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王攸欣,男,1966年生,湖南湘乡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简历:1985-1993年在湖南师范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在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破格评为教授。200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2010年评为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
两天的功夫,论古的半本全部读毕,可以称得上精彩的授课录,尤其讲解庄子的部分。王攸欣的几个论点都值得关注:《庄子》篇名几乎都有问题,大概是纬书风格下被胡乱造出来的;郭象认为庄子入不了经,止步于子,其实就是两人思想极大的分野;《天下》极高明。作者对西方哲学的概念也化用得很好,丝毫不牵强,是真把书读透了。
纵横文史哲,既精且博
有关《齐物论》的部分很有意思。
看了一多半,实在受不了这个标题学家,还有啰哩啰嗦的文本
《红楼梦》一篇人物分析细致,可见我导细读之认真,重新定义复调性用以解读红楼梦,主要从主题的复调性和人物的复调性两方面来论述。个人认为人物的复调性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不同人物的复杂性,他们的人生选择和命运的不同构成了所谓的“复调性”。主题的复调性理解为主题的多层次,多方向性。 人物的复杂性是进一步反映主题的多样性的。 《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成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老爷型、少爷型、小姐型、丫鬟型等... 《红楼梦》一篇人物分析细致,可见我导细读之认真,重新定义复调性用以解读红楼梦,主要从主题的复调性和人物的复调性两方面来论述。个人认为人物的复调性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不同人物的复杂性,他们的人生选择和命运的不同构成了所谓的“复调性”。主题的复调性理解为主题的多层次,多方向性。 人物的复杂性是进一步反映主题的多样性的。 《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成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老爷型、少爷型、小姐型、丫鬟型等等,这种对不同人物的出色拿捏也体现出创作者曹雪芹自身人生境界的高超和心灵的丰富形态。 (展开)
> 1人在读
> 13人读过
> 167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文化文学专题十三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大甜甜~~ 2018-10-05 17:02:07
两天的功夫,论古的半本全部读毕,可以称得上精彩的授课录,尤其讲解庄子的部分。王攸欣的几个论点都值得关注:《庄子》篇名几乎都有问题,大概是纬书风格下被胡乱造出来的;郭象认为庄子入不了经,止步于子,其实就是两人思想极大的分野;《天下》极高明。作者对西方哲学的概念也化用得很好,丝毫不牵强,是真把书读透了。
3 有用 端端 2013-10-03 17:42:48
纵横文史哲,既精且博
1 有用 QY 2017-09-13 08:59:20
有关《齐物论》的部分很有意思。
0 有用 精神的角落 2019-09-19 07:43:05
看了一多半,实在受不了这个标题学家,还有啰哩啰嗦的文本
0 有用 时时勤拂拭 2019-09-17 15:48:12
《红楼梦》一篇人物分析细致,可见我导细读之认真,重新定义复调性用以解读红楼梦,主要从主题的复调性和人物的复调性两方面来论述。个人认为人物的复调性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不同人物的复杂性,他们的人生选择和命运的不同构成了所谓的“复调性”。主题的复调性理解为主题的多层次,多方向性。 人物的复杂性是进一步反映主题的多样性的。 《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成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老爷型、少爷型、小姐型、丫鬟型等... 《红楼梦》一篇人物分析细致,可见我导细读之认真,重新定义复调性用以解读红楼梦,主要从主题的复调性和人物的复调性两方面来论述。个人认为人物的复调性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不同人物的复杂性,他们的人生选择和命运的不同构成了所谓的“复调性”。主题的复调性理解为主题的多层次,多方向性。 人物的复杂性是进一步反映主题的多样性的。 《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成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老爷型、少爷型、小姐型、丫鬟型等等,这种对不同人物的出色拿捏也体现出创作者曹雪芹自身人生境界的高超和心灵的丰富形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