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怀疑:一则寓言》约翰·尚利
《怀疑》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六四年一座位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圣尼古拉天主教堂及学校。校长阿洛西斯修女怀疑校内唯一的黑人学生正受到任课教师弗林神父的性侵犯,便使尽一切手段追查和指控弗林神……此剧中,尚利把宗教神学深深地融入了人性之中。怀疑与信仰体现在阿洛西斯修女分裂的内心深处。该剧的戏剧张力与魅力恰恰在它的两难困境:渴望安宁的信仰和怀疑现实的不定,深刻地表现了人类真实的体验。
《安娜在热带》尼洛·克鲁斯
全剧围绕着伊波城一家生产弗罗代尔西罗牌雪茄的家庭烟厂的古巴移民的故事展开,厂主桑提亚戈和他的妻子奥菲莉娅俩人都善良热情、热爱生活与传统。他俩结婚多年,虽时常争吵,但恩爱至深。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有着自身的困扰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随着朗读人胡安的到来,一场风波也出现了。当胡安给烟厂工人们朗读托尔斯泰的爱情悲剧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怀疑:一则寓言》约翰·尚利
《怀疑》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六四年一座位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圣尼古拉天主教堂及学校。校长阿洛西斯修女怀疑校内唯一的黑人学生正受到任课教师弗林神父的性侵犯,便使尽一切手段追查和指控弗林神……此剧中,尚利把宗教神学深深地融入了人性之中。怀疑与信仰体现在阿洛西斯修女分裂的内心深处。该剧的戏剧张力与魅力恰恰在它的两难困境:渴望安宁的信仰和怀疑现实的不定,深刻地表现了人类真实的体验。
《安娜在热带》尼洛·克鲁斯
全剧围绕着伊波城一家生产弗罗代尔西罗牌雪茄的家庭烟厂的古巴移民的故事展开,厂主桑提亚戈和他的妻子奥菲莉娅俩人都善良热情、热爱生活与传统。他俩结婚多年,虽时常争吵,但恩爱至深。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有着自身的困扰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随着朗读人胡安的到来,一场风波也出现了。当胡安给烟厂工人们朗读托尔斯泰的爱情悲剧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时,剧中的矛盾激化;小说中的人物开始渗透剧中人们的生活……
《求证》戴维·奥本
《求证》以严谨的写实手法展示了美国天才数学家父女二人的困境与命运。剧中的女主角凯瑟琳的父亲,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数学教授、天才数学家罗伯特患了精神分裂症。继承了父亲数学天赋的凯瑟琳五年来牺牲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在家照看生病的父亲直到他去世。故事的场景从她父亲葬礼的前夜,也是她二十五岁生日的那天开始。父亲亡灵的再现、她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绪、罗伯特的学生哈尔在导师书房里的发现、远在纽约的姐姐克莱拉的到来、随后与哈尔的一段迸发的恋情、一本神秘的笔记及一项世界数学难题求证的归属将剧中的人们置于矛盾与冲突之中。凯瑟琳究竟继承了父亲的多少遗传?是数学天分呢?还是精神分裂?
怀疑的创作者
· · · · · ·
-
胡开奇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尚利,1950年10月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他童年与少年时代都是在布朗克斯天主教教会学校中度过,后入伍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纽约大学戏剧教育专业毕业。他是位多产的剧作家,其中《迷情》获1987年奥斯卡电影最佳编剧奖和美国作家协会奖,《五个角落》获巴塞罗那电影节最佳电影编剧奖。他写的电视剧《离开巴格达的生活》(2002)获该年度电视艾美奖。
尼洛·克鲁斯,1961年出生于古巴的马坦萨斯,1970年移民美国迈阿密“小哈瓦那”区,八十年代初投身于戏剧事业,开始戏剧表演与导演的艺术实践。除了《安娜在热带》获普里策戏剧奖等三项大奖之外,他的《波里纳夜车》曾获W. 奥顿·琼斯奖,《两姐妹与钢琴》获肯尼迪中心基金会的美国新剧奖。
戴维·奥本,1996年出生在芝加哥,在阿肯色州与俄亥俄州长大。芝大毕业后,他获得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创作基金,到洛杉矶从事电影剧...
约翰·尚利,1950年10月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他童年与少年时代都是在布朗克斯天主教教会学校中度过,后入伍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纽约大学戏剧教育专业毕业。他是位多产的剧作家,其中《迷情》获1987年奥斯卡电影最佳编剧奖和美国作家协会奖,《五个角落》获巴塞罗那电影节最佳电影编剧奖。他写的电视剧《离开巴格达的生活》(2002)获该年度电视艾美奖。
尼洛·克鲁斯,1961年出生于古巴的马坦萨斯,1970年移民美国迈阿密“小哈瓦那”区,八十年代初投身于戏剧事业,开始戏剧表演与导演的艺术实践。除了《安娜在热带》获普里策戏剧奖等三项大奖之外,他的《波里纳夜车》曾获W. 奥顿·琼斯奖,《两姐妹与钢琴》获肯尼迪中心基金会的美国新剧奖。
戴维·奥本,1996年出生在芝加哥,在阿肯色州与俄亥俄州长大。芝大毕业后,他获得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创作基金,到洛杉矶从事电影剧本的写作。后考入纽约朱利亚艺术学院编剧专业,师从玛莎·诺曼和克里斯杜-让,学习期间荣获了古根海姆奖学金级海伦·梅里尔剧作奖。1997年他的剧作《摩天大厦》在格林威治剧场上演。后在伦敦开始《求证》的创作。
胡开奇,戏剧翻译家、旅美学者、上海戏剧学院访问教授、中国国家话剧院英美戏剧顾问。另有著作和译作《话剧:一九八四/动物庄园》、《萨拉·凯恩戏剧集》、《迈克·弗雷恩戏剧集》、《枕头人:英国当代名剧集》、《山羊》、《红色》、《屠神》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弗林:一个妇人正对她朋友说一个她不甚了解的男人的流言飞语——我知道你们当中不会有人这样做。那天夜里她做了个梦。一只巨大的手出现在她的头顶,并指着她。她立刻被一阵负罪感压倒。第二天她去教堂忏悔。接待她的是教区的老主持,奥鲁克神父。她对他说了一切。“说闲话是罪过吗?”她问老人, “是上帝的手指着我吗?我应该向你祈求赦免吗?神父,告诉我,我做了错事吗?”(爱尔兰人土语)“是的,你这个无知、缺乏教养的女人!你无中生有地中伤你的邻居,你随意诋毁他的名誉,你应当为此羞愧痛心。”于是,那妇人说她悔过了并请求宽恕。“没那么快!”奥鲁克说,“我要你回家,把一个枕头搬到你的屋顶上,用刀把枕头割开,然后回来见我!”那妇人便回到家里,从床上拿了一个枕头,从抽屉里取了一把刀。接着她沿着防火梯爬到屋顶,用刀戳穿了枕头。然后,她遵照老人的话回到教堂。“你用刀割开了枕头吗?”他问道。“割了,神父。”“那么,结果如何?”“羽毛。”她说。“羽毛?”他问。“羽毛飘向四处,神父!”“现在,我要你回去把随风走的每一片羽毛捡回来。”“可那是办不到的呀!”她说,“我不知道它们飘在哪里。风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这就是流言飞语!”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阿门。 (查看原文) -
穆勒:那就算了。是你通得别人不得不大声说出这些事情,这本来就是猜测,你完全可以不理睬。我认为是这样。我儿子到这学校来是因为在公立学校里他们要杀了他。我们很幸运能让他进这个学校读完最一年。很好。他父亲不喜欢他。来到这儿,同学不喜欢他。只有一个男人对他好。这位神父。他向我儿子伸出了手。这男人有没有目的呢?有的。所有人都有他们的目的,你也有你的目的。但我会问这男人为什么善待我儿子吗?不会。我不在乎目的我儿子需要一个人关心他、鼓励他、指点他,谢谢上帝。这个有知识的善良人不过就是想做这一点在罢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怀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怀疑"的人也喜欢 · · · · · ·
怀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剧场和戏”丛书序—为什么读剧本?

打破偏见——读《求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王栩 (作品:《求证》,[美]戴维·奥本 著,胡开奇 译,收录于《怀疑:普利策奖戏剧集》,新星出版社,2011年3月) 数学家罗伯特跟其他的科学家不同。他不像他的学生、年轻的数学家哈尔那样把探索科学的热情和对待生活的激情有机统一在好奇心的驱动里,在大学教课之余,将持久... (展开)
在自由思考中成长——读《怀疑:一则寓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王栩 (作品:《怀疑:一则寓言》,[美]约翰·尚利 著,胡开奇 译,收录于《怀疑:普利策奖戏剧集》,新星出版社,2011年3月) 弗林神父布道时,言辞恳切的论说了如何面对迷茫,进而引出了“怀疑和坚信同样有着强大持久的凝聚力”这一真诚的信念。它足以鼓动人心,激荡意志。然... (展开)
优雅的怀念——读《安娜在热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王栩 (作品:《安娜在热带》,[美]尼洛·克鲁斯 著,胡开奇 译,收录于《怀疑:普利策奖戏剧集》,新星出版社,2011年3月) 当枪声的回响散去,朗读人胡安的死象征了一个时代已走到了尽头。传统就此终结,宁静、祥和的日子不再重现,只剩下压抑的令人喘不过气的沉默主宰着一切... (展开)>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商务印书馆 (2018)9.0分 10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1年5.1~6.3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三辉图书历年出版全目录 (三辉君)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三辉图书2011 (Nejm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怀疑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西垚 2020-04-15 12:21:49
《怀疑》与《安娜在热带》是两篇关于秩序幻境的寓言:前者是信仰地震,上帝的子民必须接受学会在上帝不存在的世界里生活;后者则是文学腐蚀掉日常的外壳,侵入生命唤醒欲望。两者都是对生活秩序的毁坏与重建,经典主题。我更喜欢第三篇《求证》,很适合拍成电影,7.5分左右的。
0 有用 李可笑 2015-07-15 08:41:01
刚才看了尼洛•克鲁斯的《安娜在热带》,这是一部蕴有粗野诗意的戏剧——结构以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纲,情境发展契合断章取义的精神:梦幻、狂热,并且追忆了已然逝去的二十年代。 ——大工厂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业:一个传统消亡了,契诃夫死了。 我惊叹于上世纪以前南美雪茄厂的情怀:他们雇佣说书人来朗读经典文学,而不要冰凉金属的噪音——那个时候的劳动者似乎很快乐:那是一种只在想象中的、天真的快乐……
0 有用 闲人 2011-03-19 15:41:44
虽然还没出但是看过其中俩剧本 怀疑和求证 怀疑还看过电影和话剧 近年来相当难得一见的好剧
0 有用 shimmer炸牡蛎 2011-04-23 18:30:58
下周去话剧中心看 很期待
1 有用 北楼鬼 2015-04-22 23:58:33
三个剧本让我对美国话剧有了新鲜的体验~哲理剧《怀疑》紧凑精悍似一把匕首;《安娜在热带》,出于对安娜卡列宁娜的喜爱和迈阿密对古巴移民的印象,失落的雪茄手工传统和工厂里的小说朗读人,人物和小说的互动等等都让我兴致盎然,唯独不喜欢结局的突兀;稳健的《求证》,天才与疯癫的话题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