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独家所有。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本书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西南联大行思录的创作者
· · · · · ·
-
张曼菱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张曼菱,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赴盈江县平原区插队务农,后历任昆明医学院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员,天津作家协会理事,海南作家协会理事,海南曼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职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1 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目录 · · · · · ·
序:从传说到寻觅
第一章南迁
第二章山城第三章弦诵:教授“立”校
第四章弦诵:“无为而治”
第五章从军
第六章学潮
第七章北归
第八章两岸
附录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任继愈)
西南联大课余学术报告会(任继愈)
后记:一本“活书”
· · · · · · (收起)
第一章南迁
第二章山城第三章弦诵:教授“立”校
第四章弦诵:“无为而治”
第五章从军
第六章学潮
第七章北归
第八章两岸
附录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任继愈)
西南联大课余学术报告会(任继愈)
后记:一本“活书”
· · · · · · (收起)
喜欢读"西南联大行思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西南联大行思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 北大回忆 7.8
-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9.0
- 西潮 8.4
- 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 7.3
- 大师远去·壹 5.6
- 我与西南联大 8.2
-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9.1
- 发现李庄 8.1
-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8.5
西南联大行思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4 条 )
张曼菱算是代表了中国人文教育的失败
这本书最大的毛病,或者说在我读来最膈应的点,就是过于美化过去,过于美化民国,有一种近乎刻舟求剑的偏执。联大固然了不起,但比如用联大女性的独立自主来贬低今日的女性,或者用联大教育的自由民主来贬低今日的教育,实在是太片面和武断了。联大的女性能在多大意义上代表上...
(展开)
> 更多书评 64篇
论坛 · · · · · ·
本书24页南开校耻日描述没有详细介绍 | 来自小丁 | 2018-02-24 22:56:1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8.2分 23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有关西南联大 (两块钱)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有兴趣读的书10 (乡愁)
- kindle 2 (甜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南联大行思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Bona 2015-12-12 16:05:44
有点刷新价值观的书。爱国,做学问,严谨,书里透露着这些东西。沉下心去做,物质不是我们追求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一批人,心系家国天下,硬硬的情怀放在胸口,时不时警醒着想要懈怠当下的自己。
2 有用 Fred001 2015-09-26 20:41:49
史料性质居多
4 有用 布丁 2016-10-04 18:56:19
缘起于白岩松说“看这本书中感动震撼不能自已,因而找到了读书的意义”,但或许很久以前就因为爸爸的经历所以结缘了。这是我父亲的学校,是我的母校,不管我会不会去,我都是它的种子,是这样想着的。真正看的时候却真的被他们的精神感动,其实感动这个词太沉重我不喜欢,更多地是感受到了他们的那种追求,那种独属于知识分子的生活情趣,更多地是换一个角度感受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我向往的那种学习应该是怎么样的。朱自清的... 缘起于白岩松说“看这本书中感动震撼不能自已,因而找到了读书的意义”,但或许很久以前就因为爸爸的经历所以结缘了。这是我父亲的学校,是我的母校,不管我会不会去,我都是它的种子,是这样想着的。真正看的时候却真的被他们的精神感动,其实感动这个词太沉重我不喜欢,更多地是感受到了他们的那种追求,那种独属于知识分子的生活情趣,更多地是换一个角度感受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我向往的那种学习应该是怎么样的。朱自清的“弦歌不辍”,造冰来卖被迫害还不说话的董树森,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互相辩论,自称真正是在辩论中学到了大多数知识的杨振宁那三剑客,杨振宁的身世和父亲的嘱托,一起南渡的父女,学术登峰造极却还在南渡过程中帮大家奔波于订票这些细枝末节的教授。最喜欢的部分是茶馆,是云南的花香,是跑警报和恋情。这本书让学习更美好。 (展开)
4 有用 东禾呢 2018-02-05 13:15:02
宁鸣而亡,不默而生
25 有用 Leo2375 2016-10-01 21:59:39
历史与人物应当被铭记,整理记忆的工作也应当受到尊敬。但书中字里行间的情绪宣泄太过分明,一些地方读来甚是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