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文化史。“认识自我”这句格言,最早出现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启蒙,直到2000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进程。西方人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样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在本书中,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罗西里尼探索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她以横跨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方法,引用大量艺术品,向大众讲解了自我与艺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讲述西方人“认识自我”的历程。
编辑推荐:
★哥大艺术史权威学者沉淀多年,写给大众读者的文化史入门力作,简体版首度引进。西方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最重要,不听劝,不信权威?本书用心理分析法来为你呈现。
★上溯3000年欧洲古代史,小到一个人、一群人,大到欧洲五大明时代的国家、民族对自我的心理认知,怎样凝结成无数精美的建筑、绘画、文...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文化史。“认识自我”这句格言,最早出现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启蒙,直到2000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进程。西方人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样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在本书中,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罗西里尼探索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她以横跨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方法,引用大量艺术品,向大众讲解了自我与艺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讲述西方人“认识自我”的历程。
编辑推荐:
★哥大艺术史权威学者沉淀多年,写给大众读者的文化史入门力作,简体版首度引进。西方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最重要,不听劝,不信权威?本书用心理分析法来为你呈现。
★上溯3000年欧洲古代史,小到一个人、一群人,大到欧洲五大明时代的国家、民族对自我的心理认知,怎样凝结成无数精美的建筑、绘画、文学、哲学和影响至今的政体?
★为什么荷马史诗的主题是男人的自我成长?为何《神曲》出自但丁的狂妄自大?罗马共和国的雕像体现了什么政治思想?为何米开朗基罗死之前会把年轻的自己放在《创世》的画面角落?
★《科克斯评论》2018年度好书 /《书单》《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期刊》星级推荐,美亚读者一致好评,打出4.5星。
作者简介 · · · · · ·
英格丽·罗西里尼 (Ingrid Rossellini),哥伦比亚大学文艺复兴史专家,生于艺术世家,是好莱坞女星英格丽·褒曼和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长女,对西方古典文化浸染多年。她在哥大取得意大利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哥大、纽约大学、哈佛、普林斯顿等高校任教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古希腊
城邦的诞生
两种城邦文化:斯巴达与雅典
理性、荒谬与自大的危机
赫西俄德和世界的起源
英雄理想
希腊艺术:理性与激情
从神话到哲学的发展
毕达哥拉斯:神圣理性与灵魂不灭 理性的西方与“不理性的东方”
古典时期的辉煌与矛盾
戏剧、修辞学、哲学的成就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
第二部分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与神话
奥古斯都和罗马帝国:权力与政治大戏
奥古斯都的继任者
帝国的衰落
圣奥古斯丁的双城
第三部分 中世纪早期
理性的消亡
艺术的象征话语
一种新词汇的诞生
拉丁化的西罗马与希腊化的东罗马
修道院的发展
从反传统运动到拜占庭艺术的辉煌
查理曼大帝和欧洲封建主义
第四部分 中世纪晚期
举步维艰的势力平衡
城市和大学:新文化时代的开端
II新的情感激发新的艺术
教皇和皇帝的战争
财富与权力,贫穷与谦卑
人的价值复兴
文化日渐世俗化
集大成者但丁与《神曲》
第五部分 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的城邦
彼得拉克的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政治与艺术
辉煌之城佛罗伦萨
伟大的洛伦佐及其宫廷
幻想破灭与犬儒云集
罗马文艺复兴:荣耀,或者一团乱麻
新教改革与罗马大劫掠
米开朗琪罗与《最后的审判》
结 语
致 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些学者警告我们,不要把早期基督教的表现视为幼稚:他们说,如果那些视觉上的见证显得谦卑而朴实,那并不是因为基督教艺术家无能和缺乏经验,而是因为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了简单。 因为基督教艺术家想要解决精神的优越现实,他们故意避开自然主义的相似性,追求一种隐晦的叙事,这种叙事的意思是,尽管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但人们相信,它仍然超出了所描述事物的正规外观。我们在地下墓穴中看到的极其简单却意义重大的图像,表明了这种优先顺序的转变。为了刺激观众的创造性想象力,他们策略性地采用了粗糙且通常笨拙的图像,而不是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现实的、美学上令人愉悦的描绘,这些描绘可能会危险地将眼睛困在外部和表面。图像越是显得稀疏和不完整,就越是被要求寻找一种比眼前所见更深的意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艺术的象征话语 -
……这本书描述了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关键时刻,强调了对于“自我”的不同定义,是如何促成价值观和理想的创造的,而这些价值观和理想,几个世纪以来塑造并推动了人们的选择和行动,乃至社会的构成。……我之所以选择这种特殊视角,是受到了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福斯特尔·德·库朗日的启发,他认为,如果没有对人类性格的本质和发展给予同等重视,那么单单回顾事实不足以充分地看待历史。这个观点告诉我:历史是一幅复杂的挂毯,由事实编织而成,也由我们人类强加于这些事实上的叙述编织而成,用来尝试理解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经历的现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 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认识自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认识自我"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口袋博物馆 9.1
-
-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8.4
-
- 生命的燃点 7.2
-
- 世界是如何思考的 8.1
-
- 爱问百科:人类艺术简史 7.1
-
- 图解西方艺术史:20世纪当代艺术 8.8
-
-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上下) 9.0
-
- 花鸟风月日本史 7.4
-
- 发明人类 9.3
-
- 事实与虚构 7.4
认识自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了解西方文明演进史很好的入门级读物

认识自我--关于过去,合乎未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看到书皮,自以为是一本心理学的书,里面一定有指导我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葵花宝典”。 可是我错了,翻看本书的第一部分,就觉得书名是不是起错了,这哪是认识自我,分明是将希腊神话进行了异常概括性的综述,书中使用了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普及着关于希... (展开)
认识自我——从历史的前辈中,探索自我

在迈向未来之前,先退回过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认识自我》,只看书名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当我翻开第一页看到那副著名的《大卫》雕像图时,我想我可能猜错了,这其实是一本艺术鉴赏类的书?而当我翻到引言,看到的第一句:“你是谁?”时,我又怀疑了,这或许是一本哲学方面的书? 直到我看到:“了解我... (展开)
《认识自我》:展望历史,寻找自我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Doubleday (2018)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豆瓣读书非虚构首页推荐自选 (天雨流芳)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 总有那么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送你到这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40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认识自我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小冒力 2020-12-17 13:58:50
对于我这种西方文化小白来说,这本书还挺适合我的,提供了艺术史,西方文明,哲学等方面的启蒙。
1 有用 铁柱丽叶 2022-04-03 04:12:40
命题过于庞大却讲解得不怎么精细,而且还有哲学讲解的错误,不禁让我怀疑作者的真实水平。当个乐呵看,部分内容值得学习,就当尝鲜好了。要了解历史、理解历史的话我还是得去把Geschichte des Westens读完UwU
0 有用 Licht 2022-02-21 00:29:35
从神话到人,到从人中抽象出理想的完美样态以期定格上升,到夸耀自己或政治宣传,到以一种非直观的模糊的朦胧的非人视角的创作对象,最终在政治的多方角力中酝酿出寻回失落的人的视角的某种“重生”。说是艺术史,主要集中在视觉的美术创作,却涉及更多的关于此呈现背后的政治及思想状态的源流;讨论“自我”的历史,却好像多次在迷雾中偏航直到重生的时刻来临又在结语重提关于“我”的观念。“人生是一门关于谦卑的冗长课程”,关... 从神话到人,到从人中抽象出理想的完美样态以期定格上升,到夸耀自己或政治宣传,到以一种非直观的模糊的朦胧的非人视角的创作对象,最终在政治的多方角力中酝酿出寻回失落的人的视角的某种“重生”。说是艺术史,主要集中在视觉的美术创作,却涉及更多的关于此呈现背后的政治及思想状态的源流;讨论“自我”的历史,却好像多次在迷雾中偏航直到重生的时刻来临又在结语重提关于“我”的观念。“人生是一门关于谦卑的冗长课程”,关于“自我”的节制对于“自我”或许亦举足轻重。另,提到节制,后两章的编校错漏实在不加节制。 (展开)
0 有用 德川咪咪 2022-10-20 00:13:42 北京
后面比前面好,希腊和罗马这两章写得很一般,感觉作者对基督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更熟。整体来说看着很快乐,文笔柔美的哲学艺术简史,除了知识外,还提供了审美上的享受。
1 有用 阳极-半导体 2020-12-19 16:01:49
野心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