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波兰]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Pornografia
译者: 杨德友
出版年: 2021-1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贡布罗维奇小说全集
ISBN: 978702013194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Pornografia
译者: 杨德友
出版年: 2021-1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贡布罗维奇小说全集
ISBN: 9787020131945
内容简介 · · · · · ·
《色》的情节发生在战争期间的波兰,两位年长的知识分子遇到一对少年男女,看似某种强烈的性吸引力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但实际上这对少年男女并没有感觉到这样的情感。这令两位先生失望,因为他们渴望这美好的情感成为现实,迸发青春的诗意,所以尝试唤醒少年男女,让他们彼此相爱。这两位先生着魔于青春之美,不惜一切代价深入窥探,与少年接近,并计划以共同完成的罪孽使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于是他们谋划了一场谋杀行动。
色的创作者
· · · · · ·
-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Witold Gombrowicz, 1904-1969),波兰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被米兰•昆德拉誉为“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卡夫卡、穆齐尔、布鲁赫并称为“中欧四杰”。
贡布罗维奇出生于波兰,曾在华沙大学学习法学,后赴法国深造两年。1939年横渡大西洋到阿根廷后,适逢二战爆发,滞留南美达二十四年之久。1963年获得福特基金会全年奖金,在柏林逗留。1964年,他到法国南部的旺斯定居,1967年获得国际文学奖。1969年7月24日,贡布罗维奇在旺斯辞世。贡布罗维奇用母语写作,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由于他不接受二战后的政治体系,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得在波兰出版,直到1986年,波兰才出版了他的全集。
丛书信息
· · · · · ·
贡布罗维奇小说全集(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费尔迪杜凯》《巴卡卡伊大街》《宇宙》《着魔》《横渡大西洋》
。
喜欢读"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色"的人也喜欢 · · · · · ·
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贡布罗维奇:一生都处在逐欲求欢的叛逆期
流亡在圈子之外 1939年,贡布罗维奇应邀至布宜诺斯艾利斯,却恰逢二战爆发,结果他在阿根廷滞留了24年。流亡的他始终处于孤绝的状态,丝毫没有融入当地的波兰圈子,他甚至以一本《横渡大西洋》讽刺了波兰人社区的可笑之处,这使他与当地的侨民圈子彻底决裂了。 而他也从未进...
(展开)


暮气沉沉的欧洲对青春的迷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我认识到贡布罗维奇及其作品,像很多读者那样,从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种草,忘记昆德拉如何评论他,但我的感觉似乎是与卡夫卡构建的“我”、或者说“K”——这样幽灵般的叙述者相似的,能想象到这么一位叙述者:他处在压抑落败的欧洲,总在战争前夕阴云中的担惊受怕或在战... (展开)
关于色的删减内容补充
现在说一说横渡大西洋后的事吧。 和歌山前往四国的轮渡,我登船,午后。一眼便认出一位病怏怏的年轻人…伴随着酸味,是知识分子的特质…航行有了酸味,成了知识分子特质的航行?我不由得警惕。天气晴朗,淡蓝色。船舱点着灯,细纹地板。阳光穿过舷窗,和人造光在地上交媾,浓重...
(展开)

暴力与情色交织下的哲学小说
作为一本小说,几乎所有人的都认为很难为其写出梗概。米哈乌·格沃文斯基在书后的评论中提出弗雷德里克是尼采在小说中的化身,确实,这个无神论者近乎疯狂的行为若带着这样的观点反而可以理解了。很多评论家认为弗雷德里克是窥阴癖者,是狂人,但作者本人却说“这本小说的主角...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7.8分 522人读过
-
Grove Press (200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Grove Press (201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购物车 (cruyff)
- 东欧文学译介(2017——) (宝王白奖评委)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 (金镀我(已黑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Persona 2022-09-05 22:06:10 黑龙江
中间一度变得非常有趣,然后就又不知道在写什么了
0 有用 最后一代 2024-04-22 16:07:36 广东
抛弃线性叙述,凭借意识流知觉和人物关系张力展开的的实验性小说。故事本身简单得令人发指地单薄:两个男人坚定认为一对少男少女之间充满性张力,于是费尽心思撮合男女,处心积虑拆散少女和未婚夫的故事,甚至创造谋杀事件团结二人的故事——读到一半惊觉,这个故事我课太熟了:这不就是(一厢情愿的)CP粉磕西皮纪实文学吗.....
0 有用 Fei.Y 2021-09-19 16:08:30
从《费尔迪杜凯》到《宇宙》之前的中转站,深度胜前者,色彩胜后者。
1 有用 稀奇巴拉滴 2022-08-07 10:23:02
处于不适合读这本书的时期,没有共鸣就无法理解作者的言下之意。对于一个16岁的少年,他极力证明自己是个成人,而在成人的世界中又显得那么幼稚。大量成人面对臆想少年的心理描写,这部分很精彩。特别是老人感到少年的勾引,其实可能带走嘲弄与冒犯。而即使如此理智,可面对青春不再,与青春直面交集的机会,所有的理智还是沦丧了。但,整篇又说了什么呢?看不懂。真心羡慕打出4分且短评的选手。那些无关文本的情感式表达。他们... 处于不适合读这本书的时期,没有共鸣就无法理解作者的言下之意。对于一个16岁的少年,他极力证明自己是个成人,而在成人的世界中又显得那么幼稚。大量成人面对臆想少年的心理描写,这部分很精彩。特别是老人感到少年的勾引,其实可能带走嘲弄与冒犯。而即使如此理智,可面对青春不再,与青春直面交集的机会,所有的理智还是沦丧了。但,整篇又说了什么呢?看不懂。真心羡慕打出4分且短评的选手。那些无关文本的情感式表达。他们肯定dddd。哈哈哈哈,不过,喜欢情绪共鸣而理解作者隐喻的读者,非常适合体验几次。哦,不得不提作者把微观的个体的人放置到浩瀚宇宙中,并悬浮在那里,那段描写是yyds 的~ (展开)
0 有用 J26_8 2023-04-20 12:20:06 上海
有点诡谲的风格啊 思考宇宙一片黑暗 我们是一点的那一段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