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走访贵州南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后所写的一本关于中国留守儿童现状的书。作者曾是一名记者,工作的经历使她能够更为全面与客观地描述黔南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中国1亿5000万农村少年里,被迫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6000多万,他们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正常的亲情关照。还有3000多万农村儿童跟着父母在城市边缘流动生存,他们住最差的出租屋,在当地城市不能参加高考,他们的父母在城市里的工厂或建筑工地做最累最脏的体力活,他们的父母是在城市的打工一族。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照顾而对他们的身心产生了极大的伤害。作者亲自走访黔南留守儿童学校,并深入采访了几个留守儿童家庭,与留守儿童交流,了解在他们留守农村的生活及上学的情况,并找到几个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地方。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作者了解到留守儿童父母的生活状和背井离乡,与儿女分隔两地痛苦与无奈。作者用平实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介绍着黔南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言语中是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片片赤心,并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让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努力通过社会力量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而不是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儿童继续成为“被这个时代毁掉的一代”。
0 有用 peter 2017-01-06 20:59:35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毫无保留的爱
0 有用 dou. 2016-01-02 09:39:28
里面的一篇文章是自己同学写的,他今天带来图书馆时花了一早上看,也偶然想到大一时参加一个活动,活动当天与一位老师带着几位小朋友来参加,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儿一直眼巴巴的看着我手里的彩色气球,当时只是觉着小孩子谁不喜欢花花绿绿的,也就送他去玩。事后知道他是个留守儿童。我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可那双澈蓝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天空。这些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
0 有用 Dynamo 2019-10-14 14:23:28
已读。本来以为是和《在一起》那本一样的社会科学类报告,结果其实是质量平平的纪实文学。书质感挺好,作者也用了心,但优点也就这两个了。作者写的故事一开始看着还行,但越到后面越发现同质化,总体来说太浅,文笔也不好。有一篇文章里三个段内狂用了5、6次“荒凉”,荒凉的成人世界,荒凉的心灵,荒凉着荒凉那,看得人尴尬至极。后面的征稿质量极差,有些就是三下乡流水账,不值得一看。还有那个贵州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本来以... 已读。本来以为是和《在一起》那本一样的社会科学类报告,结果其实是质量平平的纪实文学。书质感挺好,作者也用了心,但优点也就这两个了。作者写的故事一开始看着还行,但越到后面越发现同质化,总体来说太浅,文笔也不好。有一篇文章里三个段内狂用了5、6次“荒凉”,荒凉的成人世界,荒凉的心灵,荒凉着荒凉那,看得人尴尬至极。后面的征稿质量极差,有些就是三下乡流水账,不值得一看。还有那个贵州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本来以为会有用,实际上真是一言难尽。如果真的是社科专业的学生所作……不说了。总之不推荐购买。 (展开)
0 有用 呆呆 2016-11-03 12:41:40
讲了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我就是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境遇不容乐观,尤其是成人后,都有持续的影响。一时的外出挣钱是挣钱的途径,但是儿童对于父母的爱严重缺失,是不可弥补的。
0 有用 zhxing 2017-05-15 21:02:53
读些真事容易更温柔的看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