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书评 (29)

大影Ying 2006-10-12 21:40:44

林语堂与《中国人》

十几岁的时候,自己买了一本散文集子,集百家之大成,现在看来也是少有的珍品,其中就有林语堂《中国人》的节选。 2000年,学林出版社推出《中国人》全译本,这大概是那一年文学界一大盛事了。我拿到手的是第二版,着实让我激动了许久。如果不是背负着让愤怒青年迸发民...  (展开)
如意 2009-06-13 15:47:19

我们所失去的美好生活

很诧异在老陈的藏书里找到这本《中国人》,也就是大名赫赫的《吾国吾民》的最早全译本。于是得闲便翻看起来,整个阅读的过程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也有趣很多,时时能读到让人露出会心微笑的文字。然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复杂的书,作者林语堂先生在写书之时正值国难当头,而新...  (展开)
阿瑞 2005-10-10 20:11:10

很不错的书,过了80年,仍然深刻..

8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 电影五十年流传到现在可成为经典 这本书写与上世纪三十年代 现在看来仍发人深醒有时不免惊出一身冷汗 为作者的预见及观察之深刻而折服 没几本书这么系统地阐述国人的思想 灵魂 信仰 思维 等这类问题. 这本,无疑是必读之一.  (展开)
耶斯特洛夫斯基 2012-09-12 12:45:17

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

性格—— 温厚而热爱和平, 避世而缺乏公共精神, 老成而嘲笑热情和理想, 守旧而抗拒改革与创新, 圆滑中庸,含蓄忍耐,知足常乐。 思想和行为—— 语言意象化而欠缺抽象思维,直觉猜测而罕有逻辑推理,鄙视劳动实践; 以家族为核心的裙带联系,注重五伦内的私德而摒弃公德;...  (展开)
莫连 2008-10-05 00:57:44

七十年前的吾土吾民

上半年因追看赵薇版的《京华烟云》,把林语堂先生的同名小说也拿来看了一过,个人感觉作为小说家,林的东西看得过,但不很吸引人。他不善于以语言对话的方式塑造人物,故事编得虽有骨骼筋脉,却总缺少些活泛气,属于学者型作家。 十一,花了两个整天读完林先生的《中国人》,...  (展开)
小刀周遠 2011-11-19 19:11:37

误国与吾民

1933年冬,林语堂着手写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历时10个月写成,之后几经增补,一直出到第六版,到1939年全部增补完成,一共十章。 不管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活了多久,自认为对这个国家,对中国人自身有多了解,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都会忍不住要点头或者扼腕,为什么,我们偏...  (展开)
里托·贝森 2005-12-23 22:04:49

中国人的通病

这是一部作者向西方社会介绍自己祖国的书。我想,凡是人,特别是中国人,都有护家丑的特点,于是这本书写得难免不够客观和深入。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作者的闪烁其辞和欲盖弥彰。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对中国和中国人进行全面和系统探讨的著作。  (展开)
Mary 2005-06-08 15:15:34

人生的智慧

站在一个安全的角度,隔着一段安全的距离,用第三只眼来看中国人,这个就是这本书可以给你带来的东西,不同于愤青的慷慨激昂。  (展开)
Risshine 2013-02-19 17:16:34

一本百科全书,需要一个更全面的目录展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人》涉及的话题太广,堪称一本关于中国人的小百科全书。这造成一种结果,不容易清晰地总结出一条核心脉络。因为这五花八门的话题,是很难简单归结于几条共同前因的。另一方面,尽管这本书460多页的体量已不算短,但对于这么多的话题,真正能在每个话题上分配的篇幅终归有...  (展开)
momo 2012-10-05 23:35:22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声明:引号内均系书中原文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孔子 这本书始成于1934年,一个家国同忧、万民其愤的时代。时光已经过去78年,但现在读起来却依旧新鲜、依旧亲切、依旧可观。 捧着这本书,会看到一种对自己国家由衷真实明白的爱,没有矫作,只有真...  (展开)
卢克卢克 2010-11-12 23:22:00

林老吃透了中国人

这么多年了,林老那时就吃透了中国人,看看当下,林老笔下的中国人真“中国”,为什么呢?难道他是预言家还是他是“大家”、“大学者”,几千年的规律?原来‘变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那么遥远。  (展开)
Bressanon 2007-06-21 17:24:58

读自己

其实这本书不只是可以让外面看到里面而已。我们中国人自己也是对自己的定义很困惑。虽然书里一部分中国人的文化已经改变,但总体上还是那样的。  (展开)
momo 2023-05-21 09:00:07

那里写不下

接续前缘再读读。 第5章妇女。在儒教为妇女限制的圈子里,让妇女取得成功,成为贤妻良母,这值得赞扬与肯定吗? 第6章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本章现在读来,仍让人受益。家族是国家当中最小的单位,进而是宗族,地域利益集团,最后才是国家。个人意识则被无限淡化,成为家族的一...  (展开)
Carl chaligan 2020-04-27 11:50:42

整本书

会骂这本书的,骂林语堂的全是一群没有脑子的傀儡。他们带着偏见去看这本书,林语堂和鲁迅不一样,看这本书看到的是林语堂先生用幽默的口吻写出中国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同时你再仔细推敲,他的爱国爱民族之心简直要溢出来了,还有那民族自信心,内心里对民族的热爱和看到一些缺...  (展开)
武阳wuyang 2019-03-01 22:59:22

怒向旧书觅新知——读林语堂《中国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导读: 如果要获得新知识,请阅读旧书吧;如果要获得旧知识,那就多阅读新书。 不知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逛旧书摊,偶尔看到好书买上一两本也不是很贵,颇有便宜捡了个宝的得意。然而却是很少看书的,以至于一直以为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和《中国人》是两本不同的书。 不过是...  (展开)
✎安柔じòぴé 2013-01-10 21:46:28

堂堂正正中国人

《中国人》,一字一句地读完了,看过后,一直一直想着写读后感,却迟迟不能下笔,只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在林语堂大师《中国人》面前都觉得囊中羞涩,没有什么好字好话赞美这部书,感到羞愧! 《中国人》是一部介绍中国人的书,从中国的政治、历史、社会大的背景来介绍中国,从...  (展开)
metacook 2012-07-01 16:06:59

庸见

说,“弗洛伊德的情结就是弗洛伊德的化身。所有这些理论,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释迦牟尼,似乎都是建立在夸张的幻觉之上的。人类的痛苦,婚姻生活的烦恼,乞丐的悲哀,患者的疼痛与呻吟,这些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一经感受就马上忘却了的。而释迦牟尼不同,这些景象必定刺激...  (展开)
心境小窩 2012-03-29 13:47:05

用心感受的《吾国吾民》

在國圖的民族學書架上取下林語堂先生的《中國人》,從第一頁讀起,便仿佛渠道了半個世紀前,白話與現漢的使用與現今有很多的不同。 以往我都自認讀書飛快,這本書卻用盡兩天的時間去閱讀。林先生的用詞很多我并不明白,做的筆記居然是生字、生詞的,還好能猜個5、6分,林先...  (展开)
秉立 2011-02-09 15:18:21

倾听自己是一种智慧

老宋曾告诉我,在这个信息如此爆崩的年代,人们急于了解外界,却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内心,不懂得倾听自己的内心,没有想过去认真的认识自己。既然知道,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也是绝对有必要需要去了解自己的,林氏的这本书便是了解自己的极佳读物。他不像《丑陋的中国人》...  (展开)
Rhett 2010-12-05 13:18:11

深深折服于它的犀利

喜欢这本书,也是在图书馆借的一本书,可读了一篇就喜欢上了,于是就买了一本,觉得钱花在这种书上是值得的。喜欢他幽默而犀利的风格,喜欢这本书的分析看法。对了解自己也是受益匪浅的。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9条)

订阅中国人的书评