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无名高地有了名》作者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老舍的作品尤以长篇小说著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而他的中短篇小说也不乏绰约多姿、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如《断魂枪》、《上任》、《柳家大院》、《马裤先生》等篇,或深沉厚重或幽默风趣或诙谐讽刺,都写得各有特色,其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有的还胜过长篇作品。此外,老舍在剧作方面也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茶馆》、《龙须沟》等均为中国话剧的扛鼎之作。
无名高地有了名的创作者
· · · · · ·
-
老舍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老舍(1899.2.3-1966.8.24),我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 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1946 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
老舍(1899.2.3-1966.8.24),我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 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1946 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文联主席。1966年“文革”初受严重迫害后自沉于太平湖中。有《老舍全集》十九卷。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了,常班长就是这么个人:不管吃多大的苦,只要在部队里他就高兴。要是听到一个胜利的消息啊,他就能连喊几十声“够呛”。虽然他的嘴又狠又硬,他可是能团结人。他并不去拍拍这个的肩膀,或隔着老远招呼招呼那个。他的团结方法是永远以身作则。他是共产党员。苦的他吃头一份,甜的他吃末一份。谁要是夸他好,他就顶谁:“难道党员该不好吗?”可是,过一会儿,他会连说三声“够呛”;他知道自己的确是好,而且应当一天比一天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等等吧,他们还没来。”小谭还想跟班长多扯一会儿。“我丢不了我的兵!你也别丢了你的电线!”班长说的是好话,可是不大好听。 “丢了我的脑袋,也丢不了电线!”小谭也还了句硬的,颇得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无名高地有了名"的人也喜欢 · · · · · ·
无名高地有了名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一篇烂文教我好好做人!
> 更多书评 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译林出版社 (2012)5.6分 60人读过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无名高地有了名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isa_asil_f燕子 2024-01-13 22:25:45 江苏
很有时代特色的一本,《无名高地有了名》说的是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攻占“老秃山”的故事。人物还是比较鲜活的,当然宣传色彩也比较浓。但是那时代给我们的启示也还是有的,包括他们对战术的研究,警醒自己旧的经验也是需要破除的,旧有的经验有时候反而会阻碍创新和突破,成为负担。 后面几个短篇,从不同阶级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风貌。想象不出,写出《正红旗下》的老舍,也会写出无名高地。
0 有用 安之 2014-05-16 17:27:46
歌颂朝鲜战争,可是看起来苍白无力,失败。再歌颂也免不了十多年后的自杀,作者清白一生,也难免写出这样的污点作品。
0 有用 奔跑的小猪 2022-02-13 22:28:50
这读着就像是应付任务写出来的……
0 有用 DouFunao 2013-05-17 18:18:22
“好像台上表演过火的演员”
0 有用 史本纳兹 2022-10-25 16:01:54 上海
我看写得挺好,人物形象生动灵活,反映了志愿军战斗和政治工作的全貌,体现了正规化转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上浦防东山进攻战斗是入选志愿军战斗经验总结的经典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