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伊曼努尔·康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邓晓芒
出版年: 2003-1
页数: 216
定价: 15.0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袖珍经典
ISBN: 978720804371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邓晓芒
出版年: 2003-1
页数: 216
定价: 15.0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袖珍经典
ISBN: 978720804371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邓晓芒 (太常引)
- 待购哲学方面 (甫志高)
- 某人的具有——哲学类 (李明)
- 寒假阅读 (Aaron.chen)
- 我读过的西方哲学著作 (LoveYum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奶包 2023-06-16 22:04:08 黑龙江
对于康德,我是百分百给五星的。此书从经验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康德体系中知性四大范畴的逻辑顺序,依次将自然科学划分为(康德时代)量·运动学、质·动力学、关系·力学、模态·现象学(一定程度上区别于胡塞尔现象学,但可以说是现象学的先驱理论),将其纳入到知性范畴中。自然科学经过经验观察,将诸内容统筹到不同的概念中,诸概念表象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避免自然科学对原理无逻辑了罗列;也解释了既往的自然哲学在发展中诞... 对于康德,我是百分百给五星的。此书从经验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康德体系中知性四大范畴的逻辑顺序,依次将自然科学划分为(康德时代)量·运动学、质·动力学、关系·力学、模态·现象学(一定程度上区别于胡塞尔现象学,但可以说是现象学的先驱理论),将其纳入到知性范畴中。自然科学经过经验观察,将诸内容统筹到不同的概念中,诸概念表象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避免自然科学对原理无逻辑了罗列;也解释了既往的自然哲学在发展中诞生的形而上学(宇宙论、神学,完满性)幻相的原因。前两个属于数学的范畴,是自然科学对单一对象性的认识;后两个属于力学的范畴,是对相互对象的存在,关于对象于主体认识能力、对象与对象之间的认识。都是属于自然科学范围内的。个人觉得,本书理应在康德哲学和科学哲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翻译烂,解读花了不少功夫 (展开)
4 有用 七哥 2012-01-09 22:09:49
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作用了我们思维本身所固有的一套先验范畴,这些范畴是数学运用于自然科学之上的前提,这样就把先验的概念嵌在了自然科学之中,也就说明了先验的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1 有用 LoveYumi 2013-11-26 12:29:35
距离上次读康德已三年有余。没想到康德会写这么一部以斯宾诺莎式的论证方式的书,大概康德之后再也没人会用这种方式来行文了。康德在动力学中对物质是否可分的分析让我联想到他的二律背反,二律背反的实质功绩不是点出了人在对范畴的超验使用时产生的幻象,愚以为和物质在数学上无限可分,但碍于人的直观能力或现象的显现,物理上并非无限可分一样;二律背反真正揭示的是形而上学与经验,即先验与经验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点才是... 距离上次读康德已三年有余。没想到康德会写这么一部以斯宾诺莎式的论证方式的书,大概康德之后再也没人会用这种方式来行文了。康德在动力学中对物质是否可分的分析让我联想到他的二律背反,二律背反的实质功绩不是点出了人在对范畴的超验使用时产生的幻象,愚以为和物质在数学上无限可分,但碍于人的直观能力或现象的显现,物理上并非无限可分一样;二律背反真正揭示的是形而上学与经验,即先验与经验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点才是真正要注意的。另外还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康德的某一步论证有些疑问:康德认为如果一个物体在现象上也是无限可分且人能观察到,那么对无限的东西如何统摄呢?从而反证动力学上之不无限可分。但在化学溶解这问题上,康德又承认溶解是内在的无限运动,这个内在运动或无限运动都不是人可把握的,那么康德怎么不否认溶解呢? (展开)
0 有用 watcher 2012-07-29 20:48:48
匆匆略读了一遍~
2 有用 The 星星 2019-03-01 22:00:21
从译者用汉语写的译序就能看出来,这本书翻译得如此之烂已经不能怪翻译腔了,翻译本人的汉语本身就十分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