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关于稳定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我们要准确地来判断中国发生的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性质,准确地来判断社会发生大的危机的可能性。既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特别不要宁左勿右。在这个前提下,用充分的自信来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时代。
我们应当认识到,基于利益的冲突是理性的冲突,是可以用谈判、妥协、讨价还价的方式解决的。我们的任务不是消灭这种现象,而是要为这种现象的发生设立规则,要为这种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化的方法。好的制度不是消灭冲突,而是能够容纳冲突和用制度化的方式解决冲突。
尽管我们目前的经济问题是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起的,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与其说与美国今天的问题相近,不如说与历史上那些传统经济危机引发的问题更相近,或者说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美国所面对的问题更相近。
重建社会的创作者
· · · · · ·
-
孙立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孙立平,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留校任教于社会学系。现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现代化、社会结构变迁、转型社会学的研究。学术成果颇丰,出版专著(含合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主要著作有:《社会现代化》、《走向现代之路》、《发展的反省与探索》、《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农村——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社区建设研究》、《中国农村基层组建设与农村社会保持续发》等。他纵横穿梭于社会和经济两个领域,被很多中国的经济学家称为“最懂经济的社会学家”。
目录 · · · · · ·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
金融危机的逻辑及其社会后果
以重建社会来再造经济
普通人生活中的大萧条——重读《光荣与梦想》(1)
谁种下了祸根?——重读《光荣与梦想》(2)
以重建社会来再造经济——重读《光荣与梦想》(3)
在改革与法西斯主义之间——重读《光荣与梦想》(4)
穿透暗箱 走向透明
暗箱操作——中国之癌(上)
暗箱操作——中国之癌(下)
暗箱操作的制度空间
过度保密与权力运作神秘化
阳光如何穿透暗箱
监督的基础是什么?
真的透明产生于多次互动
红钻帝国事件与谣言敏感症
结构优化与社会和谐
结构优化与社会和谐(上)——堪忧的中产阶层
结构优化与社会和谐(中)——保护下层生存的社会生态
结构优化与社会和谐(下)——保护和扩展社会流动的渠道
跨越不平等的沟壑
从精英联盟到赢者通吃
谁的社会?谁的市民社会?
在断裂的夹缝中
农民工:从第一代到第二代
产业工人化与市民化
架设沟通断裂的桥梁
法律剪刀差?
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法律、力量与正义
底层的生存生态
黑窑奴工与底层的生存生态
生存生态恶化与底层沦陷
我们如何容忍了罪恶?
信息是如何被屏蔽的
基层政治的溃败
腐败表明的是基础秩序的瓦解
腐败使我们失去了什么?
腐败的力量
行业腐败是腐败扩散的一部分
事情确实并不复杂
生活细节反腐与基础制度建设
势利在损害政府的公正性
和谐社会与政府超越性
势利在损害政府的公正性
权利平等与社会底线
放下虚荣海阔天空
中国社会结构
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特征与原因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融入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
在代际传递中实现城市融入
职业教育与城市融入的阶梯
其他
灵活性与僵硬性的两难困境
职场压力从何来?
两种常识两种逻辑
何时接轨何种国情?
马路上的利益与政治
· · · · · · (收起)
"重建社会"试读 · · · · · ·
——孙立平访谈录 南方周末记者 陈敏 走出传统的稳定观 南方周末:明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最近###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坚定推进体制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但许多人似乎都有一个感觉,尽管社会上对改革有着热切的期望,现实对改革也有迫切的需求,但近些年改革的步子似乎不大,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 孙立平:应当说,在过去若干年中,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有实质性的推进的...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是非,伦理,价值等等,往往是要以尊严作为支撑的。但在匮乏的资源和局促的生活空间中,尊严得不到维护的时候,沦陷甚至堕落的过程也就悄悄开始了,因为没有尊严,也就意味着堕落没有了代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3页 -
在自主的灵活性和僵硬的统一性之间,人们为了确保最低限度的公平,宁可选择带有弊端的、僵硬的统一性。其结果,是我们这个社会很难获得为更有效率的目标而需要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这样实际上大大缩小了我们的选择空间,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不但不能选择最优,而且也不能选择次优,能选择的只是次劣。 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社会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公共生活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是需要由一系列的机制来保护的。其中的机制之一,就是社会生活的底线,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重建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重建社会》中的零碎概念

病入膏肓时的几味药引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对稳定压倒一切的社会学思考 | 来自静水深流 | 2009-09-14 12:44:16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罗辑思维》第一季推荐书籍 (郭誉峰)
- 优酷 罗辑思维 2013(第一季) 介绍的书籍 (IVAN)
- 罗辑思维推荐书单第一季 (團團是個團|囧囧是個囧。)
- moon's 2009-2011 全新阅读 (Moon)
- 2011-2014 社会学类书籍 (IV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2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重建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曾于里 2014-05-07 10:41:52
标记出来,推荐大家读一下。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几大问题,暗箱操作、社会阶层板结化、底层的沦落等,这些写得很棒、通俗易懂且有见地,但后四章太弱了。
0 有用 发条君 2013-04-03 20:03:53
常识
0 有用 在路上 2011-12-08 14:47:16
在中国,重建社会应该放在“断裂社会”的现状下思考,从国家或政府角度,其是否能够超越于各种社会势力集团;从社会的角度,社会各个部分发展极为不平衡,内部存在复杂的结构,上层精英与国家的联盟使得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失效;中产阶层,从下成为仇富心理的替罪羊,从上成为权贵资本掠夺的对象,不能发挥社会调节器的作用;底层社会被排挤在国家话语体系外,呈现出非法的并且不断恶化的生存生态。
0 有用 Paris Hong 2010-01-01 21:13:16
用好的制度容纳和解决转型期的利益冲突与矛盾。
0 有用 残罅 2015-06-27 17:30:05
孙立平的文章更像公共写作,浅显易懂。看这书仿佛回到大学年代。似乎他更擅长于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