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漫长革命
一、再生与毁灭之地:上海的殖民经验与空间生产
——纪念上海开埠160 周年(1843—2003) 3
二、1916 年:民国危机与五四新文化的展开
——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90 周年(1919—2009) 24
三、幻灯片·翻译官·主体性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 周年(1881—2011) 38
四、消失的“红墨水”
——以“电视剧”为“方法” 63
五、中国大学的自我主张
——纪念高考恢复30 周年(1977—2007) 71
第二辑 短暂年代
六、“读什么”与“怎么读”
——纪念“新时期文学30 年”和“当代文学60 年” 89
七、“前三年”与“后三年”
——“重返80 年代”的另一种方式 108
目录
八、预言与危机:重返“人文精神讨论” 121
九、“短暂的90 年代”与当代文化研究的使命 138
第三辑 自东徂西
十、文学与侵略战争
——也谈“竹内好悖论” 147
十一、革命、传统与中国的“现代”
——沟口雄三的思想遗产 159
十二、如何重新规划普遍性?
——柄谷行人《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的与“独特普遍
性”的构想 166
十三、何种幸福,怎样完美?
——《窄门》的难题与启示 201
十四、“机器论”、资本的限制与“列宁主义”的复归 210
· · · · · · (
收起)
0 有用 沙漠中的常春藤 2021-11-28 13:51:52
第二辑不错
0 有用 Lincredible#0 2019-06-01 15:17:49
普遍和特殊、文化和政治的辩证法玩的炉火纯青,别的就略显乏善可陈了。往往是问题最明显的时候,找到viable的解决方案越难。重温八十年代内部的复杂性还是重要的,虽然文化热到底有多热还需要更多社会史的研究才能验证—不过热到捧起了当代中国学术的大佬还是没什么问题。
0 有用 凌云一寸心 2020-12-31 13:34:51
第三辑最好看。因为读了那篇《“机器论”、资本的限制和“列宁主义”的复归》,买了这本集子。
0 有用 the Wor(l)d 2019-05-11 20:39:46
第三辑
0 有用 齐英寸 2020-12-04 21:21:03
可以打三星半吗,论文合集,对历史事件和节点感兴趣的,单一章节看看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