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饭圈?自恋?巨婴?短剧?伪史?阴谋?懂王?
无法包容彼此、所有人对抗所有人的时代情绪早已被本书预言——
冲击性Mindfuck——金句(暴论?)频出,戳中每一位无法躺平的时代难民
——————————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日本,人们普遍对社会性自我实现失去了信心,追求自我形象认可的“自闭家里蹲/心理主义”想象力风潮应运而生,《新世纪福音战士》便是其中最成功的标志性作品。进入千禧年后,这种想象力逐渐转变为“决断主义/幸存系”模式,即人们不得不在缺乏根基的情况下选择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博弈,互相厮杀。
当代日本最为活跃的青年评论家宇野常宽从流行文化入手,以《死亡笔记》《大逃杀》《野猪大改造》等“〇〇年代”经典影视、动画和漫画作品作为切入点,梳理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头十年日本社会和文化领域所发生的深层变迁,重点探讨了这一时期...
饭圈?自恋?巨婴?短剧?伪史?阴谋?懂王?
无法包容彼此、所有人对抗所有人的时代情绪早已被本书预言——
冲击性Mindfuck——金句(暴论?)频出,戳中每一位无法躺平的时代难民
——————————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日本,人们普遍对社会性自我实现失去了信心,追求自我形象认可的“自闭家里蹲/心理主义”想象力风潮应运而生,《新世纪福音战士》便是其中最成功的标志性作品。进入千禧年后,这种想象力逐渐转变为“决断主义/幸存系”模式,即人们不得不在缺乏根基的情况下选择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博弈,互相厮杀。
当代日本最为活跃的青年评论家宇野常宽从流行文化入手,以《死亡笔记》《大逃杀》《野猪大改造》等“〇〇年代”经典影视、动画和漫画作品作为切入点,梳理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头十年日本社会和文化领域所发生的深层变迁,重点探讨了这一时期想象力和亚文化的演变轨迹。宇野常宽指出,虽然一些作品已意识到“决断主义”的局限性,但要彻底超越还需要新的想象力路径。
——————————
【编辑推荐】
⭐ 出道即经典!二次元婆罗门、日本宅男“嘴强王者”宇野常宽代表作
宇野常宽是谁?
日本超高人气文化评论杂志《PLANETS》总编,
文风犀利,坐拥万千粉丝,宅男懂王,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
一炮而红,出道即巅峰,畅销十余年,
宇野常宽成名作、日本亚文化批判经典《〇〇年代的想象力》终于正式引进。
“幸存系”“决断主义”早都成了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概念,
大逃杀式生存图景在愈演愈烈的身份政治斗争中轮番上演。
无法包容彼此、所有人对抗所有人的时代情绪早已被本书预言——
“谁都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是边缘文化,因此具有正当性。”
.
⭐ 冲击性Mindfuck——金句频出,戳中每一位无法躺平的时代难民
二游革命“有男不玩”如火如荼,
容易受伤的二次元怨气化身为“神兔二象性” ,
知乎/B站史学大行其道,“伪史”阴谋论风靡全网。
在犹如垃圾场一般的互联网上:只要毫不犹豫地选择某种立场,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斩钉截铁的“咒骂”来高效获取廉价快感。
“一旦与他人接触,一旦想要成就什么,
就必然产生误解,伤害他人的同时也令自己受伤。”
“只看想看的信息,只相信想要相信的意识形态,只爱想爱的角色人物,
只与能分享这些的人产生联系,形成分栖共存的岛宇宙。”
“我们为了证明塑料泡沫湿婆神临时的真理性, 就需要发动针对其他小叙事的动员游戏。”
时代浪潮毫不留情地碾压过来,
我们能做的唯有拥抱“日常”和“附近”,
围着篝火一起取暖。
“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与死亡的对峙,就是一种物语。”
.
⭐ 〇〇年代流行作品在此集结,童年经典的门道儿竟然这么深?
碇真嗣的“自闭”能阻挡夜神月的“决断”吗?
混乱的池袋西口公园为什么如此牵动人心?
凉宫春日忧郁的青春究竟位于何处?
少女漫画的主角们为何始终保持年少的姿态困于主题乐园?
桐谷修二如何通过被改写的结局创造出“大逃杀”的另一种可能性?
……
《新世纪福音战士》《死亡笔记》《大逃杀》
《野猪大改造》《钢之炼金术师》《蜂蜜与四叶草》
滨崎步、宫藤官九郎、奈绪蘑菇、高桥留美子、大冢英志
……
童年经典走向了未曾设想的道路:
将熟悉的物语陌生化、绘制出欲望装置的运作方式,
挖掘日系审美迷思中的无意识结构与象征秩序。
——————————
【专家推荐】
“动员游戏/大逃杀”不仅是“〇〇年代的想象力”,也是“二〇年代的新现实”。宇野常宽尝试以“中间共同体”回应新自由主义社会中这一普遍化了的新现实。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日本亚文化的过去,也让我畅想中国社会的未来。
——周志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
尽管《〇〇年代的想象力》一书认同宏大叙事已经终结,但相对于东浩纪对御宅族和数据库的分析,宇野常宽突出了“〇〇年代的想象力”是生存性的决断主义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大逃杀式的想象力,不战斗就无法生存,林立的对抗已经将〇〇年代逼上了决断之路。在本书中,宇野通过大量的动漫和游戏,阐明了〇〇年代所处的决断与御宅族之间的不可能的境地,想要摆脱这种境地,需要一种新的共同体的幻想。
——蓝江,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
激进的哲学批判理论往往只是时髦的空话乃至废话?宇野老师的这本书无疑就是一个有力的反驳。如果你还在纠结究竟如何将看似深奥的哲学思辨与鲜活而具体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那么这本书同样做出了一个典范与蓝本。全书每一个小标题都是如此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也不断在提示、警示我们,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有必要、也有可能坚持原创而独立的思考。
——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面对这本书,读者有可能产生的第一个疑问便是,在二〇年代为何还要阅读《〇〇年代的想象力》?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我们仍未走出〇〇年代的问题设定……无论是游戏《绝地求生》的流行,电视剧《鱿鱼游戏》的风靡,还是电影《饥饿游戏》系列卷土重来,皆表明宇野讨论的“大逃杀”非但不过时,甚至随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性胜利而成为世界范围的问题意识。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仍然活在〇〇年代的想象力中。
——邓剑,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〇〇年代的想象力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 宇野常宽
宇野常宽,日本当下活跃的青年文化批评家,主要研究御宅文化,目前担任评论杂志《PLANETS》总编辑,著有《〇〇年代的想象力》《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母性敌托邦》等书,广泛涉猎漫画、动画、影视、文学等领域,文风犀利而精准,直入人心。
译者 | 余梦娇
余梦娇,毕业于厦门大学日语系,图书及影展策划,音乐及电影媒体撰稿人。译有《邂逅:户川纯随笔集》《氛围驾驶员:细野晴臣随笔集》等。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导读 在二〇年代阅读《〇〇年代的想象力》 / 邓剑
01 问题设定——从九〇年代到〇〇年代,“失去的十年”的另一面
02 数据库孕育的排他型社会——“动物化”时代与恢复交流的可能性
03 家里蹲/心理主义的九〇年代——丧失与绝望的想象力
· · · · · · (更多)
中文版序
导读 在二〇年代阅读《〇〇年代的想象力》 / 邓剑
01 问题设定——从九〇年代到〇〇年代,“失去的十年”的另一面
02 数据库孕育的排他型社会——“动物化”时代与恢复交流的可能性
03 家里蹲/心理主义的九〇年代——丧失与绝望的想象力
04 关于“九五年思想”——否定神学式伦理的始末
05 不战斗就无法生存——幸存系的谱系
06 如今,我们身在何处——“决断主义式〇〇年代”的现实认知
07 宫藤官九郎为何执着于“地名”——(郊区型)中间共同体的重构
08 两个“野猪”之间——木皿泉与脱离动员游戏的可能性
09 作为解构者的吉永史——远离二十四年组
10 臃肿的母性敌托邦——空转的男性沙文主义与高桥留美子的“重力”
11 关于“成熟”——新教养主义的可能与局限
12 “变身”对假面骑士而言意味着什么?——“正义”与“成熟”的问题谱系
13 昭和怀旧与强奸幻想——关于叙事的态度
14 “青春”存在于何处——从 Blue Hearts 到 Paranmaum
15 脱角色论——手机小说与物语的逆袭
16 为了祝福时代,为了葬送时代——超越决断主义的〇〇年代
特别访谈:“〇〇年代的想象力”之后
作品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だが、私の論点はここにこそある。結論から言ってしまえばゼロ年代の前半、時代は既に「引きこもり」から「決断主義」へシフトしていったにもかかわらず、東以外に若者向けサブ・カルチャーにおける物語的想像力の紹介者をもたない批評界は、このパラダイム・シフトに乗り遅れてしまうという現象が発生したのだ。 では、そんな東浩紀とその劣化コピーたちが現代の想像力として掲げるものは何か。それはポスト・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症候群=「セカイ系」と呼ばれる、その名のとおり『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の影響下にある一連の作品群である。 (查看原文) -
「セカイ系」という言葉が発案されたのは二〇〇二年、インターネットのアニメ批評サ イトでのことだったが、この時期既に「セカイ系」的想像力は時代遅れになりつつあった と言っていい。しかし「オタク第三世代」を中心に、消費者の急速な高齢化がはじまって いた美少女(ポルノ)ゲームや一部のライトノベルレーベルといった特定のジャンルでは、九〇年代的な想像力の残滓として「セカイ系」が生き残り続け、東浩紀はそれを「時代の先端の想像力」として紹介したのだ。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〇〇年代的想象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〇〇年代的想象力"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我们赞成差别对待” 8.0
-
- 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 8.4
-
-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 7.4
-
- 战斗公主、劳动少女 8.0
-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8.0
-
- “零度”日本 7.9
-
- 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 8.7
-
- 最后的奈良 7.7
-
- 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 7.5
-
- 龙(精装纪念版) 8.1
〇〇年代的想象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 条 )
> 更多书评 44篇
论坛 · · · · · ·
什么时间上架? | 来自chatdenuit | 1 回应 | 2024-10-27 09:57:16 |
问过客服是胶版纸 | 来自缺钙 | 2024-10-27 09:56:5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早川書房 (2011)7.6分 174人读过
-
早川書房 (200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我·读书 (达克米米)
- 文化,思潮与政见 (皇甫杰)
- 万物皆媒介 (romeobleu)
- 时代风貌:阶段与节点 (🦉的瓦涅密)
- 他山之玉 (鶴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30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〇〇年代的想象力的评论:
feed: rss 2.0
54 有用 Cambrian 2024-08-29 12:10:48 安徽
比屋顶现视研的民翻好吗?
6 有用 车百万 2024-10-16 01:48:53 北京
必读
13 有用 Walt 2024-11-03 11:57:38 德国
以专著的标准来衡量,这本书结构太散,信息密度低,看着厚实际上一晚上就能读完。战后日本批评界的确敏锐地抓住了自我与世界如何通过一个合适的中介得以联结的现代性问题,宇野常宽在这个脉络中甚至都算得上有一定原创性的作者了。但这样一个足以用小-中-大结构加以概括的现实是失真的,这套在历时层面涉及到5-10年的三段划分其实没什么解释力,和柄谷的60年循环论一样属于一拍脑袋的产物。他在自己遴选的作品范围内是有解... 以专著的标准来衡量,这本书结构太散,信息密度低,看着厚实际上一晚上就能读完。战后日本批评界的确敏锐地抓住了自我与世界如何通过一个合适的中介得以联结的现代性问题,宇野常宽在这个脉络中甚至都算得上有一定原创性的作者了。但这样一个足以用小-中-大结构加以概括的现实是失真的,这套在历时层面涉及到5-10年的三段划分其实没什么解释力,和柄谷的60年循环论一样属于一拍脑袋的产物。他在自己遴选的作品范围内是有解释力的,所以这本书的真相不在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他选了什么,即什么作品是可欲的。他只能提供一个“私评论”,从而依旧只是他所谓的小叙事——一个在叙事外部看来或许十分愚蠢的选择。在读完亚文化论后再来读这本书,比较失望。 (展开)
7 有用 圆月球 2024-11-07 00:55:50 湖南
虽然对于部分世界系创作者的批判有些双标,个人情感上不认可,但是宇野对于亚文化的观察评论都十分有趣,特别是冈崎京子、宫九和吉永史作品,针对无法逃离的郊区空间下的日常,和人物关系性的变化,不同创作者面对其物语中永不终结日常的解决思路都相当一针见血,对此类作品的评论,确实能更加了解这些作品思想的脉络。宇野对日本亚文化发展的观察而引申出的观点,对如今国内互联网依然有着批判性的作用。按照书中的说法,在如今网... 虽然对于部分世界系创作者的批判有些双标,个人情感上不认可,但是宇野对于亚文化的观察评论都十分有趣,特别是冈崎京子、宫九和吉永史作品,针对无法逃离的郊区空间下的日常,和人物关系性的变化,不同创作者面对其物语中永不终结日常的解决思路都相当一针见血,对此类作品的评论,确实能更加了解这些作品思想的脉络。宇野对日本亚文化发展的观察而引申出的观点,对如今国内互联网依然有着批判性的作用。按照书中的说法,在如今网络环境更加极端的现在,整个互联网都陷入了决断主义者制造的游戏,不断进行针对各自小叙事团队的大逃杀,零零年的想象力不再是针对九零年代想象力的破局,而是成为2020年代想象力的魔咒,变成了真实大逃杀的入场券,信徒们都沉醉在决断主义的暴力性与支配性中,而不知日常何时终结的我们,该如何逃离大逃杀呢? (展开)
7 有用 伊夏 2024-11-08 16:31:03 江苏
精彩啊宇野老师,二次元三次元居然可以被解读到这种地步!没想到EVA里面那句“真恶心”对死宅们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以后再也不维护男性沙文主义那“安全而疼痛的自省”了。而日本受美国影响真的太深,深到“911”仿佛同时摧毁了两个国家。日本被“小男孩”伤害过,同时也几乎变成了一个精神上永远无法成熟的“小男孩”。或许当代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或许也包括我自己吧)也如“十二岁少年”般脆弱,但我们一定会试着站的,如... 精彩啊宇野老师,二次元三次元居然可以被解读到这种地步!没想到EVA里面那句“真恶心”对死宅们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以后再也不维护男性沙文主义那“安全而疼痛的自省”了。而日本受美国影响真的太深,深到“911”仿佛同时摧毁了两个国家。日本被“小男孩”伤害过,同时也几乎变成了一个精神上永远无法成熟的“小男孩”。或许当代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或许也包括我自己吧)也如“十二岁少年”般脆弱,但我们一定会试着站的,如书后宇野访谈里说的那样,汲取亚文化里自由的部分,怀抱可以“与妖怪同居”的觉悟,自己找到生存的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