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人以人性道德的理由来记忆。哪怕对那些与我们只有浅淡关系的人们,我们也与他们因人性道德的记忆而联系在一起。藉由人类共同创伤的记忆,各种社会群体、国族社会,有时候甚至是整个文明,不仅能够辨认出人类苦难的存在和根源,还会就此担负起一些重责大任,警惕袖手旁观的冷漠。正如英国历史 学家Ian Kershaw所说,“通往奥兹维辛的道路,为之开道的是仇恨,为之铺路的是冷漠。”对于人类共同的灾难,记忆研究最关心的不是我们愿意记忆什么,而是我们由于道德责任而应该记忆什么。我们应该记住的是那些直接毁灭共同人性的邪恶事件。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的创作者
· · · · · ·
-
徐贲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徐贲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著作包括 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 Disenchanted Democracy, 《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
目录 · · · · · ·
序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第一辑 政治和存在主义
以骄傲的反抗积极生活:阿伦特和存在主义
往事和争议:《艾克曼在耶路撒冷》
抗恶的防线:阿伦特论“思想”和“判断”
· · · · · · (更多)
序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第一辑 政治和存在主义
以骄傲的反抗积极生活:阿伦特和存在主义
往事和争议:《艾克曼在耶路撒冷》
抗恶的防线:阿伦特论“思想”和“判断”
公民政治和文学的阿伦特
公共视野中的“革命”和“政治自由”
站在极权道德废墟上的雅斯贝尔斯
世界公民和理性破碎的世界:雅斯贝尔斯的普世主义信念
存在主义在美国
干净的手和肮脏的手:存在主义政治的分歧
悲剧想象和公共政治
个人良知和公共政治:捷克现象学回顾
第二辑 记忆和见证
为黑夜作见证:维赛尔和他的《夜》
见证文学的道德意义:反叛和“后灾难”共同人性
“记忆窃贼”和见证叙事的公共意义
“罪人日记”的见证
公共传媒和创伤记忆
灾难见证和公民运动
我也会是艾克曼吗?电醒世界的社会心理实验
人性一文化一制度:文化决定论和纳粹极权
政治神学的教训:失节的施米特
施米特现象和右翼批判理论:《危险的心灵:战后欧洲思想中的施米特》
“施米特热”和国家主义
· · · · · · (收起)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试读 · · · · · ·
从人的存在价值和与之相称的、有尊严的公共生活来思考记忆,记忆就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记忆?记忆什么?以何种形式记忆?偏重什么记忆对象?如何在记忆中汲取人类共同的教训?等等。对我来说,这些问题很重要,也很迫切,因此才有了这个文集。 关心记忆的最初原因往往是个人的,关于记忆的写作也就成为一种纪念。在我这本关于记忆和见证的文...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极权统治的特征之一就是对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的政治化,从而使得政治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和厌恶的力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站在极权道德废墟上的雅斯贝尔斯 / 096 -
加缪和美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比萨特和波芙娃都更顺畅。这不是因为加缪对美国的印象特别好,而是因为他为人比较含蓄,不像另外两位那么咄咄逼人。而且,加缪的人道主义和反暴力立场也与美国知识分子反斯大林主义的立场比较一致。加缪一直有意和存在主义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不愿意让人把他当作是萨特的一个次要搭档。阿伦特在1946年11月11日给雅士伯(Karl Jaspers)的信中记录了她对加缪的印象:“他是一个你所说的来自抵抗(法西斯)的人。他绝对诚实,有政治眼光。”阿伦特觉得加缪是一个“没有‘欧洲民族主义’情绪的欧洲人,”这种人可以“四海为家”。与加缪相比之下,阿伦特觉得“萨特是一个过于典型的法国人,太文学气,可以说太有才气,太有抱负,……这种人我在战前还没见过。”阿伦特对加缪和萨特的印象与她在1946年8月17日写给雅士伯信中所说的相当一致,“加缪也许不如萨特有才气,但却重要得多,因为加缪严肃得多,也诚实得多。”菲律普斯在回忆中也提到加缪比萨特英俊,也较含蓄,乐于与人闲谈,和纽约知识分子比较谈得来。巴瑞特同样觉得加缪的政治观点透出“朴实的正派”,而且“人很谦虚,着实迷人。” 加缪到美国搭乘的也是海轮。那艘从事客货两运的奥尔贡号其实是一艘货轮,“全船的旅客都挤在一个很小的餐厅里就餐。船上的起居与艰苦的战争年代相比,没有什么改善。”四十年代的欧洲物质生活极为匮乏,与当时美国的物质丰富形成悬殊的对比。《纽约客》撰稿人利埃布林(A. J. Liebling)在加缪去世后的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加缪到纽约时“那身令人发笑的穿着,……那是一件出自一位法国裁缝的杰作,是战前甚至1926年大危机前的款式。”当时连在法国的美国大兵都觉得法国人身上老有异味,发给美军的小册子解释说,不是法国人不爱干净,实在是因为肥皂在法国是稀缺的日用物品。 当时的欧洲人很容易对美国有物质主义的印象,其实物质丰富并不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出 | 来自风花雪月 | 2025-03-27 22:39:00 | |
有出的吗 | 来自西风 | 1 回应 | 2025-03-14 15:38:42 |
看了简介就毛骨悚然的一本书 | 来自扑向剑刃的轻风 | 2012-07-22 00:37:01 | |
看了简介就毛骨悚然的一本书 | 来自扑向剑刃的轻风 | 2012-07-22 00:36:50 | |
获得书 信 的途径 | 来自equilibrium | 2010-11-30 20:15:56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一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趣味要这样炼成。 (費斯基)
- 超个人心理学读书会 (野兽爱智慧)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开卷有益——开卷八分钟@2009 (苏杉)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江凌云 2013-07-04 23:15:58
还是不太习惯西方的哲学语言 只能说顺便解了下萨特加缪哈维尔施密特
0 有用 🍎是最好的水果 2013-03-19 16:30:43
有点右
1 有用 周某人 2014-03-15 22:08:04
下笔虽是极权的纳粹德国,心理装的却是中国大陆
2 有用 Perseverance 2020-02-27 16:34:31
为苦难作见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现作见证的意愿,不仅需要见证者开口说话,而且还需要有愿意对受害者付出同情心的普遍公众和允许受害者说话的社会环境。在一个苦难见证者众多但却很少有人站出来作见证的社会里,增强“作见证”的意识便更加是培养公民人格和发挥公民作用的重要内容。有了“作见证”的意识、愿望和行动,灾难受害者(从历史灾难到大大小小社会非正义事件)才不至于只是生活在屈辱的沉默之中。
2 有用 lesleygreytear 2011-07-21 04:00:25
第一辑“政治和存在主义”从阿伦特、雅思贝尔斯、萨特、加缪到哈维尔,论述了存在主义导向下独立的个人为何及如何在人性神话被摧毁之后坚持道德并重新积极进行公共参与;极权社会中思想为人设立防线,但人必须回归到公共生活中,这行动的形式之一便是对历史的言说——第二辑“记忆和见证”列举了战后德国反思纳粹的作品、争论及理论,论述了公共传媒-创伤记忆-公民运动的关系。(ps,徐贲是不是国内施米特派的头号大敌?)在荒... 第一辑“政治和存在主义”从阿伦特、雅思贝尔斯、萨特、加缪到哈维尔,论述了存在主义导向下独立的个人为何及如何在人性神话被摧毁之后坚持道德并重新积极进行公共参与;极权社会中思想为人设立防线,但人必须回归到公共生活中,这行动的形式之一便是对历史的言说——第二辑“记忆和见证”列举了战后德国反思纳粹的作品、争论及理论,论述了公共传媒-创伤记忆-公民运动的关系。(ps,徐贲是不是国内施米特派的头号大敌?)在荒诞的经验中个人之于苦难的见证-思考-言说把人从孤独、恐惧和绝望中引领出来,为之赋予集体意义,即训练自由的人产生对自身负责的、对抗恶的价值判断。非常好的导读,阅读体验也很棒,特别是那篇关于萨特加缪在革命暴力问题上的分歧,双线叙/论,驾驭得非常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