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公元八世纪到十五世纪,在长达七百年的统治中,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奇迹。坐落于格拉纳达城的赭城,是这一奇迹的象征。
赭(zhě)城,意即“红色的城堡”,音译为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也即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大食故宫”。赭城既是一处真实的古迹,也是一座文字之城、想象之城。从雨果、拜伦、安徒生,到莫扎特、德彪西……一代又一代作家与艺术家为它赞颂、为它叹息,他们创造了赭城不朽的形象。
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一次以赭城为终点的旅程,串起了西班牙安达露西亚平原上的三颗明珠——柯尔多巴、塞维拉、格拉纳达。这三座深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西班牙城市,好像三扇美丽的灰墁雕花的窗子,展露了一个灿烂、神秘而深邃的古老王国。
这是一次文明之旅,也是一次文学之旅。
赭城的创作者
· · · · · ·
-
田晓菲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著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获2006年度Choice优秀学术著作奖)、《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中国的行旅写作》、《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以及《秋水堂论金瓶梅》、《留白:秋水堂文化随笔》、《赭城:安达露西亚的文学之旅》、《“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等。译著包括《微虫世界:一部太平天国回忆录》(获2016年度亚洲研究协会首届“韩南翻译奖”)等。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现代中国新文学史》,合编《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年—公元900年)》并执笔其中部分章节(获2018年度Choice优秀学术著作奖)。主编《九家读杜》将于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两度担任哈佛大学东亚地域研究院主任,获哈佛大学2012年...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著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获2006年度Choice优秀学术著作奖)、《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中国的行旅写作》、《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以及《秋水堂论金瓶梅》、《留白:秋水堂文化随笔》、《赭城:安达露西亚的文学之旅》、《“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等。译著包括《微虫世界:一部太平天国回忆录》(获2016年度亚洲研究协会首届“韩南翻译奖”)等。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现代中国新文学史》,合编《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年—公元900年)》并执笔其中部分章节(获2018年度Choice优秀学术著作奖)。主编《九家读杜》将于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两度担任哈佛大学东亚地域研究院主任,获哈佛大学2012年度卡波特奖、2016年度哈佛文理研究学院门德尔松优秀导师奖、2019—2020年度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CLS) 孟旦百年中国艺术人文研究课题奖。
目录 · · · · · ·
一、启程
二、“我们搭地铁吧!”——初到马德里
三、旅途中的旅途
四、金橘与石墙
插曲之一:罗得里克的苦行
插曲之二:舒缓的宴席
五、柯尔多巴的光荣
插曲之三:灰墁雕花的爱情
插曲之四:一千零一座塔楼
塞维拉的序曲
六、塞维拉:失落的城池
插曲之五:和死亡对话
七、赭城
1 正义门 2 金庭 3 长春藤院 4 使节堂
5 狮子园 6 名臣殿 7 姊妹宫 8 王后梳妆楼
9 廊园 10 公主塔 11 最园 12 外城
插曲之六:阿尔白馨夜游
八、归途
附录一 洛尔迦《塔玛里诗集》选
附录二 弗乐明柯诗辑
附录三 “欲望的驿站”
纪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近年来,很多读者对“西方文化霸权”感到不平,但是,总是呼吁“西方文化霸权”,一方面简单化了本身即多元而复杂的所谓“西方”,一方面也抹杀了“我们”之间存在的差别,抹杀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独立与尊严;而另方面,这样的呼吁把所谓的“我们”自动摆在了弱势地位,实际上是在削弱自身的主体性,是故意忽视自身所负有的责任,忽视自身的选择和决定权;是在话语层次上,把自己置于一个弱者和被动者的地位。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当今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而这种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是人类最宝贵、最值得追求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尊敬的陛下,照您看来,谁才是天下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呢?” 他答道: “一个善良的穆斯林,娶了一个善良的穆斯林妻子,两个人不愁吃穿,他满足于她,她也满足于他;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 …… 我想到中国古时的《出壤歌》:天下大和,百姓无事,田问老父击壤而歌,观者叹息道:“大哉帝德!”老父回答:“日出而作,口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赭城"的人也喜欢 · · · · · ·
赭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赭城》:行走与追忆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8.0分 76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理想国2019年书单 (理想国imaginist)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 陆智昌设计 (Li)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文化漫笔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赭城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tempo rubato 2020-06-21 11:26:45
其实更想看到的是作者自己的文字,没想到半本都是译诗。当然也是好的,一窥安达卢西亚平原上各时期诗歌的魅力,人类的情感母题都是共通的。然,文化的陌生感挥之不去,光看本书似乎很难留下什么印象。不仅是本书了,我对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中译外文诗歌都抱有迟疑态度。
0 有用 Chat Noir 2021-04-08 20:16:57
一般。 图片印刷草率。
4 有用 鱼的九思 2020-03-12 12:34:16
非常奇怪的体例,文学性远远大于游记,我对阿拉伯人的诗实在兴趣了了,全书2/3以上的篇幅都是引用,真正“游”的部分很少,且文字也不是那么吸引,话说,作者拍照的水平真的很低。
0 有用 拖拉A梦 2020-01-17 19:57:24
喜欢游记的部分,展开谈论文学和历史时还是觉得书卷气太重,而且也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讨论和思考。
1 有用 三晳 2020-02-09 19:11:18
中世纪阿拉伯人的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