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标题: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终将去到哪里
译者: 符磊 / 胡方浩 / 王科超
出版年: 2023-7-1
页数: 296
定价: 9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71335274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终将去往何处?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世界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联合杰出物理学家詹姆斯·特赖菲尔,以他们对前沿科学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叙事智慧,生动解答了困扰人们数千年的终极问题。
全书以宇宙如何诞生、宇宙由什么构成、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等十大问题为引领,指引我们认识宇宙的过去和未来、探索世界的极小与极大,俯瞰知识的前沿,漫游广袤的未知。从宇宙大爆炸、生命起源、黑洞、暗物质、反物质、暗能量,到弦理论、平行宇宙、量子宇宙、地外生命,读者对星空的诸多好奇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脱胎于风靡全美的科普脱口秀节目《名人谈星》(StarTalk),文字妙趣横生,说理鲜活生动,加上国家地理提供的大量光彩夺目的科学照片、科普绘画,原本复杂的天体物理学变得如此触手可及。
认识宇宙的过程,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这本书将吸...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终将去往何处?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世界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联合杰出物理学家詹姆斯·特赖菲尔,以他们对前沿科学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叙事智慧,生动解答了困扰人们数千年的终极问题。
全书以宇宙如何诞生、宇宙由什么构成、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等十大问题为引领,指引我们认识宇宙的过去和未来、探索世界的极小与极大,俯瞰知识的前沿,漫游广袤的未知。从宇宙大爆炸、生命起源、黑洞、暗物质、反物质、暗能量,到弦理论、平行宇宙、量子宇宙、地外生命,读者对星空的诸多好奇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脱胎于风靡全美的科普脱口秀节目《名人谈星》(StarTalk),文字妙趣横生,说理鲜活生动,加上国家地理提供的大量光彩夺目的科学照片、科普绘画,原本复杂的天体物理学变得如此触手可及。
认识宇宙的过程,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这本书将吸引并激励所有年龄段的读者继续探究真理、仰望星空!
作者简介 · · · · · ·
[美]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
美国家喻户晓的天体物理学家、科普作家、科普节目主持人,哈佛大学物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海登天文馆馆长。他获得了21个荣誉博士学位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杰出公共服务奖章,被誉为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接班人。他主持了近年来大热的科普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这是1980年卡尔·萨根主持的史诗级科普片《宇宙》(Cosmos)的更新版。他还是热门科普脱口秀节目《名人谈星》的主持人,并曾经在著名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第四季中客串,饰演自己。
[美]詹姆斯·特赖菲尔(James Trefil)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
[美]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
美国家喻户晓的天体物理学家、科普作家、科普节目主持人,哈佛大学物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海登天文馆馆长。他获得了21个荣誉博士学位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杰出公共服务奖章,被誉为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接班人。他主持了近年来大热的科普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这是1980年卡尔·萨根主持的史诗级科普片《宇宙》(Cosmos)的更新版。他还是热门科普脱口秀节目《名人谈星》的主持人,并曾经在著名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第四季中客串,饰演自己。
[美]詹姆斯·特赖菲尔(James Trefil)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乔治梅森大学物理学教授。他定期为多家杂志撰稿,已出版近50部科普图书,是公认的善于将复杂科学概念通俗化的专家。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
·地球是行星吗?
·棍棒天文学
·视差法
·太阳系有多大?
·亨丽埃塔·勒维特(Henrietta Leavitt)与标准烛光
·星系
·数十亿又数十亿
·小结
第二章 我们是如何研究宇宙的?
·裸眼天文学
·伽利略和望远镜
·电磁波谱
·射电宇宙
·从天文学到天体物理学
·来自大气之上的信息
·打开宇宙的新窗口
·现代天文台
·未来的重要望远镜
第三章 宇宙是如何演化成今天这样的?
·宇宙大爆炸
·原子的世界
·形成熟悉的宇宙
·星云假说
·冻结线
·宇宙台球
·行星迁移
·更外层的区域
第四章 宇宙的年龄有多大?
·惊喜 #1: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惊喜 #2:微波中的信息
·惊喜 #3:暴胀宇宙
·惊喜 #4: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温度差异
·天文学中的距离阶梯
·惊喜 #5:暗能量
·紧张
·惊喜 #6:暗物质
·宇宙的形成
第五章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
·化学诞生
·元素从哪里来?
·新的原子理论
·拆分原子
·谁下令的?
·粒子加速器的诞生
·夸克的到来
·粒子物理词汇表
·还有更多的层级吗?
第六章 生命是什么?
·改变一切的实验
·地球生命的种子来自陨石吗?
·RNA 世界
·自然选择
·复杂性是不可避免的吗?
·智慧与技术
·合成生命
·其他类型的生命
·嗜极微生物
第七章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奇怪的想法
·单一的例子
·寻找智慧生命
·德雷克公式
·技术是必然的吗?
·SETI:地外文明探索
·星周宜居带
·费米悖论
·文明的科技等级
第八章 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万物的现状
·量子力学
·简化和统一
·夸克禁闭
·力的统一
·强相互作用力的统一
·反物质问题
·华丽的篇章
·知识的尽头
第九章 宇宙会怎样结束?
·地球的结局
·无法预测的世界末日:火山喷发
·无法预测的世界末日:地外天体撞击
·未来的星系碰撞
·开放、封闭还是平直?
·宇宙由哪些成分组成?
·宇宙可能的结局
·时间地图的边缘
·在地球上见证宇宙的终结
第十章 宇宙万有与虚空有什么关系?
·颠覆认知的量子力学
·整个宇宙都是真空涨落吗?
·宇宙起源
·大爆炸之前
·多重宇宙
·精细调节问题
·多重宇宙的分类
·这真的是科学吗?
致 谢
拓展阅读
图片来源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如果整个美国大陆上只有30只大黄蜂,那么它们中任意两只发生碰撞的概率都要比星系碰撞时两颗恒星相撞的概率大得多。假如这个场景你还是很难想象,那么我们换个说法:如果太阳是你看到的这句话末尾的句号,那么离它最近的恒星位于6千米之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宇宙会怎样结束? -
如果地球像教室里的地球仪那么大,月球将在距离地球仪大约9米处绕其运行,火星位于1千米外,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则远在80万千米之外。如果银河系里有外星人能穿越这么远的距离,那他们肯定远比我们聪明。我们值得他们花时间停下来打个招呼吗?我们能感知到他们的问候吗?换个角度想,蠕虫能感知到我们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喜欢读"天文终极之问"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天文终极之问"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太阳、地球、生命的起源 9.5
-
- 遗传之书 8.7
-
- 解码生命 8.3
-
- 欢迎来到宇宙 9.2
-
- 人类之前的野兽 8.3
-
- 地球简史 8.8
-
- 奇异的宇宙 8.0
-
- 统治宇宙的24个公式 8.6
-
- 黑洞 9.4
-
- 纠缠的树 8.3
天文终极之问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这次,咱们探究的是宇宙的来处

天文终极探索:宇宙起源与终极命运的启示录

用天文学的方式打开哲学三问题

用天文学的方式打开哲学三问题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天文终极之问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Unicornspecial 2024-09-22 14:38:55 上海
“亲爱的读者,恳请你始终保持好奇心,并提出更多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的目标并不一定是要找到答案,还可以是不断发现新角度,提出以前无法想象的问题。在这段旅程中,你也会塑造自己独特的宇宙观,我们希望你一如既往地仰望星空。”书末尾展示的银心照片好美啊
0 有用 羽沐 2025-04-05 00:49:31 福建
图片精美,问题选的挺好,虽然浅显但有深度,文字流畅,不晦涩,深入浅出,比喻什么的容易理解,我能说自己是为了给小学生讲课买的么
0 有用 shin 2024-10-04 21:06:19 河南
非常精美的书,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从过去到现在对天文物理的讨论,搭配超级漂亮的图和好理解的比喻。
0 有用 小阿文成长路 2024-08-18 10:20:42 江苏
好有趣的天文学,解决了我的好奇心,以前上学没有弄懂的黑洞,现在也知道是怎么出现的,解决了我的十万个为什么。
0 有用 阿呆你个葡萄树 2023-10-31 14:16:08 四川
感觉宇宙,物理,都是那么高深,即使本书用更浅显易懂的语言科普了,还是让我觉得难以想象和理解。虽然了解了很多概念,但是也仅限于知道了有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