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文选·卷四 (11) 更多

  • 156页
    道家所说的事物的秉性和宿命——德 佛理所说的,相生相灭的——缘 阴阳家所说的万物万有的变化——易 以及蕴藏出没于人间的灵性,使万物生灭的盲目的力量——气 (1回应)
  • 罕语词点 城语不全 91-99 页 (摘录)
    零星一: 忘——亡心;妄——亡女;想——心相。 懂不思想的人才懂思想。 遥远的地方是美丽的,因为它只存在于你心里。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好像是第一次,他们到处看着,眼睛有神。他们的惊讶像宝石。 如果...
  • 150-151页
    中国艺术讲“意味”。中国艺术跟中国哲学是一体的,前提是“思无邪”。中国艺术不图表现,它就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众鸟高飞尽“,鸟都飞走了,那些鸟呵,云呵,都走掉了,最后干干净净,相看两...
  • 150页
    大家宝贵舍利子,因为它是佛牙,接着以为宝的就是佛,这就迷惑了——佛不在它那儿,而在你这儿。你是佛,佛无处不在,你不是就无处可寻。
  • 277页
    那么西方影响中国的是什么呢?这你就看,不是西方的精神的纪律,他们看中的是西方的什么呢?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不受约束,自由!——诶,西方上税自己报,那我就不报了,西方扔垃圾自己分类,那我就不分啦,西方杀...
  • 189页
    其实一事当前,你必有一个选择。这是不可避免的。上天把每一个人做成独一无二的个体,正是让他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 168页
    如何利用自然,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如何看待自然却可能是哲学的问题,“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人与天地一体,就没有了对象的问题;人只是暂时离开自然的一个幻体,也...
  • 154页
    作为个体的“自”来讲,它始终存在着跟外界的关系。寻找自我和放弃自我,都是对自性的背弃。中国禅语中有两句话,说明了个体在自然境界中“有”和“无 “的变幻。一句叫”本来无一物“,一句叫“心如明镜台”。 ...
  • 135页
    看了些沈从文的书。一个人搞艺术,首先他不是为了压倒别人,不是为了寻求在人世间的价值。沈从文做得非常好,他是处于一种热爱,中国文化在他身上显示为一种异常完美的气质,寂静而明亮。 中国小说中间会有一种清...
  • 128页
    关于艺术的奇异性,一个人来到世界上ta是唯一的,这使得ta欣喜也使他恐惧;而死亡由来已久,文化由来已久,爱情由来已久,ta又不是唯一的,这使ta沮丧又使ta并非举目无亲。ta在宿命和个人选择之间迟疑不决,终于...
  • 侃山 34页
    “侃山“有个雅叫法就是”清谈“,这”侃“字在字典里就特别雅。 可“侃山”的都不是“清谈”的。按时兴分法,“侃山”是属蓝领的。那白领的才配“清谈”?反正白领他“侃“不了”山“,一”侃“那保不住”领“就...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 (3)

马克思传 (1)

  • 第40页 第二章 黑格尔的弟子
    当一个哲学家有了某种牵强附会的缺点时,他的门徒不应当责备老师,而应当用产生这种缺点的根源——原则之不完善——来解释这个缺点,从而使看来是良心上的收获变成学术上的收获。

逻各斯与空间 (5)

  • 第249页
    知识不是对美和善的反映,而是对美善本身的折射,在这种折射中使人体会到美誉的本身。 古希腊人认为,美善永远非人所能及,人不过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同时用情感和理智的教育触及美和善的本身,这是哲学家的...
  • 第51页 第三章 作为本源逻各斯之诗
    人类社会不是起自一种生物学的必然,而是起自一种超自然的闪现,即宗教意识的产生,因此,人类必然是有开端的,伟大的民族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开端,这个开端是民族性格的无限性的源泉,维柯说:起源即本性。 氏族时...
  • 第36页
    神对于空间而言,是本质重要的,无神,任何人类团体都是无法存在的,神是一切人类团体的前提,这里的团体不仅包括国家这种在后来日益重要的共同体,而且包括在当时相当重要的家族、氏族和部落。 公民团体的空间性...
  • 第29页
    神话就是史前人类和早期人类世界的“真实”历史。这里的“真实”,并非指神话中的神和人的那些事确实发生,而是指在早期人类心目中,被认为是真实的,这种认为,影响了他们的现实生活。因此,这种真实,是社会的...
  • 第6页
    祭仪是一种有限边界内的照亮:共同的祭拜者,被置于边界之中,形成为一个团体,这个团体由于祭仪的光芒,从周围的黑暗的自然中凸现出现。祭仪赋予这个团体以某种神圣性,之所以能够如此,乃是因为祭仪本身作为一... (1回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2)

  • 第16页
    野生环境中的动物生活在一个有很多恐惧却只有很少食物,需要不断保卫地盘,只能永远忍受寄生虫的环境中。在一个无情的等级严格的群体中,他们所作的一切完全是处于必要,迫切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由的意义何在?
  • 第5页
    死亡如此紧紧地跟随着生命,并不是因为生命的需要,而是因为嫉妒。生命太美了,死亡爱上了它,这是一种充满了嫉妒心和占有欲的爱,它紧紧抓住所有抓到的一切。但是生命轻盈地越过死亡,只失去了一两样不重要的东... (1回应)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