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反讽(The Theory of Irony) (Octopus)
- 书单|社会学20240801 (宇凡)
- 我的国 (一切才刚刚开始)
- 马克思-文化-社会 (无所不乐)
- 社会、哲学和艺术 (安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8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反讽之锋芒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旋风小肥猫 2019-03-19 16:00:04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书目,给了我很多启发
0 有用 任仁忍 2020-07-25 15:14:16
补
0 有用 🦨🦫 2020-12-06 11:44:29
好有意思!
1 有用 虹珥蜺蜃 2015-09-22 14:28:06
作者写作前应该做了大量的学术史采集工作,将各家各派(以英语著作为主)关于反讽的观点都差不多容纳进了自己的文本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做了精细的分类,将他者的逻辑及观点全部捣碎,归并同类项,同时又在最细微的地方辨析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差异。除此之外,作者还借助不同的文本或作品,以反讽作为唯一视角,在细读中重新审视了瓦格纳以来欧洲的精英文化和反犹思潮。然而,作为一本反讽的学术著作,在反讽的大旗下,在各路... 作者写作前应该做了大量的学术史采集工作,将各家各派(以英语著作为主)关于反讽的观点都差不多容纳进了自己的文本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做了精细的分类,将他者的逻辑及观点全部捣碎,归并同类项,同时又在最细微的地方辨析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差异。除此之外,作者还借助不同的文本或作品,以反讽作为唯一视角,在细读中重新审视了瓦格纳以来欧洲的精英文化和反犹思潮。然而,作为一本反讽的学术著作,在反讽的大旗下,在各路人马的反讽观点累叠中,作者非常反讽地将自我的见解立场消融于无形。在那精细而尖锐的锋芒中,主观论点迷失于反讽的话语共同体交互、编织出的意义网罗中,化为了微观的意义颗粒,却仍无以拼贴出反讽的本来面目。也许,对反讽来说,本来就没有作为整体意义而存在的反讽。 (展开)
0 有用 俩鸭梨 2021-01-06 17:16:45
标题太泛,实际内容大致是:为什么艺术家想用反讽针砭时政容易翻车?我们从反讽角度来切入讨论吧。 作者若是作为艺术文学评论家的话,眼光不错,撷取的例子大都挺好但解读的篇幅过长。作者提出的理论实际没超出两种经典的反讽定义,所提细小的修补偶有亮点但没能糅合成骨架明晰的体系,使得全书读来显得啰嗦也凌乱。比如,为何仅在戏剧部分意识到“展示方式”参与反讽,文学和展览也都是啊。多谈谈反讽和解构的关系啊…… 中文... 标题太泛,实际内容大致是:为什么艺术家想用反讽针砭时政容易翻车?我们从反讽角度来切入讨论吧。 作者若是作为艺术文学评论家的话,眼光不错,撷取的例子大都挺好但解读的篇幅过长。作者提出的理论实际没超出两种经典的反讽定义,所提细小的修补偶有亮点但没能糅合成骨架明晰的体系,使得全书读来显得啰嗦也凌乱。比如,为何仅在戏剧部分意识到“展示方式”参与反讽,文学和展览也都是啊。多谈谈反讽和解构的关系啊…… 中文版问题过多,比如译名不常用,没有尾注,详解对应的图片或引文大量缺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