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灾难,是人类社会省察自身的残酷机会
在联结的世界里,没有一个国家是座孤岛
观察灾难中日本的临界状态 ;从冲绳出发,透视东亚
——————
【编辑推荐】
★ 享誉东亚的“坡州奖”得主孙歌教授长期关注中日问题,本书是她对冲绳的多年思考笔记,首次结集成书。
★记录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日本社会 的心 理样貌。从政府的试图建立新秩序,民众为了回归常态生活的自我麻痹,到日本知识人的短暂“失语”,作者抓住危机的瞬间,观察和思考“正常社会”在不得已撕去外包装时的真实运作机制。
★近距离观察冲绳民众的日常与思想生活,解读冲绳的个性:小小的冲绳何以产生超越国家和主权意识的另类视角。
★冲绳是东北亚国际政治的结节点,以冲绳为引,重新开掘中日关系、东北亚政治秩序乃至世界文明格局的思考。
——————
【内容介绍】
本书以2011年日本核泄漏作为引子,观察和分析了日本社会在突然降...
灾难,是人类社会省察自身的残酷机会
在联结的世界里,没有一个国家是座孤岛
观察灾难中日本的临界状态 ;从冲绳出发,透视东亚
——————
【编辑推荐】
★ 享誉东亚的“坡州奖”得主孙歌教授长期关注中日问题,本书是她对冲绳的多年思考笔记,首次结集成书。
★记录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日本社会 的心 理样貌。从政府的试图建立新秩序,民众为了回归常态生活的自我麻痹,到日本知识人的短暂“失语”,作者抓住危机的瞬间,观察和思考“正常社会”在不得已撕去外包装时的真实运作机制。
★近距离观察冲绳民众的日常与思想生活,解读冲绳的个性:小小的冲绳何以产生超越国家和主权意识的另类视角。
★冲绳是东北亚国际政治的结节点,以冲绳为引,重新开掘中日关系、东北亚政治秩序乃至世界文明格局的思考。
——————
【内容介绍】
本书以2011年日本核泄漏作为引子,观察和分析了日本社会在突然降临的灾难中呈现的种种真实机制,并提出在充满危机的现代社会,保持临界状态思考的意义。而与美军基地共生的冲绳,则长期生活在临界状态中,正因如此,小小的冲绳在不自由的历史处境里,冲破国家和主权的逻辑,迸发出自由的政治想象力。孙歌教授关注冲绳的思想力量,以此出发,进而重新开掘中日关系、东亚政治秩序乃至世界文明格局的思考。
——————
【精彩书摘】
★灾难是人类唯恐避之不及的可怕事件。但是,在灾难中付出昂贵代价的人类,同时也获得了一个残酷的机会,得以省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那些平时被有意或者无意地遮蔽起来的真实状况,只有在灾难突然降临时,才会突然展示它的样态。
★人们多么渴望回归正常的生活,哪怕是避重就轻,甚至是自我欺骗,也是支撑人们活下去的动力。我和日本人一样,在网上查阅农林水产省每天发布的污染信息,购买看上去安全些的食品。在那段日子里,我真实地体会到了鲁迅在《我要骗人》里描绘的那种沉重的无奈——除了这样做,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从那霸到上海:在临界状态中生活的创作者
· · · · · ·
-
孙歌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孙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思想史以及与中日关系、亚洲等现实政治有关的复杂问题研究,致力于推动东亚地区知识分子的深度对话,曾于九十年代与沟口雄三先生共同发起连续六年的“中日知识分子对话”。
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亚洲论述之两难》(2002、2007)、《竹内好的悖论》(2005)、《文学的位置》(2009)、《把握进入历史的瞬间》(2010)、《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2017)、《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2018)《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2019)等。
目录 · · · · · ·
【在临界状态中生活】
东京停电
“3·11”之后的日本
冲绳 :在临界状态中生活
“常态偏执”与当今世界
从那霸到上海
观察日本的视角
【我们为什么谈东亚】
东亚论述与人类历史叙述
东亚启蒙历史过程中的民众
走出主权的迷误
—冲绳民众的实践及启示
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
—致韩国读者
内在于冲绳的东亚战后史
【跨文化的政治学】
作为理念的和平与作为思想的和平
现实主义的乌托邦——读川满信一《琉球共和社会宪法私(试)案》
中国经验与日本战后思想建设
竹内好两次关于翻译的论战——兼论翻译的主体性与政治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方法其实仅仅是对于一种实体性经验的开放,它的意义在于,在无法直观挪用的层面上,揭示每个独特经验深处可以供人类理解与共享的要素,而这些要素之所以为人类共享,是因为它可以提供给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联想自身问题时的媒介,它的功能是促使不同文化的人各自在自己的历史经验中提炼自身的原理,发现自身的问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 -
「他者志向型的个人主义」这种态度对于世界上各种事态保持敏感,也具有道义感觉并因此时时愤慨和狂热,但同时却又具有高度封闭的个人主义生活态度,这两者之间是并行不悖的,后者排斥了前者可能产生的责任意识,使得前者的道义感容易转变为与现实脱节的不负责任的空谈,同时也使得空谈者在这样的状态中感到满足。应该说,今天的世界不缺少世界性的政治眼光,信息的大量传递很容易诱导各种政治话题火起来。但是二战留下的这个教训却依然健在,「他者志向型的个人主义」使得那些尖锐的危机悄悄地转化为热门话题,并通过这种转化把问题偷换成了偏离危机本身的消费性热点,恰恰是这样一种表面上看不缺少危机意识的热门话题,反而在它不断自我复制的过程中失去了危机感与现实性,从而也失掉了它可能承担的责任感。失掉责任感的结果,就是话题脱离现实,走火入魔。我们可以观察到当代社会大量的现象,就是人们谈论政治话题的态度与谈论足球比赛的态度并无二致:它的结果往往可以导致不同态度立场的人相互厮杀,而那些厮杀本身的目标与足球比赛已经相去甚远。[...] 由于他者志向型的利己主义在今天的大众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得人们难免会忽视现实中不断变化的危机的实质内容,而满足于虚假的危机意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常态偏执”与当今世界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从那霸到上海:在临界状态中生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从那霸到上海:在临界状态中生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寻找亚洲 8.4
-
- “民主”与“爱国” 9.3
-
- 時差的贈禮 8.4
-
- 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 9.4
-
- 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 8.3
-
- 鹤见俊辅传 8.5
-
- 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 9.0
-
- 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 8.6
-
- 竹内好的悖论 8.8
-
- 从大都到上都 8.4
从那霸到上海:在临界状态中生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购书单【1】 (波豆豆)
- 一頁folio出版书目 (一頁)
- 女人做出的生活选择,能保持多少“自由”? (新京报书评周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从那霸到上海:在临界状态中生活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καιρός 2024-10-27 13:36:29 湖北
重复较多,而且太软
21 有用 钙甜心 2020-07-01 12:34:24
2020年看这本书如预言,冲绳约等于你港,福岛约等于武汉
2 有用 57 2021-05-22 15:01:57
非常应景,危机之书。“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思想史研究者有一份责任,就是观察和分析‘正常社会’在突然降临的灾难中不得已撕去外包装时的真实机制。”很巧也引用了本雅明,“历史唯物论的问题,就在于在危机的瞬间把握过去的意象,它以突如其来的方式展现在历史主体的面前。”
6 有用 i-Kuma 2020-05-27 12:26:17
好看哭了。孫歌老師對我最大的啟發不僅僅是寫作風格和歷史脈絡上的,更是方法論上的。我也沒有想到上海(虹口)和那霸是這麼個從到關係。從三一一後的日本(跟現在有點呼應),到沖繩左翼的復歸-反復歸的運動張力,再到竹內好的翻譯主體性,結合孫老師關於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亞洲理論來看,我覺得這就是理論生產的過程了。最後,所有這些思考都不是紙上談兵,或玩文字遊戲,而是跟現實無限緊密。
3 有用 知日雨林 2020-05-02 11:18:39
“我比较关注边缘地区,比如金门,冲绳”,看到这里,想起最近在读的唐诺的《眼前》,说小国朝不保夕的现实意识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是深沉思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