃避好像阿司匹林,是一种短期的答案。审慎的放手(delibrate letting),放松心理才能改变事物,就好比救生员必须先让溺水的人不要死命抓着他才能救他是一个道理。
1 有用 [已注销] 2018-03-20 17:45:35
整本书讨论问题的风格和处理方式不太统一,面太宽了。上世纪80年代成书,看出来了当时思想潮流的痕迹,稍显神棍。有的问题是非常碎片化的叙述,抓住它主观点就行了。还是要给5星。
0 有用 LH 2024-03-04 22:27:12 浙江
作为一本几十年前的书,思想超前,但是读起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